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三尖瓣置换用瓣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97981发布日期:2023-05-17 16:44阅读:50来源:国知局
双层三尖瓣置换用瓣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双层三尖瓣置换用瓣叶结构。


背景技术:

1、心脏分为左右两部分,每一部分包含一个心室和心房,心室和心室之间及心房和心房之间通过室间隔和房间隔分隔开,在房、室之间具有防止血液返流的瓣膜,正常的瓣膜仅允许血液在心脏中沿一个方向流动。

2、二尖瓣和三尖瓣,分别位于左、右心房和心室之间,因此又被称作房室(av)瓣,可防止在心缩期间从心室向心房中的逆流。二尖瓣返流(mr)及三尖瓣返流(tr)是常见的心脏疾病。目前业内一般认为,二尖瓣反流对心脏的功能影响更大,三尖瓣反流的问题,可以通过二尖瓣反流的治疗而得到缓解,因此二尖瓣反流得到更多的研究。然而随着对心脏问题的伸入了解,发现三尖瓣反流的问题不尽如此,三尖瓣反流一般由肺动脉高压、右室扩大、三尖瓣环扩张引起,出现三尖瓣反流后,乏力、腹水、水肿、肝区疼痛、消化不良、纳差等右心衰症状加重,甚至直接导致病死率升高。

3、申请号为cn 202011314457.1,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人工心脏瓣膜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编织形成支架和瓣叶构成的人工心脏瓣膜,用于二尖瓣和三尖瓣置换,其采用一体结构,通过折叠将编网分成大口径和小口径两部分,在输送时能够压握到更小直径,在释放后又能呈现双层支架状态,但由于三尖瓣环为不规则形状,该结构用于三尖瓣时,会存在如下问题:

4、1、折叠部不能与右心房内壁很好的贴合,会造成瓣周漏。

5、2、由于小口径和大口径为一体连接结构,在大口径受到瓣环压力时,会影响小口径的形状,并进而影响瓣叶的密封,因而不能从根本上避免反流现象的发生。

6、3、该专利中通过刺穿组织固定支架,在后期心脏持续的膨胀、收缩过程中,容易出现炎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人工心脏瓣膜在用于三尖瓣时会存在瓣周漏、返流或出现炎症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三尖瓣置换用瓣叶结构。

2、一种双层三尖瓣置换用瓣叶结构,包括一瓣叶机构;

3、所述人工瓣叶包括一瓣叶主体,所述瓣叶主体的远心端外轮廓具有:

4、一瓣叶底弧,远心端为弧形结构;

5、两个瓣叶侧弧,分别位于所述瓣叶底弧两侧,远心端也为弧形结构;

6、所述瓣叶底弧与两侧的所述瓣叶侧弧相切连接,形成所述人工瓣叶的远心端;

7、所述瓣叶主体的近心端外轮廓具有:

8、一瓣叶顶弧,位于所述瓣叶底弧的近心端侧,近心端为弧形结构。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瓣叶底弧是以第一圆心及第一半径构成的一段圆弧;

10、两个所述瓣叶侧弧分别为第二瓣叶侧弧和第三瓣叶侧弧,所述第二瓣叶侧弧是以第二圆心及第二半径构成的一段圆弧,所述第三瓣叶侧弧是以第三圆心及第三半径构成的另一段圆弧,所述第二半径与所述第三半径相等;

11、所述第一圆心、所述第二圆心和所述第三圆心之间的连线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φ,30°≤φ≤45°,优选φ为40°。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半径的长度是所述第一半径长度的1.1~1.5倍。

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瓣叶底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50°~70°,优选为60°;

14、所述瓣叶侧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35°~55°,优选为45°。

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人工瓣叶具有轴向的瓣叶对称线;

16、所述第一圆心位于所述瓣叶对称线上,所述第二圆心和所述第三圆心关于所述瓣叶对称线对称。

1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瓣叶顶弧是以第四圆心及第四半径构成的一段圆弧,所述第四圆心位于所述瓣叶对称线上。

1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四半径的长度是所述第一半径长度的10~15倍。

1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人工瓣叶还包括:

