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入式心脏导管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31765发布日期:2023-06-10 01:19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介入式心脏导管泵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介入式心脏导管泵。


背景技术:

1、导管泵可以被引入心脏中并且可以被构造为通过血液的循环泵送或连续泵送来辅助或代替自然的心脏功能,为心源性休克和急性心力衰竭提供血流动力支持。目前现有的导管泵通常电机外壳为塑料材质并灌封成型,而血液流出笼为金属材质,电机外壳和血液流出笼的对接面的端面采用胶粘的形式固定,连接牢度低,在导管泵使用时,有可能发生电机与血液流出笼脱落或发生相对位移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避免和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介入式心脏导管泵。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电机外壳和血液流出笼的可靠固定,连接牢度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介入式心脏导管泵,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4、驱动电机;

5、转轴,布置在驱动电机的电机腔内且其轴身延伸至驱动电机的电机腔外;

6、血液流出笼,将叶轮罩设在其笼腔内,叶轮与转轴同轴固定;

7、连接头,其两端分别与血液流出笼以及驱动电机的电机外壳套接后固定。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机外壳灌封成型,连接头表面沿径向开设有定位槽以供电机外壳灌封时流入凝固。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头呈前宽后窄的二段式阶梯柱状构造,定位槽开设在连接头的小直径段上。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头的大直径段与血液流出笼套接后焊接固定。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定位槽为环状凹槽。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头的大直径段在相邻血液流出笼的一端开设有轴承腔,驱动电机的电机腔内设置有与转轴其中一端回转配合的第一轴承,转轴的另一端贯穿连接头后与轴承腔内的第二轴承回转配合,第一轴承以及第二轴承配合从而对转轴形成两点定位。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驱动电机的电机腔内布置有与转轴同轴固定的转子,电机腔内的定子在定子线圈通电后与转子形成电磁感应配合以驱动转轴旋转。

1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血液流出笼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开口以供血液流入,叶轮固定在血液流出笼的开口处,血液流出笼的笼体在与叶轮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流通孔以供血液流出。

1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叶轮尖端平滑布置,血液流出笼与驱动电机的直径吻合。

1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导管与血液流出笼同轴对立布置在驱动电机的两侧。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实用新型采用连接头作为衔接件,作为轴向延伸段与电机外壳以及血液流出笼套接后固定,相较于现有端面和端面胶粘的形式,通过套接的方式来固定,大大提高了连接头与电机外壳的接触面积,使电机外壳和血液流出笼的连接固定更加牢靠,避免可电机与血液流出笼之间发生脱落和相对位移的风险。

19、2、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外壳采用灌封成型,定位槽的设置使得在电机外壳灌封时灌封材料可以流入定位槽中并凝固,从而实现对电机外壳的轴向限位;连接头的二段式设置可使得其与电机外壳套接配合的同时,电机外壳、连接头以及血液流出笼直径保持一致。

20、3、本实用新型分别在驱动电机的电机腔以及连接头的轴承腔内设置有轴承结构,从而对转轴形成两点支撑定位,避免转轴工作时与电机外壳存在干涉;定子线圈通电后可与转子形成电磁感应配合从而驱动转轴稳定旋转。

21、4、本实用新型将叶轮与转轴同轴布置,且叶轮位于血液流出笼中从而可被笼体保护;叶轮旋转时,血液自血液流出笼一侧的开口处流入,再从血液流出笼流出,实现对血液的持续输送;叶轮尖端平滑布置从而避免对人体产生损伤。



技术特征:

1.一种介入式心脏导管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式心脏导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11)灌封成型,连接头(3)表面沿径向开设有定位槽(31)以供电机外壳(11)灌封时流入凝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介入式心脏导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3)呈前宽后窄的二段式阶梯柱状构造,定位槽(31)开设在连接头(3)的小直径段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介入式心脏导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3)的大直径段与血液流出笼(2)套接后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介入式心脏导管泵,其特征在于,定位槽(31)为环状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介入式心脏导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3)的大直径段在相邻血液流出笼(2)的一端开设有轴承腔,驱动电机(1)的电机腔内设置有与转轴(12)其中一端回转配合的第一轴承(16),转轴(12)的另一端贯穿连接头(3)后与轴承腔内的第二轴承(32)回转配合,第一轴承(16)以及第二轴承(32)配合从而对转轴(12)形成两点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介入式心脏导管泵,其特征在于,驱动电机(1)的电机腔内布置有与转轴(12)同轴固定的转子(13),电机腔内的定子(14)在定子线圈(15)通电后与转子(13)形成电磁感应配合以驱动转轴(12)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介入式心脏导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液流出笼(2)远离驱动电机(1)的一端开口以供血液流入,叶轮(21)固定在血液流出笼(2)的开口处,血液流出笼(2)的笼体在与叶轮(21)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流通孔(22)以供血液流出。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介入式心脏导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21)尖端平滑布置,血液流出笼(2)与驱动电机(1)的直径吻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介入式心脏导管泵,其特征在于,导管(4)与血液流出笼(2)同轴对立布置在驱动电机(1)的两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介入式心脏导管泵,包括如下组成部分:驱动电机;转轴,布置在驱动电机的电机腔内且其轴身延伸至驱动电机的电机腔外;血液流出笼,将叶轮罩设在其笼腔内,叶轮与转轴同轴固定;连接头,其两端分别与血液流出笼以及驱动电机的电机外壳套接后固定。本技术采用连接头作为衔接件,作为轴向延伸段与电机外壳以及血液流出笼套接后固定,相较于现有端面和端面胶粘的形式,通过套接的方式来固定,大大提高了连接头与电机外壳的接触面积,使电机外壳和血液流出笼的连接固定更加牢靠,避免可电机与血液流出笼之间发生脱落和相对位移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巩郑,刘欢,冯启涛,李帅康,陈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通灵仿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2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