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大鼠束缚应激袋

文档序号:34153185发布日期:2023-05-14 15:37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大鼠束缚应激袋

本技术涉及生物实验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大鼠束缚应激袋。


背景技术:

1、束缚应激是一种常用的大鼠应激方法,常用于诱发大鼠抑郁样行为模型。目前采用的束缚装置或为将四肢用一用橡皮膏捆绑于木板,或为束缚袋,或为金属束缚器。但是这些装置在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束缚及解除束缚过程较为繁琐、束缚不牢导致大鼠挣脱、束缚过紧导致解除束缚困难、束缚袋通气散热性不佳、体积固定的金属束缚器无法适应体型逐日增加的大鼠,易对大鼠造成不可逆的皮肉损伤、影响实验结果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大鼠束缚应激袋,极大地改善大鼠束缚应激的效果,还可将大鼠束缚应激袋应用于辅助大鼠尾静脉注射等操作。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新型的大鼠束缚应激袋,包括束缚袋本体、第一束缚绳和第二束缚绳;所述束缚袋本体在展开状态时呈类等腰三角形设置,且束缚袋本体的顶角处削平设置为鼻部通气口;所述束缚袋本体上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沿着三条边向中央排列设置,底边中部未设置散热孔的位置为尾部伸出口;所述第一束缚绳用于穿过束缚袋本体等腰两边的散热孔以将等腰两边束缚拉紧;所述第二束缚绳用于穿过束缚袋本体底边的散热孔以将底边两侧束缚拉紧;其中,将第一束缚绳和第二束缚绳拉紧后,大鼠的头部位于束缚袋本体的顶角处从鼻部通气口呼吸,大鼠的尾部从底边中部的尾部伸出口伸出。

4、所述束缚袋本体在拉紧状态时,第一束缚绳和第二束缚绳拉紧系一起。

5、所述散热孔的直径为5~8mm。

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7、本实用新型包括束缚绳、鼻部通气口、尾部伸出口、束缚袋本体、散热孔,可通过束缚绳穿过不同位置的散热孔来调节束缚袋整体的容积来适应不同体型大鼠的束缚应激需求;鼻部通气口和散热孔的设计有助于大鼠散热通气;尾部伸出口的设计既可方便大鼠排泄,又可用于辅助尾静脉注射。

8、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精妙,操作方便,能根据大鼠的体型来调节束缚袋的容积,对大鼠形成束缚应激,还可以进行尾静脉的注射,解决了目前束缚装置无法适应逐日增加的大鼠体型、束缚与解除束缚操作耗时费力、引起非必要损伤影响实验结果等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的大鼠束缚应激袋,其特征在于:包括束缚袋本体、第一束缚绳和第二束缚绳;所述束缚袋本体在展开状态时呈类等腰三角形设置,且束缚袋本体的顶角处削平设置为鼻部通气口;所述束缚袋本体上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沿着三条边向中央排列设置,底边中部未设置散热孔的位置为尾部伸出口;所述第一束缚绳用于穿过束缚袋本体等腰两边的散热孔以将等腰两边束缚拉紧;所述第二束缚绳用于穿过束缚袋本体底边的散热孔以将底边两侧束缚拉紧;其中,将第一束缚绳和第二束缚绳拉紧后,大鼠的头部位于束缚袋本体的顶角处从鼻部通气口呼吸,大鼠的尾部从底边中部的尾部伸出口伸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大鼠束缚应激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缚袋本体在拉紧状态时,第一束缚绳和第二束缚绳拉紧系一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大鼠束缚应激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的直径为5~8mm。


技术总结
一种新型的大鼠束缚应激袋,包括束缚绳、鼻部通气口、尾部伸出口、束缚袋、散热孔。束缚绳穿过散热孔固定束缚袋快速束缚大鼠。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精妙,操作方便,能根据大鼠的体型来调节束缚袋的容积,对大鼠形成束缚应激,还可进行尾静脉的注射,解决了目前束缚装置无法适应逐日增加的大鼠体型、束缚与解除束缚操作耗时费力、引起不可逆损伤影响实验结果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孟宪军,陈文婕,陈依平,程文静,沈俊良,童涛,闫思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2092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