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压通孔式接头及输液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07729发布日期:2023-07-27 19:43阅读:22来源:国知局
热压通孔式接头及输液袋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输注接头,特别地,涉及一种热压通孔式接头。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热压通孔式接头的输液袋。


背景技术:

1、输液袋的开口通常采用输注接头进行密封,输注接头由接头座和接头管两部分组成,由接头座密封输液袋的开口,由接头管对输注针进行穿刺导向,输液袋通常倒挂使用,以利用重力驱使药液自然输注,因此,为了防止药液泄漏,接头管内设置有内塞,以在输注针穿刺后抱紧输注针,实现输注针穿刺后的密封,并在拔出输注针后,内塞上输注针穿刺形成的穿刺孔在弹性作用下快速复合,实现输注针拔出后的密封。

2、然而,现有的接头管通常由内管体、内塞和外盖体三部分组成,通过外盖体将内塞固定在内管体上,但内管体和外盖体的结构都相对复杂,其配套的成型模具价格困难,生产成本高,且为了保证密封性,相互连接固定的装配精度要求高,此外,内管体上通常设置有一体成型的内密封部,以防止药液与内塞接触,但内密封部会阻碍输注针的穿刺,若内密封部的厚度过大,输注针难以穿刺,若厚度小,注塑过程中易烧穿,因此,厚度控制精度要求高,注塑加工难度大,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部分内塞已经可以与药液接触,例如药用丁基胶塞和覆膜胶塞,但并不存在相适配的输注接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压通孔式接头及输液袋,以解决现有的输液袋上的输注接头生产成本高,装配精度要求高,注塑加工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热压通孔式接头,包括接头座和第一接头管,第一接头管包括用于连通输液袋的内腔的第一连通腔、与第一连通腔连通的第一导向端部以及布设于第一导向端部内的内塞,第一导向端部包括第一导向壳体、第一导向壳体的内侧壁围合形成的用于容纳内塞的第一穿刺腔、与第一导向壳体的顶部一体成型的用于密封第一穿刺腔的顶部的第一外密封部、与第一导向壳体的底部一体成型且弯折布设的用于通过热压弯折成型以与第一外密封部配合抵紧固定内塞的内压边,内压边的内侧壁围合形成分别与第一穿刺腔和第一连通腔连通的连通孔,以使第一连通腔直接连通至内塞。

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4、进一步地,内压边的径向抵压长度为第一穿刺腔内径的1/5-3/5。

5、进一步地,内压边的壁厚为0.6mm-2.0mm。

6、进一步地,第一外密封部为易折帽或者拉环。

7、进一步地,第一接头管还包括两个第一导向端部,两个第一导向端部沿第一接头管的径向方向间隔排布并与同一个第一连通腔连通。

8、进一步地,接头还包括沿接头座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的两个第一接头管,两个第一接头管共用同一个接头座。

9、进一步地,第一接头管还包括与第一连通腔连通的第二导向端部,第一导向端部和第二导向端部沿第一接头管的径向方向间隔排布,第二导向端部包括第二导向壳体、第二导向壳体的内侧壁围合形成并与第一连通腔连通的用于与输注针密封连接的第二穿刺腔以及与第二导向壳体的顶部一体成型的用于密封第二穿刺腔的顶部的第二外密封部。

10、进一步地,接头还包括与接头座连接的第二接头管,第二接头管和第一接头管沿接头座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第二接头管包括与输液袋的内腔连通的第二连通腔以及与第二连通腔连通的第三导向端部,第三导向端部包括第三导向壳体、第三导向壳体的内侧壁围合形成并与第二连通腔连通的用于与输注针密封连接的第三穿刺腔以及与第三导向壳体的顶部一体成型的用于密封第三穿刺腔的顶部的第三外密封部。

11、进一步地,接头还包括与接头座连接的第三接头管,第一接头管和第三接头管沿接头座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第一接头管和第三接头管共用同一个接头座,第三接头管包括与输液袋的内腔连通的第三连通腔、用于连接盖体的环形连接平台以及环形连接平台的内侧壁围合形成并与第三连通腔连通的用于连通盖体的内腔的锥形孔。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输液袋,其包括上述的热压通孔式接头。