20、两个耳部,分别位于所述瓣叶主体的近心端的两侧;

21、通过所述耳部实现所述人工瓣叶与所述内架中的瓣叶缝合孔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耳部连接同一个所述瓣叶缝合孔。

2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耳部的侧面和近心端端面之间的夹角为60°~80°,优选为70°;

23、所述耳部与所述瓣叶主体的近心端的侧边连接处夹角为80°~100°,优选为90°。

2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耳部包括:

25、一上耳部,位于近心端侧;

26、一下耳部,位于所述上耳部的远心端侧;

27、一避让槽,侧边为开口,位于所述上耳部和所述下耳部之间,通过所述避让槽将所述上耳部和所述下耳部分隔。

2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避让槽的长度不大于所述耳部宽度的2/3。

2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瓣叶主体的远心端边缘设置有:

30、一裙边,通过缝合的方式与所述瓣叶主体连接。

31、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双层三尖瓣置换用瓣叶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32、1、将瓣叶主体的外轮廓限定为确定的几何关系,制成的人工瓣叶围成瓣叶机构用于双层三尖瓣置换瓣膜中,性能较佳,能很好的避免返流现象。当内架的尺寸进行调整时,根据限定的几何关系直接进行调整,依然具有与调整前一致的性能。

33、2、人工瓣叶的设计,尤其是耳部设计,使得相邻人工瓣叶的近心端边缘紧密接触,防止了因闭合不完全而造成的返流。

34、3、采用上耳部和下耳部的耳部进行人工瓣叶的固定,其实现了耳部不与覆膜机构连接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防止因内架覆膜瓣叶孔而产生的血液泄漏而造成的返流。

35、4、裙边的设计,首先是增加了瓣叶主体远端的抗撕裂能力,其次是降低了瓣叶主体远心端与覆膜的摩擦对人工瓣叶的损伤,提高了人工瓣叶的使用寿命,而且裙边的设置也相当于人工瓣叶与覆膜之间的缓冲层,有效的缓冲了人工瓣叶在开合过程中对覆膜的撕扯作用力,增加了该支架机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层三尖瓣置换用瓣叶结构,包括一人工瓣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三尖瓣置换用瓣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瓣叶底弧是以第一圆心及第一半径构成的一段圆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三尖瓣置换用瓣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φ为4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三尖瓣置换用瓣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径的长度是所述第一半径的长度的1.1~1.5倍。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三尖瓣置换用瓣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瓣叶底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50°~7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三尖瓣置换用瓣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瓣叶底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60°。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三尖瓣置换用瓣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瓣叶侧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45°。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三尖瓣置换用瓣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瓣叶具有轴向的瓣叶对称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三尖瓣置换用瓣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瓣叶具有轴向的瓣叶对称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层三尖瓣置换用瓣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半径的长度是所述第一半径长度的10~15倍。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层三尖瓣置换用瓣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瓣叶还包括: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层三尖瓣置换用瓣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部的侧面和近心端端面之间的夹角为70°。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层三尖瓣置换用瓣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部与所述瓣叶主体的近心端的侧边连接处夹角为90°。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层三尖瓣置换用瓣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部包括: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双层三尖瓣置换用瓣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槽的长度不大于所述耳部宽度的2/3。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层三尖瓣置换用瓣叶结构。一种双层三尖瓣置换用瓣叶结构,包括一人工瓣叶;人工瓣叶包括一瓣叶主体,瓣叶主体的远心端外轮廓具有:一瓣叶底弧,远心端为弧形结构;两个瓣叶侧弧,分别位于瓣叶底弧两侧,远心端也为弧形结构;瓣叶底弧与两侧的瓣叶侧弧相切连接,形成人工瓣叶的远心端;瓣叶主体的近心端外轮廓具有:一瓣叶顶弧,位于瓣叶底弧的近心端侧,近心端为弧形结构。本技术将瓣叶主体的外轮廓限定为确定的几何关系,制成的人工瓣叶围成瓣叶机构用于双层三尖瓣置换瓣膜中,性能较佳,能很好的避免返流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冯彬,贺志秀,刘影,陈涛,蔡睿,吴明明,陈大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科凯(南通)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2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