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患者应急用简易呼吸器

文档序号:35298803发布日期:2023-09-02 08:35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患者应急用简易呼吸器

本技术涉及医用器械,具体为一种患者应急用简易呼吸器。


背景技术:

1、简易呼吸器是进行人工通气的简易辅助呼吸设备,主要应用于危重病人的紧急抢救,与口对口呼吸相比,其供氧浓度高,且操作简便,痛苦轻,并发症少,改善了患者的呼吸功能,有效的纠正了低氧血症。

2、常规装置在紧急抢救病人过程当中操作繁琐,对于使用不熟练的操作者来说,可能不知道连接位置甚至慌乱中接错地方,如重新连接,将增加抢救时间,不利于准确高效抢救病人,由于在高度紧张状态下操作常规装置,可能会存在未连接牢固的情形,使用过程中氧气管跟流量表或简易呼吸器松动或脱落,使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高浓度氧气供给。若再次连接,既影响了通气供氧时间,也影响抢救的流畅度,使抢救者产生挫败感,从而影响了整个抢救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患者应急用简易呼吸器,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患者应急用简易呼吸器,包括气囊与出氧管,所述气囊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存气槽,所述存气槽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气袋接口,所述气囊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接口,所述螺纹接口的内表面螺纹连接有限氧管,所述限氧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氧接口,所述出氧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氧面罩。

5、可选的,所述存气槽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输入接口,所述输入接口的下表面插接有输氧管。

6、可选的,所述限氧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螺纹管,所述限位螺纹管的内表面螺纹连接有限位管。

7、可选的,所述出氧接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氧管。

8、可选的,所述吸氧面罩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粘贴绑带。

9、可选的,所述气袋接口的下表面螺纹连接有氧气袋,所述吸氧面罩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口咬。

10、(三)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患者应急用简易呼吸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患者应急用简易呼吸器,与现有的患者应急用简易呼吸器相比,通过限氧管、限位螺纹管、限位管的组合设置解决了患者应急用简易呼吸器在使用的过程中操作繁琐,对于使用不熟练的操作者来说,可能不知道连接位置甚至慌乱中接错地方,如重新连接,将增加抢救时间,不利于准确高效抢救病人的问题。

13、2、该患者应急用简易呼吸器,与现有的患者应急用简易呼吸器相比,通过气袋接口、输入接口、出氧接口、粘贴绑带的组合设置解决了患者应急用简易呼吸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未连接牢固的情形,使用过程中氧气管跟流量表或简易呼吸器松动或脱落,使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高浓度氧气供给。若再次连接,既影响了通气供氧时间,也影响抢救的流畅度,使抢救者产生挫败感,从而影响了整个抢救效果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患者应急用简易呼吸器,包括气囊(1)与出氧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存气槽(2),所述存气槽(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气袋接口(3),所述气囊(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接口(6),所述螺纹接口(6)的内表面螺纹连接有限氧管(7),所述限氧管(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氧接口(10),所述出氧管(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氧面罩(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患者应急用简易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气槽(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输入接口(4),所述输入接口(4)的下表面插接有输氧管(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患者应急用简易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氧管(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螺纹管(8),所述限位螺纹管(8)的内表面螺纹连接有限位管(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患者应急用简易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氧接口(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氧管(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患者应急用简易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氧面罩(1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粘贴绑带(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患者应急用简易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接口(3)的下表面螺纹连接有氧气袋(14),所述吸氧面罩(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口咬(15)。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患者应急用简易呼吸器,包括气囊与出氧管,所述气囊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存气槽,所述存气槽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气袋接口,所述气囊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接口,所述螺纹接口的内表面螺纹连接有限氧管,所述限氧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氧接口,所述出氧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氧面罩。该患者应急用简易呼吸器,与现有的患者应急用简易呼吸器相比,通过限氧管、限位螺纹管、限位管的组合设置解决了患者应急用简易呼吸器在使用的过程中操作繁琐,对于使用不熟练的操作者来说,可能不知道连接位置甚至慌乱中接错地方,如重新连接,将增加抢救时间,不利于准确高效抢救病人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吴丹,张伟丽,林欢欢,谷静,孙瑞,陈新平,王玮,蔡传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90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