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接装置与联接装置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27769发布日期:2023-08-24 23:14阅读:22来源:国知局
联接装置与联接装置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医用流体连接器,更具体地,涉及用于连接和断开医用管件的联接装置与联接装置组件。


背景技术:

1、医用连接广泛用于流体输送系统,例如在与静脉注射(iv)流体管线、血液接入、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肠内营养、药瓶接入的连接和其他程序中使用的那些。

2、在某些情况下,医用连接可能会以非预期的方式移位或断开。例如,当在导管上施加非预期的或意想不到的力时,联接到导管的iv套件的医用管件可能会移位,这可能超过导管固定方法的设计限制。当患者在床内移动或翻身时,或者当管件或静脉注射套件的另一部分被床的一部分例如栏杆钩住时,或者当患者恐慌、迷失方向或坐立不安到医用管件被无意地或有意地从患者身上或从与管件联接的医用装备上拉开的程度时,会有非预期的或意想不到的力施加到管件和/或导管上。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本文公开的至少一些实施例,认识到医用连接例如医用流体管线的非预期的移位或断开可能导致对患者或护理人员的伤害,例如通过使患者失去药物、增加患者感染的可能性以及使护理人员暴露于有害药物。

2、因此,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医用管件的联接装置,该联接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形成空腔的内表面、通向空腔的第一开口和通向空腔的第二开口;以及内主体,其具有延伸穿过内主体的流体通道和联接套筒,其中,内主体被定位在壳体的空腔内,联接套筒朝向壳体的第一开口延伸,使得壳体和内主体可相对于彼此移动;其中,在内主体的第一位置,沿径向向外的方向对联接套筒的至少一部分的偏压被联接套筒与壳体的接合阻止;并且在内主体的第二位置,联接套筒沿远离壳体的第二开口的方向移动穿过第一开口,使得联接套筒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径向向外偏压。

3、本公开的一些实例提供了一种包括用于医用管件的联接装置的流体配件系统,该联接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形成空腔的内表面,其中,第一端部包括通向空腔的第一开口,第二端部包括通向空腔的第二开口;内主体,其具有第一端部部分、第二端部部分、延伸穿过内主体的第一端部部分和第二端部部分的流体通道,第一端部部分包括由壁形成的联接套筒,该壁具有围绕由流体通道限定的纵向轴线延伸的内表面,以形成从内主体的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部分延伸的凹部,其中内主体被定位在壳体的空腔内,使得壳体和内主体可相对于彼此移动;以及偏压元件,其被定位在壳体的第一端部和内主体之间;其中,在内主体的第一位置,内主体的第一端部与壳体的第一端部纵向对齐,使得壳体阻止远离纵向轴线对壁的至少一部分的偏压,并且在内主体的第二位置,壳体的第二端部远离内主体的第二端部部分移动,使得内主体的第一端部与壳体的第一端部纵向间隔开,并且壁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远离纵向轴线偏压。

4、在一些实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联接装置组件,其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形成空腔的内表面,其中,第一端部包括通向空腔的第一开口,第二端部包括通向空腔的第二开口;内主体,其具有第一端部部分、第二端部部分、延伸穿过内主体的第一端部部分和第二端部部分的流体通道,第一端部部分包括由壁形成的联接套筒,该壁具有围绕由流体通道限定的纵向轴线延伸的内表面,以形成从内主体的第一端部朝向第二端部部分延伸的凹部,其中,内主体被定位在壳体的空腔内,使得壳体和内主体可相对于彼此移动;偏压元件,其被定位在壳体的第一端部和内主体之间;以及管件,其延伸穿过壳体的第二开口并进入到空腔中,其中,管件的端部部分联接到内主体的流体通道,其中,在内主体的第一位置,内主体的第一端部与壳体的第一端部纵向对齐,使得壳体阻止远离纵向轴线对壁的至少一部分的偏压,并且在内主体的第二位置,壳体的第二端部远离内主体的第二端部部分移动,使得内主体的第一端部与壳体的第一端部纵向间隔开,并且壁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远离纵向轴线偏压。

