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织牵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07927发布日期:2023-08-04 03:56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织牵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不占用腹腔镜通道的组织牵拉装置。


背景技术:

1、腹腔镜手术( laparoscopic surgery)是一种外科手术,该手术可能提供较小的风险、较少的患者创伤和 / 或减少的手术时间。在一个典型的腹腔镜手术中常规需要3-5个通道。外科医师通过这些通道应用腹腔镜手术器械对目标组织实施手术,在任何腹腔镜手术期间通常要求牵引胆囊或其他器官以达到暴露的目的。

2、但暴露组织往往需要两个以上的器械完成,但临床上还需要通道同时完成其他操作,因此常常感到通道不足,增加通道又会增加手术创伤,而且腹腔镜手术内外空间的限制也不允许无限增加通道。特别是外科技术正在由微创向超微创方向发展,临床上单孔手术也迅速发展,单孔腹腔镜手术是通过一个小孔引导2-3个器械进行手术操作,体内体外留给外科医师的操作空间更小更,单孔腹腔镜由于“筷子效应”,常规手术器械对组织暴露更加困难,因此更需要一种不占通道的多方向自动牵拉装置。为此,迫切一种新的器械,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基于目前腹腔镜手术的基础上,在不占用通道的情况下,实现腹腔镜下对各种组织进行全方位的自动持续牵拉、暴露,且不需要增加外科医师的人数。

2、本实用新型的方案:

3、一种组织牵拉装置,包括能够相互分离和连接的抓持夹和牵引针,

4、所述抓持夹包括两块夹持板和设置在两块夹持板之间的弹性组件,夹持板内沿着夹持方向设置有两端贯通的第一通孔,在夹持板上夹持端端面上设置有内沉的第二凹孔,

5、所述牵引针包括针管和柔性针体,所述针管的前端设置折弯部,所述针管的尾端设置有手持部,所述柔性针体能够在针管内移动,

6、所述牵引针的针管穿过设置在第一通孔内,所述柔性针体推动折弯部弯曲后插入到第二凹孔内。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通孔与通二凹孔设置在夹持板夹持端的外表面上。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通孔从夹持板的尾部到夹持端端面两端贯通。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针管除开折弯部的其他部分均为刚性针管。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夹持端的外表面设置为斜面,第一通孔设置在第二凹孔的上方。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通孔与第二凹孔上下并列设置。

12、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方案可以实现在体外对腹腔镜下组织全方位持续牵拉,有效减少腹腔镜手术的穿刺通道和解放外科医师的双手,减低了手术的难度,从而减少手术时间和患者创伤,有利于各种腹腔镜手术的进行。该装置能提高腹腔镜手术效率,减少病人创伤、降低腹腔镜手术难度,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极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特征:

1.一种组织牵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相互分离和连接的抓持夹和牵引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织牵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与通二凹孔设置在夹持板夹持端的外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组织牵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从夹持板的尾部到夹持端端面两端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织牵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除开折弯部的其他部分均为刚性针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织牵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端的外表面设置为斜面,第一通孔设置在第二凹孔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织牵拉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与第二凹孔上下并列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组织牵拉装置,包括能够相互分离和连接的抓持夹和牵引针,所述抓持夹包括两块夹持板和设置在两块夹持板之间的弹性组件,夹持板内沿着夹持方向设置有两端贯通的第一通孔,在夹持板上夹持端端面上设置有内沉的第二凹孔,所述牵引针包括针管和柔性针体,所述针管的前端设置折弯部,所述针管的尾端设置有手持部,所述柔性针体能够在针管内移动,所述柔性针体推动折弯部弯曲后插入到第二凹孔内。该装置能提高腹腔镜手术效率,减少病人创伤、降低腹腔镜手术难度,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极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张尚懿,卢攀,刘心怡,付勤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伟
技术研发日:2022110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