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血管显像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42874发布日期:2023-04-20 00:23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血管显像仪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诊断设备,具体是一种便携式血管显像仪。


背景技术:

1、血管显像仪是一种能够显示出静脉的粗细、走形和布局的显示设备,用于帮助医护人员寻找静脉,以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特定患者的就诊痛苦。现有技术中,如专利文献cn205947771u公开了一种血管显像仪,其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有活动支架,活动支架上安装有机头,底座内设有运算主机,底座的上表面上设有显示屏,机头内设有用于采集图像的摄像头,机头内还设有红外激光器。该文献公开了本领域血管显像仪的典型结构,即利用血液里的血红蛋白对红外光的吸收比其他组织强的原理,首先通过一个光源向皮肤表面投射特定波长的近红外光,由光敏元器件采集皮肤红外图像,再经过图像处理芯片处理成血管分布轮廓图,然后用微投影技术将图像清晰地在皮肤表面。此类设备除了需要一个光源,还需要配合使用光敏元件、处理芯片、显示屏、投影元件等各种电子元件,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显像部位需要与光源保持一定间距,光源必须具有足够强度,因此需要较大的机架和较为复杂的线路构造;在这种情况下,整个血管显像仪体积较大,难以小型化,不能满足便携使用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血管显像仪,可以手持使用,体积小、具有便携性。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2、一种便携式血管显像仪,包括手柄和照明环;所述照明环为开有一缺口的环状,该照明环的同一个面沿其周向开有多个孔,所述孔内安装有用于发出近红外光的红外灯;所述手柄内装有用于给红外灯供电的蓄电池,该手柄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照明环的外侧,另一端设有连接所述蓄电池的第一充电口,所述手柄侧面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红外灯的开关。

3、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照明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一转动球,该转动球上开有朝向所述手柄并连通所述照明环内部的走线孔;所述手柄的端部设有球铰座,该球铰座为手爪形状,并且包裹在所述转动球外。

4、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血管显像仪还设有支架,该支架包括底座、垂直固定于该底座上的竖板、固定于此竖板上的至少两个抱箍,所述竖板的长度小于所述手柄,所述抱箍之间处于同一轴向,并且可同时套入所述手柄。

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取得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取消了常规血管显像仪需要投影、成像分析等步骤和相关元器件,将近红外光源集成于一个照明环上,使用时将该照明环直接放置在需要静脉显像的部位,由该部位直接照射后显示出静脉的分布,使得该血管显像仪小型化,可手持手柄使用,提高了便携性。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血管显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3)和照明环(11);所述照明环(11)为开有一缺口的环状,该照明环(11)的同一个面沿其周向开有多个孔,所述孔内安装有用于发出近红外光的红外灯(12);所述手柄(13)内装有用于给红外灯(12)供电的蓄电池,该手柄(13)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照明环(11)的外侧,另一端设有连接所述蓄电池的第一充电口(17),所述手柄(13)侧面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红外灯(12)的开关(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血管显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环(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一转动球(14),该转动球(14)上开有朝向所述手柄(13)并连通所述照明环(11)内部的走线孔;所述手柄(13)的端部设有球铰座(15),该球铰座(15)为手爪形状,并且包裹在所述转动球(14)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血管显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3)的端部连接于所述照明环(11)上的所述缺口的对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血管显像仪,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支架(2),该支架(2)包括底座(21)、垂直固定于该底座(21)上的竖板(22)、固定于此竖板(22)上的至少两个抱箍(23),所述竖板(22)的长度小于所述手柄(13),所述抱箍(23)之间处于同一轴向,并且可同时套入所述手柄(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血管显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1)上设有可导电的插片(24),该插片(24)可在所述手柄(13)套入所述抱箍(23)时,匹配插入所述第一充电口(17)内,所述底座(21)上开有导线连接所述第一充电口(17)的第二充电口(25)。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血管显像仪,包括手柄和照明环;所述照明环为开有一缺口的环状,该照明环的同一个面沿其周向开有多个孔,所述孔内安装有用于发出近红外光的红外灯;所述手柄内装有用于给红外灯供电的蓄电池,该手柄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照明环的外侧,另一端设有连接所述蓄电池的第一充电口,所述手柄侧面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红外灯的开关。该便携式血管显像仪可以手持使用,体积小、具有便携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晖,吴艳秋,李金棉,毛秋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101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