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颅内感染的腰大池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02431发布日期:2023-06-18 00:58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低颅内感染的腰大池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腰大池引流管,具体为一种降低颅内感染的腰大池引流管。


背景技术:

1、腰大池引流就是将一根管路伸进硬脊膜下腔,通过这个管路将多余的脑脊液或者是异常的脑脊液,持续不断地从硬脊膜下引流到体外,这样可以减少异常的脑脊液对于大脑组织或者是脊髓的刺激,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后期愈合,而在腰大池引流手术中需要使用到腰大池引流管,其腰大池引流管的一端需要插入到人体的内部。

2、但是现有的腰大池引流管在使用时,其引流管会在外力的拉扯下,出现脱落的风险,从而会导致患者出现被感染的风险,因此提出一种降低颅内感染的腰大池引流管,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低颅内感染的腰大池引流管。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降低颅内感染的腰大池引流管,包括:

6、引流管;

7、限位机构,设置在引流管的管体上;

8、限位机构,包括:

9、限位板,设置在引流管上;

10、通孔,开设在限位板的内部,且所述引流管贯穿通孔的内部;

11、第一卡板,固定连接在通孔的内部;

12、凹槽,开设在限位板上;

13、移动块,设置在凹槽的内部;

14、连接块,固定连接在移动块的左端;

15、第二卡板,固定安装在连接块的正面;

16、导柱,固定连接在移动块的背面;

17、弹簧,套接在导柱上;

18、限位孔,开设在凹槽的内部后壁上,且所述导柱的后端插接在限位孔的内部。

19、优选的,所述通孔的内壁开设有收纳槽,所述移动块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推块,通过推块的设置可方便使用者推动移动块进行移动,其收纳槽的设置可方便第二卡板进行移动。

20、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板的背面开设有第一防滑齿,所述第二卡板的正面开设有第二防滑齿,通过第一防滑齿和第二防滑齿的设置,可使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对引流管进行夹持固定。

21、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板的正面抵接在引流管的外壁上,所述弹簧的前端抵接在移动块的背面,通过弹簧的设置可使第二卡板抵接在引流管上。

22、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内部前壁开设有方孔,所述连接块贯穿方孔的内部,通过方孔的设置可方便连接块贯穿凹槽的左壁。

23、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左壁粘接有防滑橡胶垫,所述防滑橡胶垫的数量为两个,其两个所述防滑橡胶垫分别粘接在限位板的左壁前端和左壁后端,通过防滑橡胶垫的设置可避免限位板在皮肤上进行移动。

24、(三)有益效果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低颅内感染的腰大池引流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6、1、该一种降低颅内感染的腰大池引流管,通过将引流管的一端插入患者颅内合适的位置后,医护人员通过向后推动推块带动移动块进行移动,从而使第二卡板远离引流管,此时限位板可沿着引流管进行移动,将限位板移动至贴合患者皮肤的位置后,松开推块使第二卡板对引流管进行夹持固定,同时通过胶带将贴在限位板的两端与皮肤贴合,此时引流管被固定住,避免了引流管在受到外力的拉扯下出现脱落的风险,同时接降低了颅内感染的风险。

27、2、该一种降低颅内感染的腰大池引流管,通过在限位板的左壁设置防滑橡胶垫,可提高限位板的左壁与皮肤接触的摩擦力,从而避免限位板在皮肤上出现移动的现象,进一步提高了腰大池引流管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降低颅内感染的腰大池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颅内感染的腰大池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02)的内壁开设有收纳槽(211),所述移动块(205)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推块(2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颅内感染的腰大池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板(203)的背面开设有第一防滑齿,所述第二卡板(207)的正面开设有第二防滑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颅内感染的腰大池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板(203)的正面抵接在引流管(1)的外壁上,所述弹簧(209)的前端抵接在移动块(205)的背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颅内感染的腰大池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04)的内部前壁开设有方孔,所述连接块(206)贯穿方孔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颅内感染的腰大池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201)的左壁粘接有防滑橡胶垫(3),所述防滑橡胶垫(3)的数量为两个,其两个所述防滑橡胶垫(3)分别粘接在限位板(201)的左壁前端和左壁后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腰大池引流管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降低颅内感染的腰大池引流管,包括引流管,限位机构设置在引流管的管体上,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板,限位板设置在引流管上,通孔开设在限位板的内部。该一种降低颅内感染的腰大池引流管,通过将引流管的一端插入患者颅内合适的位置后,医护人员通过向后推动推块带动移动块进行移动,从而使第二卡板远离引流管,此时限位板可沿着引流管进行移动,将限位板移动至贴合患者皮肤的位置后,松开推块使第二卡板对引流管进行夹持固定,同时通过胶带将贴在限位板的两端与皮肤贴合,此时引流管被固定住,避免了引流管在受到外力的拉扯下出现脱落的风险,同时接降低了颅内感染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汤加家,张建永,杨远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分院)
技术研发日:2022081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