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盆生物重建节段假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10379发布日期:2023-06-08 16:06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盆生物重建节段假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人工假体,特别是涉及一种骨盆生物重建节段假体。


背景技术:

1、骨盆肿瘤可分为原发肿瘤和转移肿瘤,前者主要为软骨肉瘤、骨肉瘤、脊索瘤和神经源性肿瘤等,后者常见于乳腺癌、肾癌、前列腺癌及肺癌等的骨转移。骨盆肿瘤发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往往发现时侵犯范围已经很大,加上骨盆周围解剖复杂并与很多重要脏器毗邻,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疗效欠佳,死亡率高。从前对骨盆肿瘤主要采取半骨盆切除或改良半骨盆切除截肢术,以后出现了各种骨盆肿瘤切除重建手术。任何骨盆肿瘤的切除均会造成骨缺损,大部分骨缺损需要进行重建以维持躯干和骨盆以及骨盆和下肢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样的重建可以使病人能够坐立、站立和行走,以维持日常生活的必要的活动,因此国内外开展骨盆肿瘤切除重建手术日益增多。尽管如此,骨盆肿瘤切除重建仍是骨科医师面临的重大挑战,手术前后及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还是很多,如出血多、瘤体切除难度大、重建稳定性难、选择重建方式复杂等。骨盆肿瘤切除重建的主要目的是:完全切除肿瘤;以最小的代价包括失血、并发症、疼痛、伤口愈合等完成切除术;提供骨盆稳定性;获得可靠及有良好功能的骨盆。重建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是:尽可能选择合适、简单的重建方;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和活动量,以及肿瘤的性质来选择恰当的重建方式;根据涉及不同区域的骨盆肿瘤的负重和几何形态,采用不同的重建方式。

2、骨盆肿瘤的外科治疗极具有挑战性。对于单独切除髂骨(i区)、坐骨或耻骨(iii区),术后重建可能无法实现良好功能。对于髋臼周围切除术(ii区),重建通常用于维持股骨-骨盆的连续性并恢复力传递,以实现合理的术后功能。报道了许多重建方法,包括高压灭菌自体移植、血管化腓骨、同种异体移植、鞍形假体、定制假体和模块化半骨盆假体。然而,据报道,并发症的比例很高,根据序列和重建方法从40%到68%不等。并发症可能使外科医生几乎没有重建选择,并且常常导致截肢。

3、近年来,假体设计概念和制造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了骨盆肿瘤保肢水平的进一步发展。然而,假体失败和伤口感染等并发症仍然严重限制这种重建手术的应用。此外,植入假体可能会降低辅助放射治疗对肿瘤(如尤因肉瘤)的治疗效果。与假体重建相比,髋关节置换已成为骨盆肉瘤保肢的可行选择。carsten gebert等人在2009年提出了髋关节转位的分型系统,不久之后,他们发表了该分类系统的随访结果。他们的结果表明,该骨盆旷置分型为髋臼周围肿瘤的髋关节移位和切除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且植入物的缺失可能有助于降低深部假体感染和机械故障的发生率。hillmann等人报道,髋臼切除后,接受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比接受假体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髋臼切除术后髋关节置换的先前方法具有减少同种异体骨或金属内假体的伤口并发症和感染的优势,但它们与肢体长度差异大、活动能力差和患者接受度低相关。股骨延长后旋转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改良手术,旨在重建骨盆肿瘤切除后的巨大缺陷,并恢复肢体长度。这种骨盆重建方法可能没有与假体相关的缺点,如深部感染和长期松动。本团队前期回顾了本中心进行旷置手术的患者,随访了其肿瘤学、功能学预后,发现其肿瘤学预后与半骨盆置换术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而远期的功能则优于半骨盆假体置换患者。大部分患者获得了稳定的生物学假关节。而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依然是下肢不等长,大部分患者平均下肢不登长8-12公分,虽然通过鞋垫可消除3-4公分差距,但巨大的不等长依然可引起脊柱的代偿侧弯,可能引起后续的下腰痛发生。

