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82917发布日期:2023-12-06 23:51阅读:17来源:国知局
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按摩,特别涉及一种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通过理疗产品来缓解疲劳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现有的颈部按摩仪,结构较为复杂,使得穿戴支架和按摩组件之间的装配难度较高,严重影响了颈部按摩仪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按摩装置,旨在提高按摩装置的生产效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按摩模组,包括:

3、穿戴支架,所述穿戴支架包括柔性支架;所述穿戴支架被配置为佩戴于人体上,所述柔性支架具有佩戴时面向人体的近肤侧;

4、按摩模组,所述按摩模组包括柔性支撑件以及安装于所述柔性支撑件上的按摩单元;

5、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一端与所述柔性支架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安装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柔性支撑件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安装部具有可弹性形变的浮动结构,以在所述柔性支撑件和所述柔性支架之间形成有浮动空间。

6、可选地,所述安装部还包括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位于所述柔性支架的近肤侧和所述浮动结构之间;所述第一凸台的径向尺寸在自所述柔性支架向所述柔性支撑件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和/或,

7、所述穿戴支架包括硬质支架,所述柔性支架安装于所述硬质支架的近肤侧。

8、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凸台与柔性支架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褶皱。

9、可选地,所述安装部还包括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位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背肤侧和所述浮动结构之间;所述第二凸台的径向尺寸在自所述柔性支撑件向所述柔性支架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10、可选地,在所述第二凸台与柔性支撑件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褶皱;和/或,

11、所述柔性支撑件包括柔性底座和安装于所述柔性底座上的柔性支撑片,所述柔性底座、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柔性支架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二凸台形成于所述柔性底座面向所述柔性支架的一侧。

12、可选地,所述浮动结构包括多个依次层叠的褶皱结构,所述褶皱结构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或者逐渐增大。

13、可选地,所述安装部还包括与所述柔性支架连接的第一凸台,以及与所述柔性支撑件连接的第二凸台;

14、所述浮动结构的径向尺寸在第二凸台向第一凸台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浮动结构包括小径端及大径端,所述浮动结构的大径端与所述第二凸台连接,所述浮动结构的小径端与第一凸台连接。

15、可选地,所述浮动结构小径端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凸台的径向尺寸;和/或,

16、所述浮动结构大径端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凸台的径向尺寸。

17、可选地,所述安装部呈中空设置,并且连通所述穿戴支架的内部和所述柔性支撑件的内部,以供电源线和/或信号线穿过;和/或,

18、所述柔性支架的整体外形呈弯曲状设置;和/或,

19、所述按摩单元包括多个按摩电极片,每个所述按摩电极片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按摩电极片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排布;和/或,

20、所述柔性支撑件整体呈弧形片状,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两个末端与所述柔性支撑件环绕的圆心连线呈160°~190°的夹角。

21、可选地,所述按摩装置还包括具有弹性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穿戴支架的近肤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柔性支撑件自由端的背肤侧连接。

22、可选地,所述按摩装置为颈部按摩仪,所述穿戴支架包括中间支架、第一夹臂以及第二夹臂,第一夹臂连接于中间支架的第一端,第二夹臂连接于中间支架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中间支架、第一夹臂以及第二夹臂围设成用于容纳人体颈部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夹臂、第二夹臂以及柔性支撑件共同作用以用于对人体颈部进行夹持;其中,所述中间支架包括硬质支架和柔性支架。

23、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穿戴支架设置为包括硬质支架和柔性支架,并且将柔性支架安装在硬质支架面向按摩模组的一侧,同时,将柔性支架、安装部和柔性支撑件一体成型设置,如此,减少了柔性支架和柔性支撑件进行装配的步骤,大幅的简化了装配工艺,增加了装配的效率;同时,一体成型设置的结构可以确保各个部分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在柔性支撑件在使用过程中(与人体产生摩擦和碰撞,在连接处的变形较大),出现脱胶散开的现象出现,有利于提高按摩装置的工作稳定性;同时,通过在安装部上形成浮动结构,并且将将柔性支架、安装部和柔性支撑件设置为具有弹性,使得按摩模组的位置和形状可以具有多重的形变空间,在用户使用按摩装置的过程中,在一定的范围内柔性支撑件可以随用户的移动(被佩戴部位形变、摆动和移动时)适应性的形变和浮动,可以确保柔性支撑件上的按摩单元很好的与人体皮肤贴合,从而确保用户使用按摩装置的体感和使用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支架包括硬质支架,所述柔性支架安装于所述硬质支架的近肤侧;和/或,所述安装部还包括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位于所述柔性支架的近肤侧和所述浮动结构之间,所述第一凸台的径向尺寸在自所述柔性支架向所述柔性支撑件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凸台与柔性支架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褶皱。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还包括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位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背肤侧与所述浮动结构之间;所述第二凸台的径向尺寸在自所述柔性支撑件向所述柔性支架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凸台与柔性支撑件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褶皱;和/或,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结构包括多个依次层叠的褶皱结构,所述褶皱结构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或者逐渐增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还包括与所述柔性支架连接的第一凸台,以及与所述柔性支撑件连接的第二凸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结构小径端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凸台的径向尺寸;和/或,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呈中空设置,并且连通所述穿戴支架的内部和所述柔性支撑件的内部,以供电源线和/或信号线穿过;和/或,

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装置还包括具有弹性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穿戴支架的近肤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柔性支撑件自由端的背肤侧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装置为颈部按摩仪,所述穿戴支架包括中间支架、第一夹臂以及第二夹臂,第一夹臂连接于中间支架的第一端,第二夹臂连接于中间支架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中间支架、第一夹臂以及第二夹臂围设成用于容纳人体颈部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夹臂、第二夹臂以及柔性支撑件共同作用以用于对人体颈部进行夹持;其中,所述中间支架包括硬质支架和柔性支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按摩装置,所述按摩装置包括:穿戴支架,所述穿戴支架包括柔性支架;所述穿戴支架被配置为佩戴于人体上,所述柔性支架具有佩戴时面向人体的近肤侧;按摩模组,所述按摩模组包括柔性支撑件以及安装于所述柔性支撑件上的按摩单元;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一端与所述柔性支架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安装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柔性支撑件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安装部具有可弹性形变的浮动结构,以在所述柔性支撑件和所述柔性支架之间形成有浮动空间。本技术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按摩装置的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蒋琪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未来穿戴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