微网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46102发布日期:2023-07-22 11:56阅读:96来源:国知局
微网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微网雾化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微网雾化器。


背景技术:

1、雾化器顾名思义就是将液体进行雾化的机器,根据不同用途,雾化器可分为多种类型,空气加湿器、医用雾化器以及其他雾化器等,其中,医用雾化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上下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哮喘、咽喉肿痛、咽炎、鼻炎、支气管炎、尘肺等气管、支气管、肺泡、胸腔内所发生的疾病。雾化吸入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中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雾化吸入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

2、现有的医用雾化器可分为超声雾化器、空气压缩式雾化器以及微网雾化器,微网雾化器主要是利用微小的超声波振动和网式喷雾头构造来喷雾,然而,现有网式雾化器主要分为雾化器机体以及雾化头,雾化器机体以及雾化头是配合安装为一个整体进行使用的,因此雾化器的壳体更为复杂,并且壳体的内部空间利用率不高导致其体积较大,便携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微网雾化器便携性不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微网雾化器。

2、一种微网雾化器,该微网雾化器包括用于存储药液并雾化药液的雾化单元以及用于控制雾化单元雾化功能的控制单元;雾化单元和控制单元相互独立,并能够通过数据线连接。

3、雾化单元包括主壳体、雾化片以及第一控制电路板,其中,主壳体一端用于存储药液,与之相隔的另一端用于收容第一控制电路板;雾化片设置于主壳体的一侧壁表面并贯通该侧壁的内外两侧;第一控制电路板电连接雾化片,并且,第一控制电路板能够通过数据线连接控制单元。

4、主壳体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第一收容部,其中,第一腔体设置于主壳体的顶侧;第二腔体设置于主壳体的底侧,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相互隔绝;第一收容部设置于主壳体的侧表面,并且,第一收容部的底壁连通至第一腔体以及第二腔体。

5、雾化片设置于第一收容部内;第一控制电路板收容于第二腔体,第一控制电路板的连接线贯穿第一收容部的底壁并连接雾化片。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腔体具有导流槽,导流槽设置于第一腔体的底壁表面,并且,导流槽的一端通过第一收容部的底壁连通至雾化片。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雾化单元还包括顶盖、底托以及导流管,其中,顶盖对应扣合于第一腔体顶侧的开口端面;底托对应扣合于第二腔体底侧的开口端面;导流管套设于第一收容部的侧壁外侧,导流管的侧壁内侧通过第一收容部连通至第一腔体。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导流管包括导流部以及第二收容部,其中,导流部设置于导流管的一端,第二收容部设置于导流部的另一端,第二收容部与第一收容部对应配合连接;导流部、第二收容部、第一收容部以及第一腔体依序连通。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控制单元包括壳体组件以及第二控制电路板,其中,第二控制电路板收容于壳体组件内,并能够连接第一控制电路板。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控制电路板具有供电接口以及信号输出接口,供电接口与电源连接接受供电;信号输出接口通过数据线连接第一控制电路板。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壳体组件包括上壳体以及下壳体,其中,上壳体底侧的开口端与下壳体顶侧的开口端相互配合扣接,上壳体与下壳体将第二控制电路板配合固定于二者之间,并且,上壳体与下壳体的连接处预留有两通孔,供电接口以及信号输出接口分别对应设置于两通孔内。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控制电路板具有信号输入接口,信号输入接口能够通过数据线连接信号输出接口。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腔体侧壁对应信号输入接口设置有一通孔,信号输入接口收容于该通孔内,从而便于信号输入接口与信号输出接口连接。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控制单元还包括控制按钮以及具有指示符号的覆盖件,其中,控制按钮对应第二控制电路板连接于上壳体的内侧表面,对应控制按钮覆盖与上壳体的外侧表面。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上壳体的顶壁对应控制按钮具有一通孔。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控制按钮具有连接部以及按钮主体,按钮主体通过上壳体顶壁的通孔由上壳体的顶壁内侧延伸至顶壁外侧,连接部固定连接于上壳体顶壁的内侧表面。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覆盖件表面的指示符号与按钮主体对应。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微网雾化器采用分体式设计将雾化单元与控制单元分离,相较于传统的微网雾化器大大缩减了雾化器的体积,由此显著提升了微网雾化器的便携性,并且大大减少了雾化器壳体的用料成本,以此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微网雾化器,药液存储与第一腔体内,并能够流向收容于第一收容部内的雾化片;独立设置的控制单元能够通过数据线连接安装于第二腔体内的第一控制电路板,当患者使用微网雾化器时,患者能够通过触动控制单元将控制信号发送第一控制电路板,从而控制雾化片开启,雾化片对药液进行雾化产生药物气雾并传输至雾化单元外部以供患者吸取;患者再次触动控制单元则关闭雾化片,以此停止药液的雾化。



技术特征:

1.一种微网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存储药液并雾化药液的雾化单元以及用于控制雾化单元雾化功能的控制单元;所述雾化单元和所述控制单元相互独立,并能够通过数据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网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具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底壁表面,并且,所述导流槽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收容部的底壁连通至所述雾化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网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单元还包括顶盖、底托以及导流管,其中,所述顶盖对应扣合于所述第一腔体顶侧的开口端面;所述底托对应扣合于所述第二腔体底侧的开口端面;所述导流管套设于所述第一收容部的侧壁外侧,所述导流管的侧壁内侧通过所述第一收容部连通至所述第一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网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包括导流部以及第二收容部,其中,所述导流部设置于所述导流管的一端,所述第二收容部设置于所述导流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收容部与所述第一收容部对应配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网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壳体组件以及第二控制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板收容于所述壳体组件内,并能够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网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板具有供电接口以及信号输出接口,所述供电接口与电源连接接受供电;所述信号输出接口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网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具有信号输入接口,所述信号输入接口能够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信号输出接口。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网雾化器,该微网雾化器包括:雾化单元以及控制单元;雾化单元和控制单元相互独立,并能够通过数据线连接。雾化单元包括主壳体、雾化片以及第一控制电路板,主壳体收容第一控制电路板;雾化片设置于主壳体的一侧壁表面;第一控制电路板电连接雾化片以及控制单元。主壳体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第一收容部,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相互隔绝;第一收容部的底壁连通至第一腔体以及第二腔体。雾化片设置于第一收容部内;第一控制电路板收容于第二腔体,第一控制电路板的连接线贯穿第一收容部的底壁并连接雾化片。本技术的微网雾化器将雾化单元与控制单元分离大大缩减了雾化器的体积,由此显著提升了微网雾化器的便携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秀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市楷医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0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