13、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的热压通孔式接头,接头座采用注塑工艺注塑获得,第一接头管随接头座的注塑一并成型,或者第一接头管单独注塑成型后,再采用焊接工艺将第一接头管焊接固定在接头座上,通过第一连通腔连通输液袋的内腔,再通过第一导向端部连通第一连通腔并容纳固定内塞,以在输注针穿刺内塞后,实现药液的输注;通过第一导向壳体的内侧壁围合形成第一穿刺腔来容纳内塞,第一外密封部在注塑过程中随着第一导向壳体一并成型,以密封第一穿刺腔的顶部,结构紧凑,密封性能,可防止内塞穿刺前与外界环境接触,第一导向壳体在注塑时轴向向下延伸形成未弯折的内压边,在内塞塞入第一穿刺腔后,通过热压工艺使内压边朝内塞方向弯折,且内压边在热压折弯过程中基体密实度增加,基体强度、表面光滑度增加,弯折成型的内压边完全贴紧和包裹于内塞下表面,结构紧凑,可靠性高,通过内压边的内侧壁围合形成连通孔来分别连通第一穿刺腔和第一连通腔,以使第一连通腔直接连通至内塞,输注针穿刺输注时仅需要穿刺内塞即可实现药液输注,大大降低了穿刺难度,本方案的热压通孔式接头,由一体成型第一接头管容纳固定内塞,一套模具即可实现第一接头管的生产制造,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且部件之间无需二次装配,装配难度低,相对于现有技术,内塞选择药用丁基胶塞或者覆膜胶塞,第一连通腔直接连通至内塞,内塞的底部不再需要密封,进一步的降低了制造成本,输注针穿刺难度低,医护人员使用方便,实用性强,适于广泛推广和应用。

15、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热压通孔式接头,包括接头座(100)和第一接头管(200),第一接头管(200)包括用于连通输液袋的内腔的第一连通腔(210)、与第一连通腔(210)连通的第一导向端部(220)以及布设于第一导向端部(220)内的内塞(230),其特征在于,第一导向端部(220)包括第一导向壳体(221)、第一导向壳体(221)的内侧壁围合形成的用于容纳内塞(230)的第一穿刺腔(222)、与第一导向壳体(221)的顶部一体成型的用于密封第一穿刺腔(222)的顶部的第一外密封部(223)、与第一导向壳体(221)的底部一体成型且弯折布设的用于通过热压弯折成型以与第一外密封部(223)配合抵紧固定内塞(230)的内压边(224),内压边(224)的内侧壁围合形成分别与第一穿刺腔(222)和第一连通腔(210)连通的连通孔,以使第一连通腔(210)直接连通至内塞(2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通孔式接头,其特征在于,内压边(224)的径向抵压长度为第一穿刺腔(222)内径的1/5-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通孔式接头,其特征在于,内压边(224)的壁厚为0.6mm-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通孔式接头,其特征在于,第一外密封部(223)为易折帽或者拉环。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压通孔式接头,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头管(200)还包括两个第一导向端部(220),两个第一导向端部(220)沿第一接头管(200)的径向方向间隔排布并与同一个第一连通腔(210)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压通孔式接头,其特征在于,接头还包括沿接头座(10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的两个第一接头管(200),两个第一接头管(200)共用同一个接头座(100)。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压通孔式接头,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头管(200)还包括与第一连通腔(210)连通的第二导向端部(240),第一导向端部(220)和第二导向端部(240)沿第一接头管(200)的径向方向间隔排布,第二导向端部(240)包括第二导向壳体(241)、第二导向壳体(241)的内侧壁围合形成并与第一连通腔(210)连通的用于与输注针密封连接的第二穿刺腔(242)以及与第二导向壳体(241)的顶部一体成型的用于密封第二穿刺腔(242)的顶部的第二外密封部(243)。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压通孔式接头,其特征在于,接头还包括与接头座(100)连接的第二接头管(300),第二接头管(300)和第一接头管(200)沿接头座(10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第二接头管(300)包括与输液袋的内腔连通的第二连通腔(310)以及与第二连通腔(310)连通的第三导向端部(320),第三导向端部(320)包括第三导向壳体(321)、第三导向壳体(321)的内侧壁围合形成并与第二连通腔(310)连通的用于与输注针密封连接的第三穿刺腔(322)以及与第三导向壳体(321)的顶部一体成型的用于密封第三穿刺腔(322)的顶部的第三外密封部(323)。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1所述的热压通孔式接头,其特征在于,接头还包括与接头座(100)连接的第三接头管(400),第一接头管(200)和第三接头管(400)沿接头座(10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第一接头管(200)和第三接头管(400)共用同一个接头座(100),第三接头管(400)包括与输液袋的内腔连通的第三连通腔(410)、用于连接盖体的环形连接平台(420)以及环形连接平台(420)的内侧壁围合形成并与第三连通腔(410)连通的用于连通盖体的内腔的锥形孔(430)。

10.一种输液袋,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压通孔式接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热压通孔式接头,包括接头座和第一接头管,第一接头管包括用于连通输液袋的内腔的第一连通腔、与第一连通腔连通的第一导向端部以及布设于第一导向端部内的内塞,其特征在于,第一导向端部包括第一导向壳体、第一导向壳体的内侧壁围合形成的用于容纳内塞的第一穿刺腔、与第一导向壳体的顶部一体成型的用于密封第一穿刺腔的顶部的第一外密封部、与第一导向壳体的底部一体成型且弯折布设的用于通过热压弯折成型以与第一外密封部配合抵紧固定内塞的内压边,内压边的内侧壁围合形成分别与第一穿刺腔和第一连通腔连通的连通孔,以使第一连通腔直接连通至内塞。此外,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热压通孔式接头的输液袋。

技术研发人员:刘师宏,刘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千山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