5、在一些实例中,本公开提供了用于为医用管件提供联接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内主体插入到壳体的空腔中,使得壳体和内主体可相对于彼此移动,并且由内主体的近侧部分限定的联接套筒延伸穿过壳体的第一端部处的第一开口;将偏压元件插入到壳体中,使得偏压元件被定位在壳体的第一端部和内主体之间;将管件穿过壳体的第二端部处的第二开口,并将管件联接到延伸穿过内主体的流体通道;其中,在内主体的第一位置,内主体的第一端部与壳体的第一端部纵向对齐,使得壳体阻止远离内主体的流体通道的纵向轴线对联接套筒的至少一部分的偏压,并且在内主体的第二位置,壳体的第二端部远离内主体的第二端部移动,使得内主体的第一端部与壳体的第一端部纵向间隔开,并且联接套筒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远离纵向轴线偏压。

6、因此,本申请解决了在现有的流体配件连接中遇到的几个操作挑战,并提供了许多改进,使得使用者能够更容易地和精确地连接和断开流体配件。

7、本主题技术的附加特征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将从描述中清楚明白,或者可以通过本主题技术的实践来了解。本主题技术的优点将通过在书面描述及其实施例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8、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且旨在提供对主题技术的进一步解释。



技术特征:

1.一种联接装置,用于医用管件,其特征在于,该联接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主体包括至少一个开槽,所述至少一个开槽沿从所述内主体的第一端部朝向所述内主体的第二端部的方向延伸穿过所述联接套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开槽包括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所述第二开槽与第一开槽间隔开,并且所述联接套筒的在所述第一开槽和所述第二开槽之间的第一部分形成第一柔性指状部,并且所述联接套筒的在所述第一开槽和所述第二开槽之间的第二部分形成第二柔性指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主体包括在所述联接套筒内朝向所述内主体的第一端部延伸的鲁尔末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被定位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部和所述内主体之间的偏压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压元件包括弹簧,该弹簧被构造成将所述内主体朝向所述第一位置导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主体包括花键,该花键从所述内主体的外表面沿远离所述内主体的外表面径向向外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花键被构造成定位在沿着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延伸的槽内,使得所述壳体和所述内主体旋转地联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内主体能够沿着所述槽的长度相对于彼此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主体包括沿着所述联接套筒的内表面延伸的螺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第一开口包括第一横截面宽度,并且所述联接套筒的外表面包括第二横截面宽度,所述第一横截面宽度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二横截面宽度,使得所述内主体的第一端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纵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从所述内表面径向向内延伸到所述空腔中的凸肩。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管件开槽,该管件开槽延伸穿过所述壳体的第二端部并与所述第二开口相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开槽的至少一部分包括的横截面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横截面宽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内主体的第一端部到所述内主体的第二端部的距离大于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部到所述空腔的远侧端部的距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联接到壳体的第一端部的帽,该帽形成所述壳体的第一开口的至少一部分。

17.一种联接装置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联接装置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内主体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管件的在所述内主体的第二端部和所述空腔的邻近所述壳体的第二端部的远侧端部之间的长度长于在所述内主体的第二端部和所述空腔的远侧端部之间的距离。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联接装置与联接装置组件。所述联接装置能够可拆卸地将医用管件与配合的连接器联接,并且该联接装置可以包括可移动到不同方位的壳体和内主体,其中,一个方位被配置成阻止联接装置和配合的连接器分离,另一个方位被配置成使得对配合的连接器分离的阻力减小,其中,壳体和内主体中的任何一个可以相对于彼此移动,并且当联接装置的一部分在联接装置和配合的连接器沿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时而移动、偏压和/或弯曲时,联接装置可以允许联接装置和配合的连接器分离,并且在联接装置和配合的连接器分离之后,联接装置可以与配合的连接器重新联接。

技术研发人员:雷蒙德·P·费思,詹森·安德鲁·瓦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康尔福盛303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