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手指康复的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27243发布日期:2023-09-13 17:54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手指康复的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手指康复工具,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手指康复的保护套。


背景技术:

1、在现有的医疗实践中,当手指部位或脚趾部位(病灶部位)出现骨折的时候,一般首先将骨折处的骨骼复位,然后再采用胶带将骨折部位包扎结实。包好的骨折部位由于缺乏必要的保护装置,因而一旦骨折部位受到外力的冲击,很容易给手指带来二次伤害,并使得骨折部位难以痊愈。

2、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手指康复的保护套,具有对病灶部位进行保护,避免给病灶部位带来二次伤害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用于手指康复的保护套,包括:保护套体,保护套体内具有保护内腔,保护内腔用于套设在手指上并容纳病灶部位,保护套体背离病灶部位的一端上开设有与保护内腔相通的观察口,以及至少一个连接孔;

4、固定针,固定针可分离穿设在连接孔内,并用于插入病灶部位上。

5、进一步,保护套体包括套筒,保护内腔贯通套筒;

6、固定部,固定部连接在所述套筒上,连接孔设置在固定部上。

7、进一步,固定部包括一块面板,面板位于所述保护内腔中,固定部与保护内腔之间形成观察口,连接孔设置在面板上;

8、观察口与面板各占保护内腔的横截面的一半面积。

9、进一步,固定部包括多块面板,多块面板沿保护内腔的周向分布,每块面板上均设置有连接孔。

10、进一步,固定部包括至少一块面板,面板位于保护内腔的外侧并沿所述保护内腔的周向分布,面板上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贯穿保护套体并连通保护内腔。

11、进一步,保护套体包括:下端连接部,下端连接部位于套筒朝向病灶部位的一侧,并用于提供安装位以使套筒固定到患者身上。

12、进一步,下端连接部包括:外凸台,外凸台固定设置在套筒的外壁上。

13、进一步,保护内腔的内壁上设置有柔性层,柔性层位于保护套体朝向病灶部位的一端。

14、进一步,柔性层为橡胶柔性层。

15、进一步,固定针为克氏针。

16、进一步,保护套体为塑料套体。

17、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手指康复的保护套,其中通过将保护套体套设在病灶部位(例如脚趾或手指发生骨折后的病灶部位),使病灶部位位于保护内腔中,再将固定针通过连接孔而进入到保护内腔中,并将针插入到病灶部位,使保护套体相对于病灶部位的相对位置固定,不会轻易产生移动。而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口直接观察到保护内腔中病灶部位的皮肤血运情况,以方便医护人员及时了解到病灶部位的康复情况,对病情进行监控。因此,通过保护套体对病灶部位进行保护,避免给病灶部位带来二次伤害,以使得骨折部位正常痊愈。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手指康复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手指康复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体包括套筒,保护内腔贯通所述套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手指康复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一块面板,所述面板位于所述保护内腔中,所述固定部与所述保护内腔之间形成所述观察口,所述连接孔设置在所述面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手指康复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多块面板,多块所述面板位于所述保护内腔中并沿所述保护内腔的周向分布,每块所述面板上均设置有连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手指康复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至少一块面板,所述面板位于所述保护内腔的外侧并沿所述保护内腔的周向分布,所述面板上设置有所述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贯穿所述保护套体并连通所述保护内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手指康复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体还包括:下端连接部,所述下端连接部位于所述套筒朝向所述病灶部位的一侧,并用于提供安装位以使所述套筒固定到患者身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手指康复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连接部包括:外凸台,所述外凸台固定设置在所述套筒的外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手指康复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内腔的内壁上设置有柔性层,所述柔性层位于所述保护套体朝向所述病灶部位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手指康复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层为橡胶柔性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手指康复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针为克氏针。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手指康复的保护套,包括:保护套体,保护套体内具有保护内腔,保护内腔用于套设在手指上并容纳病灶部位,保护套体背离病灶部位的一端上开设有与保护内腔相通的观察口,以及至少一个连接孔;固定针,固定针可分离穿设在连接孔内,并用于插入病灶部位上。具有对病灶部位进行保护,避免给病灶部位带来二次伤害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方江凤,潘良凤,申婷婷,饶枝敏,唐慧敏,李梓涵,陈暑侨,陈雪莉,李丹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
技术研发日:2022111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