4、因此,目前迫切需要能寻找到既能达到远期生物稳定重建,又能避免下肢不等长这种严重的功能缺陷,该方法可能将成为骨盆肿瘤切除后金属骨盆假体置换的重要替代选择!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盆生物重建节段假体,有效的解决了骨盆重建后双下肢不等长而出现远期脊柱侧弯等问题。

2、其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骨盆生物重建节段假体,包括股骨近端组件和股骨远端组件,股骨近端组件包括生物固定柄,生物固定柄一端固定有第一连接段,第一连接段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板,股骨远端组件包括骨水泥柄,骨水泥柄一端固定有第二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板,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上开设有相互对应设置的多个连接孔,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经锁定螺钉进行连接固定。

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采用多孔材料,孔隙直径为600-1000微米,孔隙率为55-85%。

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生物固定柄为锥形结构,生物固定柄的粗端与第一连接段固定连接。

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连接段包括与生物固定柄连接的第一末端,第一末端上设有第一长板和第一短板,第一长板与第一短板之间设有第一插槽,第一长板的截面为半圆形,第一长板端部设有第一插板,连接孔设置在第一长板上。

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连接段包括与骨水泥连接柄固定连接的第二末端,第二末端上设有第二长板和第二短板,第二长板与第二短板之间设有第二插槽,第二长板的截面为半圆形,第二长板端部设有第二插板,连接孔设置在第二长板上,第二插板能够插入第一插槽内,第二插槽与第一插板配合,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配合后形成圆柱体结构。

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骨水泥柄为锥形结构,骨水泥的粗端与第二连接段固定连接。

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均开设有固定孔,用于将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固定在股骨上。

9、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巧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优化常规的髋移位旷置手术,增加患肢的长度,且可提高假体多孔的设计实现长期的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骨盆生物重建节段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股骨近端组件和股骨远端组件,股骨近端组件包括生物固定柄(1),生物固定柄(1)一端固定有第一连接段(2),第一连接段(2)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板(3),股骨远端组件包括骨水泥柄(4),骨水泥柄(4)一端固定有第二连接段(5),第二连接段(5)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板(6),第一连接段(2)和第二连接段(5)上开设有相互对应设置的多个连接孔(7),第一连接段(2)和第二连接段(5)经锁定螺钉进行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盆生物重建节段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段(2)和第二连接段(5)采用多孔材料,孔隙直径为600-1000微米,孔隙率为55-8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盆生物重建节段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固定柄(1)为锥形结构,生物固定柄(1)的粗端与第一连接段(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盆生物重建节段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段(2)包括与生物固定柄(1)连接的第一末端(8),第一末端(8)上设有第一长板(9)和第一短板(10),第一长板(9)与第一短板(10)之间设有第一插槽(11),第一长板(9)的截面为半圆形,第一长板(9)端部设有第一插板(12),连接孔(7)设置在第一长板(9)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盆生物重建节段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连接段(5)包括与骨水泥柄(4)固定连接的第二末端(13),第二末端(13)上设有第二长板(14)和第二短板(15),第二长板(14)与第二短板(15)之间设有第二插槽(16),第二长板(14)的截面为半圆形,第二长板(14)端部设有第二插板(17),连接孔(7)设置在第二长板(14)上,第二插板(17)能够插入第一插槽(11)内,第二插槽(16)与第一插板(12)配合,第一连接段(2)和第二连接段(5)配合后形成圆柱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盆生物重建节段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水泥柄(4)为锥形结构,骨水泥柄(4)的粗端与第二连接段(5)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盆生物重建节段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6)上均开设有固定孔(18),用于将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6)固定在股骨上。


技术总结
一种骨盆生物重建节段假体,有效的解决了骨盆重建后双下肢不等长而出现远期脊柱侧弯等问题;包括股骨近端组件和股骨远端组件,股骨近端组件包括生物固定柄,生物固定柄一端固定有第一连接段,第一连接段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板,股骨远端组件包括骨水泥柄,骨水泥柄一端固定有第二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板,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上开设有相互对应设置的多个连接孔,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经锁定螺钉进行连接固定;本技术结构简单巧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优化常规的髋移位旷置手术,增加患肢的长度,且可通过假体多孔的设计实现长期的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孙伟,左冬青,蔡郑东,沈嘉康,汪红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92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