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携带的吸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32908发布日期:2023-06-01 18:09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携带的吸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吸痰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于携带的吸痰装置。


背景技术:

1、吸痰器主要是电动式多功能负压吸痰器和简易手动吸痰器,操作端需要连接吸痰管或海绵吸痰管方可使用。利用负压原理进行吸痰和口腔护理,常用于对伤病员进行常规吸痰、气管切开等处理。其中,简易手动吸痰器可应用于运输途中和野外的吸痰抢救,具有无电源、体积小、重量轻、吸引力大、结构紧凑、便于携带、成本低、坚固耐用等特点。

2、现有技术中,手动吸痰器多种多样,其中较为简便的一种结构为一次性针筒活塞式吸痰器,这类吸痰器由针筒、吸痰管以及活塞组成,通过推拉活塞使针筒内产生负压,可将痰液吸入到针筒内。但针筒内的容积是固定的,活塞的推拉行程占据了针筒内部一部分空间,留有存储痰液的空间则较少。若通过增加针筒的长度,采用大体积的针筒进行吸痰。虽然针筒内存储痰液的空间增加了,但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装置的便携性。

3、如何发明一种便于携带的吸痰装置来改善这些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携带的吸痰装置,旨在改善大体积针筒吸痰器的便携性相对较差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吸痰装置,包括第一筒体、设置在第一筒体内部的活塞结构以及吸痰管,所述第一筒体的底端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一筒体的底端套设有能够在第一筒体的外壁上滑动的第二筒体,所述吸痰管固定设置在第二筒体的底端外侧壁上,所述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将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之间固定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一筒体的底端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第二筒体的内侧壁相抵紧。

4、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开设在第一筒体外侧壁上的多个卡槽,所述第二筒体的顶端开设有凹口,所述凹口的底端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的顶端且靠近第一筒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凸体,所述凸体卡接在相对的卡槽的内部。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之间可进行伸缩调节,在不使用时,可将第一筒体缩到第二筒体中,减小装置整体体积,便于携带。在使用时,可将第一筒体从第二筒体中伸出,来扩大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内部空间大小,方便装置吸痰。

6、优选的,所述弹性片的顶端且远离第一筒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拨片。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片的设置便于拨动弹性片进行形变。

8、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一筒体外侧壁上的外螺纹,所述第二筒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螺纹槽,所述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之间螺纹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将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之间进行相对转动,来调节第一筒体从第二筒体中的伸出长度。

10、优选的,所述活塞结构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一筒体内侧壁上的活塞体,所述第一筒体的顶端侧壁贯穿开设有开孔,所述活塞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顶端通过开孔穿出至第一筒体的外部,所述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按压头,所述按压头与第一筒体的顶端外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按压头可带动第一筒体内部的活塞体压缩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内部空间气体。松开按压头时,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可使活塞体自行上移,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的内部产生负压,使吸痰管能够进行吸痰,单手即可操作。

12、优选的,所述活塞体的侧壁上贯穿设置有第一通口,所述第一通口内固定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筒体的底端侧壁上贯穿设置有第二通口,所述第二通口内固定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吸痰管固定连接在第二筒体底端外侧壁上且正对于第二通口的位置。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的设置方便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的内部产生负压。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筒体、第二筒体、连接结构以及活塞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在使用时,可使弹性片顶端的凸体从卡槽中移出,取消凸体与卡槽之间的卡接效果,进而取消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之间的固定。此时可将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进行相对滑动,来调节第一筒体从第二筒体中的伸出长度,使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的内部空间得到调节,在需要进行吸痰时,可将第一筒体尽可能的伸出第二筒体,来增加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内部痰液的有效存储空间。不使用时,可将第一筒体尽可能地收入到第二筒体中,来减小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的占用空间。在活塞结构行程不便的基础上,既保证了装置在使用时痰液存储空间的扩大,又提升了装置在不使用时的便携性,方便装置携带。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携带的吸痰装置,包括第一筒体(1)、设置在第一筒体(1)内部的活塞结构以及吸痰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1)的底端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一筒体(1)的底端套设有能够在第一筒体(1)的外壁上滑动的第二筒体(2),所述吸痰管(3)固定设置在第二筒体(2)的底端外侧壁上,所述第一筒体(1)与第二筒体(2)之间设置有用于将第一筒体(1)与第二筒体(2)之间固定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一筒体(1)的底端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密封圈(17),所述密封圈(17)与第二筒体(2)的内侧壁相抵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开设在第一筒体(1)外侧壁上的多个卡槽(15),所述第二筒体(2)的顶端开设有凹口(11),所述凹口(11)的底端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弹性片(12),所述弹性片(12)的顶端且靠近第一筒体(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凸体(13),所述凸体(13)卡接在相对的卡槽(15)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12)的顶端且远离第一筒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拨片(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一筒体(1)外侧壁上的外螺纹(16),所述第二筒体(2)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外螺纹(16)相适配的螺纹槽,所述第一筒体(1)与第二筒体(2)之间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结构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一筒体(1)内侧壁上的活塞体(7),所述第一筒体(1)的顶端侧壁贯穿开设有开孔(4),所述活塞体(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推杆(5),所述推杆(5)的顶端通过开孔(4)穿出至第一筒体(1)的外部,所述推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按压头(6),所述按压头(6)与第一筒体(1)的顶端外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体(7)的侧壁上贯穿设置有第一通口,所述第一通口内固定设置有第一单向阀(9),所述第二筒体(2)的底端侧壁上贯穿设置有第二通口,所述第二通口内固定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0),所述吸痰管(3)固定连接在第二筒体(2)底端外侧壁上且正对于第二通口的位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携带的吸痰装置,属于吸痰装置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第一筒体、设置在第一筒体内部的活塞结构以及吸痰管,第一筒体的底端设置有开口,第一筒体的底端套设有能够在第一筒体的外壁上滑动的第二筒体,吸痰管固定设置在第二筒体的底端外侧壁上,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将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之间固定的连接结构,第一筒体的底端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密封圈,密封圈与第二筒体的内侧壁相抵紧。本技术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之间可进行伸缩固定,在活塞结构行程不便的基础上,既保证了装置在使用时痰液存储空间的扩大,又提升了装置在不使用时的便携性,方便装置携带。

技术研发人员:王琼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安徽省传染病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102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