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内科用进针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07993发布日期:2023-11-30 05:39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内科用进针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中医内科,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中医内科用进针设备。


背景技术:

1、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内科学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为中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科地位,中医内科中,人员通过扎针的方式进行治疗作业,而为方便人员进行作业,则需要通过相应的进针设备进行辅助作业。

2、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209475156u的专利文献提供了一种中医内科用进针器,包括壳体、拉杆、弹簧、端盖、拉手和活塞,壳体的进针腔内安装有浮针夹紧装置,浮针夹紧装置由夹紧套、铁片、固定块、不锈钢弹片架和连杆,夹紧套的中间夹紧浮针,夹紧套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铁片,夹紧套的一端与不锈钢弹片架固定连接,固定块固定连接在壳体的进针腔的内壁,固定块的倾斜面内嵌有磁铁条,不锈钢弹片架内活动贯穿有对称分布的连杆。但该装置及市面上的大多数此类进针设备整体的作业性能较为单一,无法更好的满足进针设备在中医内科作用期间的作业需求,虽然现有技术cn209475156u中能够可以对放入的浮针暂时夹紧,避免浮针由于进针器的竖直放置而掉落,但内部的进针组件只采用了单式弹簧,或者通过电动组件的方式制约弹簧产生的缓冲力,这样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又降低了进针期间的辅助性。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中医内科用进针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1、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内科用进针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3、2.技术方案

4、一种中医内科用进针设备,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设置有导针道,所述筒体的一端对接安装有与导针道连通的对接结构,所述筒体的另一端对接安装有延伸至内部的顶杆,所述顶杆的端部对接安装有导杆,所述导杆与顶杆上分别套装有第二复位弹簧与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内径大于第二复位弹簧的内径,所述导杆与顶杆的连接处固定安装有限位结构,所述筒体的顶部设置有与导针道连通的放置结构,所述导杆的端部安装有延伸至导针道内的导槽。

5、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连接块、弹性限位凸件、限位口,所述筒体的顶部与底部皆设置有限位口,所述导杆与顶杆之间通过连接块安装连接,所述连接块上固定安装有两组与限位口配合的弹性限位凸件。

6、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放置结构包括放针槽、落针口,所述筒体的顶部设置有落针口,且落针口的底部设置有与导针道连通的放针槽。

7、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对接结构包括橡胶过针头、对接头,所述筒体的一端对接安装有与导针道连通的对接头,且对接头的端部对接安装有橡胶过针头。

8、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顶杆的端头固定安装有配合使用的拉手,所述导槽上设置有与放置结构对应的开口结构。

9、3.有益效果

1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1、1、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导杆与顶杆上的复位弹簧与限位结构不但满足了设备的基本进针作业,同时本设备采用了纯结构型的限位部件与双弹簧的相对式作业,这样不但满足了非作业状态的限位作业,并且又能在进针期间减缓冲击力度,无需电器组件即可完成实现,使设备整体产生成本更低,使用率更高。

12、2、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导杆上的导槽与对接结构不但保证了正常的进针作业,同时又可以对进入到针进行限位及定位,使设备在作业期间,其内部的针不会出现移位或错位的情况,使设备在进行进针时更加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中医内科用进针设备,包括筒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2)内设置有导针道(201),所述筒体(2)的一端对接安装有与导针道(201)连通的对接结构(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内科用进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6)包括连接块(601)、弹性限位凸件(602)、限位口(603),所述筒体(2)的顶部与底部皆设置有限位口(603),所述导杆(3)与顶杆(5)之间通过连接块(601)安装连接,所述连接块(601)上固定安装有两组与限位口(603)配合的弹性限位凸件(6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内科用进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结构(7)包括放针槽(701)、落针口(702),所述筒体(2)的顶部设置有落针口(702),且落针口(702)的底部设置有与导针道(201)连通的放针槽(7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内科用进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结构(1)包括橡胶过针头(101)、对接头(102),所述筒体(2)的一端对接安装有与导针道(201)连通的对接头(102),且对接头(102)的端部对接安装有橡胶过针头(1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内科用进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5)的端头固定安装有配合使用的拉手(501),所述导槽(301)上设置有与放置结构(7)对应的开口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内科用进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4)的内径大于第二复位弹簧(8)的内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内科用进针设备,属于中医内科技术领域,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另一端对接安装有延伸至内部的顶杆,所述顶杆的端部对接安装有导杆,所述导杆与顶杆上分别套装有第二复位弹簧与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内径大于第二复位弹簧的内径,所述导杆与顶杆的连接处固定安装有限位结构。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导杆与顶杆上的复位弹簧与限位结构不但满足了设备的基本进针作业,同时本设备采用了纯结构型的限位部件与双弹簧的相对式作业,这样不但满足了非作业状态的限位作业,并且又能在进针期间减缓冲击力度,使设备整体产生成本更低,使用率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尚冬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尚冬梅
技术研发日:202210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