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66383发布日期:2023-05-15 01:03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骨凿。


背景技术:

1、缺血型股骨头坏死(avascu l ar necros i s,以下简称avn)是一种无菌性骨坏死,是由于股骨近端血液供应中断,导致骨细胞死亡。avn可能是由于在创伤性或非创伤性背景下发生缺血而发生的。最常见的病因包括皮质类固醇治疗、骨折、髋关节脱位和酗酒。

2、核心减压(core decompress ion,以下简称cd)是avn早期最常见的治疗方法。该方法的原理为降低骨内压力,恢复股骨头内的循环。该方法基于在股骨头上钻孔,从而缓解内部压力并为新血管创造空间。在临床实践中常规使用骨凿进行核心减压,常用的骨凿主要由凿头和凿身构成,凿头根据其形状又可分为直、弯、直弯、双弯、直角弯、弧形、双斜平刃、弯双斜平刃、圆刃等;凿身根据柄部差别又可分为圆柄、六角柄、扁圆柄、扁方柄、四方柄等,骨凿刃面短而粗,凿柄末端为膨大的圆形平面。

3、目前使用的骨凿需要医护人员手动配合骨锤进行凿击,并在完成凿击后插入定位针,上述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分别进行两次目测定位,且在第一步的凿击操作完成后血液、组织液等液体会逐渐覆盖凿击口,影响医护人员后续准确插入定位针,导致定位不准确,需要清理凿击口后才可插入定位针,操作步骤繁琐,从而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配合骨凿使用的定位针定位不准确且操作步骤繁琐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骨凿,包括:

4、手柄,所述手柄的轴心开设有贯穿所述手柄的两端的孔洞;

5、凿击件,装设于所述手柄的第一端,所述凿击件与所述手柄的轴心平行;

6、定位针,活动容置于所述孔洞内,用于从所述孔洞内伸出并向所述凿击件靠近以固定于外部骨骼。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柄上装设有至少一个击打部,每个击打部的形状均为圆柱形,每个击打部的一个侧面邻近所述手柄的第二端并与所述手柄的轴心垂直。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骨凿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定位针的卡夹、以及用于松开所述卡夹的卡凸,所述卡夹装设于所述手柄并邻近所述第二端,所述卡夹的卡合部延伸至所述孔洞并与所述定位针活动连接,所述卡凸装设于所述手柄上并与所述卡合部抵接,所述卡凸靠近所述卡合部并撑开所述卡合部以释放所述定位针。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凿击件包括装设于所述手柄上的夹持部、以及夹持于所述夹持部上的刀片。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骨凿还包括装设于所述夹持部上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用于紧固所述夹持部已将所述刀片固定于所述夹持部上。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刀片的形状为曲面,所述曲面的中轴与所述手柄的轴心重合。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刀片远离所述夹持部的一端为圆角。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刀片上蚀刻有用于指示所述刀片没入骨骼的深度的刻度尺。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柄与所述击打部的长度比例不超过5:1。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柄与所述刀片的长度比例不超过4:1。

1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手柄的轴心处开设贯穿手柄两端的孔洞并将定位针容置于孔洞内,当医护人员完成凿击操作时,定位针孔洞内伸出并向凿击件靠近以固定于外部骨骼,从而能够准确定位股骨头的坏死区域,医护人员在凿击操作完成后可直接使用孔洞内的定位针进行定位,且定位针与刀片平行,使得定位针定位准确,医护人员在完成凿击操作后不需要进行额外操作即可实现定位,缩短了手术时长也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操作负担。



技术特征:

1.一种骨凿,其特征在于,所述骨凿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凿,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上装设有至少一个击打部,每个击打部的形状均为圆柱形,每个击打部的一个侧面邻近所述手柄的第二端并与所述手柄的轴心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凿,其特征在于,所述骨凿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定位针的卡夹、以及用于松开所述卡夹的卡凸,所述卡夹装设于所述手柄并邻近所述第二端,所述卡夹的卡合部延伸至所述孔洞并与所述定位针活动连接,所述卡凸装设于所述手柄上并与所述卡合部抵接,所述卡凸靠近所述卡合部并撑开所述卡合部以释放所述定位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凿,其特征在于,所述凿击件包括装设于所述手柄上的夹持部、以及夹持于所述夹持部上的刀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凿,其特征在于,骨凿还包括装设于所述夹持部上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用于紧固所述夹持部已将所述刀片固定于所述夹持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凿,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的形状为曲面,所述曲面的中轴与所述手柄的轴心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凿,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远离所述夹持部的一端为圆角。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凿,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上蚀刻有用于指示所述刀片没入骨骼的深度的刻度尺。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凿,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与所述击打部的长度比例不超过5:1。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凿,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与所述刀片的长度比例不超过4:1。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骨凿,包括手柄、凿击件、定位针、至少一个击打部。其中,手柄的轴心开设有贯穿手柄的两端的孔洞;凿击件装设于手柄的第一端,凿击件与手柄的轴心平行;定位针活动容置于孔洞内,用于从孔洞内伸出并向凿击件靠近以固定于外部骨骼;手柄上装设有至少一个击打部,每个击打部的形状均为圆柱形,每个击打部的一个侧面邻近手柄的第二端并与手柄的轴心垂直。本技术通过在手柄的轴心处开设贯穿手柄两端的孔洞并将定位针容置于孔洞内,当医护人员完成凿击操作时,定位针孔洞内伸出并向凿击件靠近以固定于外部骨骼,由于定位针与刀片平行,使得定位针定位准确,从而能够准确定位股骨头的坏死区域,简化了手术操作流程。

技术研发人员:齐保闯,徐永清,李川,蒙旭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110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