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中用的持线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29014发布日期:2023-08-05 17:31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术中用的持线钳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手术中用的持线钳。


背景技术:

1、缝合是指将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皮肤、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并能维持一定的“捆扎”张力,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以恢复其功能,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缝合方法主要有间断缝合、连续缝合。

2、缝合时缝线需要拉紧,以维持组织对合。对于有张力的部位、或者把持力差的特殊缝线(如可吸收线),初次打结后往往无法维持线结,会出现松开,再次打结加固前需要手术助手对缝线作出持续、有效、安全的夹持固定,直至再次打结到底进行加强,线结方不会变松。

3、目前为止,夹持线结仍然是依靠助手使用现有的血管钳进行夹持来临时替代实现,并无专用的持线钳。血管钳的夹持部位均有专门设计的齿纹,导致缝线损伤、强度降低,并经常出现缝线断裂的问题,在夹持角度稍有偏差的时候,或者术者打结到底助手立即放开血管钳抽出时松、抽不协调导致拉锯效应,断线往往不可避免,有较高的手术技术和配合要求。轻者需要重新缝合打结,特殊部位的组织缝合结扎,可能导致手术失败或大出血等不可挽回的后果。这成为临床外科手术中一个头疼的问题一直存在。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术中用的持线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手术中用的持线钳,在原弯头血管钳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将钳头处锯齿状平面去除,以消除缝线的损伤,并设置精细磨砂面,夹持缝合线时提供夹持必须的摩擦力,从而保护缝合线不被损坏又能有效夹持;夹持部边缘圆钝角处理,避免了对缝合线的伤害;夹持部末端逐渐变细,可以适应狭小空间。

2、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手术中用的持线钳,包括钳柄和夹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钳柄和夹持部一体成型组成钳体,两根钳体中段铰连接,钳柄上设置有自锁齿条,自锁齿条末端设置有无齿条的空白区,夹持部的接触面上设置精细磨砂面;所述夹持部具有弧度。

3、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边缘设置圆钝角,所述夹持部末段逐渐变细,夹持部末端为圆钝端。

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5、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手术中用的持线钳,在原弯头止血钳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保留了夹持和自锁功能,将钳头处锯齿状去除,并设置精细磨砂面,夹持缝合线时,保护缝合线不被损坏,同时提供微细的夹持摩擦力;夹持部边缘设置圆角,避免棱角对缝合线的伤害;夹持部末端逐渐变细,可以适应狭小空间;自锁齿条末段设置空白区,在夹持力较小时不自锁。



技术特征:

1.一种手术中用的持线钳,包括钳柄和夹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钳柄和夹持部一体成型组成钳体,两根钳体中段铰连接,钳柄上设置有自锁齿条,自锁齿条末端设置有无齿条的空白区,夹持部的接触面上设置精细磨砂面;所述夹持部具有弧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手术中用的持线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边缘设置圆钝角,所述夹持部末段逐渐变细,夹持部末端为圆钝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术中用的持线钳,包括钳柄和夹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钳柄和夹持部一体成型组成钳体,两根钳体中段铰连接,钳柄上设置有自锁齿条,自锁齿条末端设置有无齿条的空白区,夹持部的接触面上设置精细磨砂面;所述夹持部具有弧度。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手术中用的持线钳,在原弯头止血钳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保留了夹持和自锁功能,将钳头处锯齿状平面去除,并设置精细磨砂面,夹持缝合线时,保护缝合线不被损坏;夹持部边缘设置圆钝角,避免棱角对缝合线的伤害;夹持部末端逐渐变细,可以适应狭小空间;自锁齿条末段设置空白区,在夹持力较小时不自锁。

技术研发人员:刘应良,刘夏涵,张勤泰,胡兰花,夏燕,马炳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905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