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鼻窦炎的针灸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95541发布日期:2023-05-07 05:00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慢性鼻窦炎的针灸针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针灸使用器材,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慢性鼻窦炎的针灸针。


背景技术:

1、慢性鼻窦炎为鼻窦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慢性鼻窦炎影响病患的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症状,严重者有引起颅眼肺并发症的可能,导致视力改变,甚至感染加重而死亡。慢性鼻窦炎通过针灸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作为治疗慢性鼻窦炎的辅助方式,可以结合中药或者中成药物来进行治疗。

2、慢性鼻窦炎在使用针灸进行治疗时,行针时一般会用到提插捻转的手法,即将针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向上提向下插的治疗,并用拇指和食指转动针柄的治疗手法。提插捻转时,操作应轻快自然,有连续交替性,不要在向前向后之间有停顿,捻转角度不可过大,或呈单向捻转,同时对针插入的深度也有一定的要求,而这些一般都是根据医生的经验去操作,存在一定难度和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行针时捻转提插法不易操作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治疗慢性鼻窦炎的针灸针。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治疗慢性鼻窦炎的针灸针,包括针柄和弧形握板,所述针柄底端固定连接有针体,所述弧形握板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设置有与针柄侧壁固定连接的移动柱,所述弧形握板内设置有螺纹转环,所述螺纹转环内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底端通过固定板连接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含有穴位抵板。

4、优选地,所述针柄位于下方的外侧壁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弧形握板上开设有内螺纹孔,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孔螺纹连接。

5、优选地,所述弧形握板内侧壁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限位板均位于内螺纹孔的圆边上。

6、优选地,所述弧形握板外侧壁上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侧壁与螺纹转环外侧壁转动连接。

7、优选地,所述调节组件是由连接杆和穴位抵板组成,所述连接杆底端与穴位抵板顶端固定连接。

8、优选地,所述螺纹杆底端与固定板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通过开设的细孔内侧壁与连接杆外侧壁固定连接。

9、优选地,所述弧形握板底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接杆外侧壁与限位槽内侧壁滑动连接。

10、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1、1、本方案中,通过螺纹转环和穴位抵板的设置,可以转动螺纹转环来调整针体上针头和穴位抵板的距离,控制针体插入穴位的深度。

12、2、本方案中,通过针柄和弧形握板的设置,可以在转动针柄时带动针体转动和上下移动,完成提插捻转的手法,避免了捻转时角度过大和单向捻转的情况,使提插捻转的手法操作起来更简单。



技术特征:

1.一种治疗慢性鼻窦炎的针灸针,包括针柄(1)和弧形握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柄(1)底端固定连接有针体(3),所述弧形握板(2)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板(6),两个所述限位板(6)之间设置有与针柄(1)侧壁固定连接的移动柱(5),所述弧形握板(2)内设置有螺纹转环(9),所述螺纹转环(9)内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底端通过固定板(11)连接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含有穴位抵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鼻窦炎的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柄(1)位于下方的外侧壁开设有外螺纹(7),所述弧形握板(2)上开设有内螺纹孔(8),所述外螺纹(7)与内螺纹孔(8)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鼻窦炎的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握板(2)内侧壁开设有凹槽(4),两个所述限位板(6)均位于内螺纹孔(8)的圆边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鼻窦炎的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握板(2)外侧壁上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侧壁与螺纹转环(9)外侧壁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鼻窦炎的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是由连接杆(12)和穴位抵板(13)组成,所述连接杆(12)底端与穴位抵板(13)顶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鼻窦炎的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10)底端与固定板(11)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11)通过开设的细孔内侧壁与连接杆(12)外侧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鼻窦炎的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握板(2)底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接杆(12)外侧壁与限位槽内侧壁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鼻窦炎的针灸针,属于针灸使用器材领域,包括针柄和弧形握板,针柄底端固定连接有针体,弧形握板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板,两个限位板之间设置有与针柄侧壁固定连接的移动柱,弧形握板内设置有螺纹转环,螺纹转环内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底端通过固定板连接有调节组件。本技术通过螺纹转环和穴位抵板的设置,可以转动螺纹转环来调整针体上针头和穴位抵板的距离,控制针体插入穴位的深度,同时针柄和弧形握板的设置,可以在转动针柄时带动针体转动和上下移动,完成提插捻转的手法,避免了捻转时角度过大和单向捻转的情况,使提插捻转的手法操作起来更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胡松,徐静,王宁,龚曙,杨莎莎,林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钰灵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