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功能训练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12815发布日期:2023-05-17 20:07阅读:75来源:国知局
视功能训练仪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视力矫正,具体涉及一种视功能训练仪。


背景技术:

1、近年来,视功能训练仪被用于预防近视、延缓近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视功能训练仪预防及延缓近视的原理是,将自然光中对人体有益的波长介于630-650nm的红光集成起来代替自然光,以安全功率和有效时间照射人眼的视网膜,促使视网膜产生和释放更多的多巴胺,抑制眼轴延长,从而达到预防及延缓近视的目的。同时,红光作用于脉络膜之后,血管的透氧率也会增加,同时吸氧能力也增强,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变眼轴,并且脉络膜还可以为视网膜和巩膜提供营养。

2、申请号为2021223792072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训练模式多样化的视训仪,包括外壳、主控板、发射板、训练板和显示屏,主控板控制连接发射板和显示屏,发射板控制连接训练板,发射板和训练板上均设有若干训练灯珠和训练触摸点,发射板上的训练触摸点和训练灯珠一一对应,训练板上的训练触摸点和训练灯珠一一对应,所述发射板上还设有哺光组件,主控板主控制功能与显示,所有的操作及显示均由主控板控制;发射板用于哺光驱动、触摸操作及灯珠显示;训练板用于触摸操作及灯珠显示,主控板上连接有刷卡模块,显示屏上设有功能切换键。

3、上述专利将哺光训练和视敏训练结合起来,确保视敏训练效果。在进行哺光训练时,光线通过显示屏发射出来。但是上述专利结构与现有技术一样,在进行哺光训练时,主要是通过中央照射也就是只有中央的一个或两个点照射视网膜来延缓近视,但是这样会使光线能量集中在视网膜的中央部位,会导致瞳孔剧烈收缩,使用者照射后出现视野模糊的情况。因此在进行这种红光直射的训练方法时,通常需要进行时间限制,否则会造成眼部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视功能训练仪,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有主控板、发光元件和训练板,所述外壳的前端设有触控面板,所述主控板连接发光板和训练板,所述触控面板上位于发光元件的前端设有漫反射板,所述发光元件发射红光穿过漫反射板发生漫反射后形成红光反应区。

2、较佳的,发光元件包括四块发光板,四块所述发光板形成方形结构。

3、较佳的,所述外壳还包括边框以及设于后端的后盖板,所述边框、后盖板以及触控面板一体成型。

4、较佳的,所述外壳上连接有角度调节支架,所述角度调节支架包括支撑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外壳相固定,所述支撑板和连接板相铰接,所述支撑板和连接板的铰接处设有锁紧件。

5、较佳的,所述触控面板的上方设有触控显示屏,所述触控显示屏上设有若干功能按键。

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

7、1. 本方案中通过增设漫反射板,发光元件发射红光经过漫反射板发生漫反射后形成红光反应区,将原本的光线集中照射方式改为漫反射方式,通过漫反射后形成一个光环境,眼功能训练沐浴在光环境下进行,避免在训练过程中瞳孔剧烈收缩和光线能量集中对眼球造成的不确定伤害。

8、2. 本方案中设有角度调节支架,能够对外壳的角度进行调节,方便使用者调整至适合自己的角度,增加使用的舒适感。



技术特征:

1.一种视功能训练仪,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部设有主控板(2)、发光元件和训练板(4),所述外壳(1)的前端设有触控面板(5),所述主控板(2)连接发光元件和训练板(4),所述触控面板(5)上位于发光元件的前端设有漫反射板(6),所述发光元件发射红光穿过漫反射板(6)发生漫反射后形成红光反应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功能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包括四块发光板(3),四块所述发光板(3)形成方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功能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还包括边框(7)以及设于后端的后盖板(8),所述边框(7)、后盖板(8)以及触控面板(5)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视功能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连接有角度调节支架,所述角度调节支架包括支撑板(9)和连接板(10),所述连接板(10)与外壳(1)相固定,所述支撑板(9)和连接板(10)相铰接,所述支撑板(9)和连接板(10)的铰接处设有锁紧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视功能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5)的上方设有触控显示屏(13),所述触控显示屏(13)上设有若干功能按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视功能训练仪,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有主控板、发光元件和训练板,所述外壳的前端设有触控面板,所述主控板连接发光元件和训练板,所述触控面板上位于发光元件的前端设有漫反射板,所述发光元件发射的红光穿过漫反射板发生漫反射后形成红光反应区。本技术将原本的光线集中照射方式改为漫反射方式,通过漫反射后形成一个光环境,眼功能训练沐浴在光环境下进行,避免在训练过程中瞳孔剧烈收缩和光线能量集中对眼球造成的不确定伤害。

技术研发人员:翟飞洪,周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卓姿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