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滑扣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

文档序号:34496679发布日期:2023-06-17 23:47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滑扣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

本技术涉及血管支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滑扣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


背景技术:

1、支架植入术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血管狭窄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上日益广泛,例如治疗主动脉缩窄、肺动脉狭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以及外科术后残余血管梗阻等。与球囊成形术相比,支架提供的支撑可有效防止动脉弹性回缩,减少动脉壁损伤,并显著降低术后动脉瘤和再狭窄发生率。生物可吸收支架相比于永久金属支架具有更大的优势,植入体内后逐渐降解消失,为狭窄血管提供暂时支撑,能适应患儿血管生长,避免形成固定狭窄。面向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血管狭窄性疾病的生物可吸收支架研究领域仍存在很大空白。

2、现有技术(cn101972181a)提出了滑扣生物可吸收支架设计,该结构虽然提高了支架的径向支撑力(高于聚合物编织结构支架),但仍低于商业金属支架。支架主体上下两侧存在较多相同的朝向支架尾部的齿,齿结构相对尖锐,支架框在齿与齿之间不能平稳过渡,容易撑坏支撑框或损伤血管。且植入时球囊扩张过程中,由于齿结构的朝向相同,支架框在滑向支架尾部时容易完全滑脱,无法停止在固定位置并扣紧,不能满足临床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滑扣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该支架可为血管提供足够的径向支撑力,齿结构顶部设置平缓的坡角,便于支架框滑动扣入,同时,内齿与外齿结构相对,支架框在滑动至两齿间隙处后停止,保证了支架扣紧不易松脱。

2、本实用新型具体采取了以下技术手段:

3、一种新型滑扣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包括支架框、支架主体、齿结构;支架植入前为展开的薄片状,头部为中空的支架框,尾部为支架主体和齿结构;所述齿结构包括内齿和外齿,所述内齿与外齿凸起于支架主体边缘,所述内齿与外齿间存有间隙,其朝向相对,起到固定所述支架框的位置的作用;所述内齿与外齿具有多重斜坡形状,使得支架框平缓滑动不易损坏。

4、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框大小与所述支架主体和齿结构相适应,允许支架尾部穿入,所述支架尾部穿入所述支架框并卷紧,通过球囊扩张使所述支架框滑动,越过所述内齿后停止于两齿间隙处,从而扣紧成管状。

5、进一步地,从支架头部至尾部方向,所述内齿的斜坡倾角由大至小,所述外齿的斜坡倾角由小至大,齿结构顶部平缓的坡角可为支架框在其上滑动时提供缓冲和过渡,避免承受突然的大变形而损坏。

6、优选地,所述内齿和外齿的外轮廓角为圆角,上述圆角分别分布于内齿与外齿的两侧。当支架卷紧放入输送鞘时,支架框沿齿结构的圆角顺利滑入至支架主体上;球囊扩张时,支架框则越过内齿的圆角,滑入齿结构的间隙处。光滑平稳的圆角形状不仅能减少支架框滑入时的阻力,同时降低齿结构对血管壁损伤的风险。

7、进一步地,所述外齿高于所述内齿,尾部齿结构整体高度沿头部方向逐渐降低,使得所述支架框容易顺方向扣入至支架主体上。

8、进一步地,所述内齿和外齿高于所述支架框的内沿,且内齿与外齿之间的间隙开口逐渐缩小,所述支架框在滑动至两齿间隙处后停止,所述支架不易脱扣。

9、进一步地,所述内齿和外齿位于支架主体的尾端两侧。

10、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主体为网格结构,网格结构包含形状相同的阵列,可为血管支架提供一定的力学性能。

11、优选地,所述网格结构的网格形状为正方形、矩形、六边形、菱形、三角形、负泊松比形状。

12、优选地,上述血管支架采用可吸收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生物可吸收性,可作为制备婴幼儿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的候选材料。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滑扣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在植入时球囊扩张过程中结构稳定不易脱扣,并为血管提供足够的径向支撑力;仅保留两对齿结构并做圆角处理,使支架能在病变位置平稳顺利扩张至所需直径并保持,同时减小齿结构对血管壁造成损伤的风险;可根据实际病变血管情况对支架主体网格结构的长度和宽度进行调整,以达到所需的支架长度和直径;因此该新型滑扣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在治疗血管狭窄性疾病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滑扣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齿和外齿,所述内齿与外齿凸起于支架主体边缘,所述内齿与外齿间存有间隙,其朝向相对;所述内齿与外齿具有多重斜坡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滑扣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的斜坡倾角由大至小,所述外齿的斜坡倾角由小至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滑扣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和外齿的外轮廓角为圆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滑扣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齿高于所述内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滑扣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一端为支架框,所述内齿和外齿高于所述支架框的内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滑扣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为网格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滑扣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和外齿位于支架主体的尾端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滑扣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结构的网格形状正方形、矩形、六边形、菱形或三角形。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血管支架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滑扣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包括支架框、支架主体、齿结构;支架植入前为展开的薄片状,头部为中空的支架框,尾部为支架主体和齿结构,支架主体为网格结构。齿结构位于支架主体的尾端上下两侧,由带有多重倾角的斜坡形状的内齿和外齿组成,内齿与外齿的朝向相对,两齿之间存在间隙,使支架框平缓滑动不易损坏,并且固定支架框位置,支架不易脱扣。植入前将支架尾部穿入支架框并卷紧,通过球囊扩张使支架框滑动,越过内齿后停止于两齿间隙处,从而扣紧成鞘管状。本技术结构稳定不易脱扣,能为血管提供更大的径向支撑力,安全性强,在治疗血管狭窄性疾病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孙锟,陈恩融,孙晶,金学军,陈笋,鲁亚南,武育蓉,刘仕龙,熊智慧,蔡笑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100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