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固定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32725发布日期:2023-05-12 11:04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自固定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是指一种新型自固定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1、自发性气胸,是胸外科一个常见病,简明的说就是肺有破裂口,吸入的空气漏在胸腔里面,一方面引起感染,一方面压迫肺组织,引起肺不张,大量的气胸引起呼吸衰竭存在生命危险。这时候需要放置一个管子把气引流出来,但又要保持胸腔的负压,不让气体又顺着引流管逆流回去。传统的方法是切开1-2cm的切口,把管放进胸腔,然后进去后引流管的方向不可控制,同时需要用针线固定在皮肤上,引流管远端接水封瓶,且要求低于胸廓平面,活动十分不便。后来为了创伤小,临床改进用中心静脉的细管代替硅胶管,虽然大大减少了创伤,但仍然要缝在皮肤上固定,仍然要接水封瓶,引流管管口细且没有侧孔,容易导致堵管和弯折,影响引流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自固定胸腔闭式引流装置,该引流装置具有替代传统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改善传统技术的创伤大、置管盲目、外接笨重装置、易堵管等缺点的作用。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自固定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包括:

3、引流管组件,所述的引流管组件包括引流管本体,所述的引流管本体的顶端设有分流箱,所述的分流箱的两侧分别设有排液管和排气管,所述的引流管本体中在分流箱的下方设有单向阀,所述的引流管本体的底部可弯曲设置且在其端部设有若干引流孔,所述的引流管本体上设有引流孔防堵机构,所述的分流箱的底端设有用于固定引流管的卡扣机构;

4、套管组件,所述的套管组件包括套管本体,所述的套管本体的顶端设有中空的固定座,所述的固定座与所述的卡扣机构配合对所述的引流管本体进行固定且所述的固定座上设有密封机构用于密封所述的套管本体与所述的引流管本体之间的空隙,所述的套管本体的外侧壁上相对设有第一固定气囊和第二固定气囊用于将所述的套管本体固定在人体上且所述的第一固定气囊和第二固定气囊上分别连接有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气囊和第二固定气囊充放气的第一输气管和第二输气管;

5、所述的引流管本体贯穿所述的套管本体设置。

6、作为改进,所述的排液管和排气管中分别设有球阀。

7、作为改进,所述的固定座上靠两侧相对设有延伸至外侧壁的卡槽,所述的卡槽的两侧侧壁上设有插槽。

8、作为改进,所述的卡扣机构包括与所述的卡槽配合设置的卡接板,所述的卡接板上设有与所述的分流箱底端连接的连接杆,所述的卡接板上靠两侧设有凹槽,所述的凹槽中设有固定杆,所述的固定杆上滑动设有挤压板,所述的固定杆上在挤压板与所述的凹槽侧壁之间套设有弹簧,所述的挤压板上远离弹簧的一侧设有贯穿所述的卡接板的侧壁且与所述的插槽配合的限位杆。

9、作为改进,所述的密封机构包括至少一道周向设置在所述的固定座内侧壁上的密封槽,所述的密封槽中设有密封圈,所述的密封圈与所述的导流管本体之间为过盈配合。

10、作为改进,所述的引流孔设置在所述的引流管本体的侧壁及端面上。

11、作为改进,所述的引流孔防堵机构为第三气囊,所述的第三气囊包括设置在所述的引流管本体靠端部的侧壁上及设置在所述的引流孔远离端部的一侧,所述的第三气囊连接有用于第三气囊充放气的第三输气管,所述的第三输气管与所述的引流管本体一体设置且设置在所述的引流管本体的内侧壁上。

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卡扣机构,使引流管可便捷的与套管进行固定,且连接牢固,不易脱落,能够保证使用安全,通过设置密封机构,保证装置使用时的密封效果,避免暴露造成感染,本实用新型引流管本体的底部可弯曲设置,可根据需要调整引流方向,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引流管本体端部设置气囊制引流孔防堵机构,使其在引流时能够防止引流管本体与人体组织直接接触,从而避免堵塞引流孔,保证引流通畅,通过在套管本体上设置第一气囊和第三气囊,使其能够牢牢固定在人体创口的两侧,从而为引流管本体的稳定提供有力支撑,避免引流装置脱落,保证使用安全,本实用新型引流管本体中设置有单向阀,其具有防逆流功能,因此可摒弃现有操作中使用的水封瓶,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紧凑,操作方便。

14、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自固定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固定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液管(10)和排气管(11)中分别设有球阀(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固定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座(14)上靠两侧相对设有延伸至外侧壁的卡槽(23),所述的卡槽(23)的两侧侧壁上设有插槽(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固定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扣机构包括与所述的卡槽(23)配合设置的卡接板(15),所述的卡接板(15)上设有与所述的分流箱(13)底端连接的连接杆(16),所述的卡接板(15)上靠两侧设有凹槽(17),所述的凹槽(17)中设有固定杆(18),所述的固定杆(18)上滑动设有挤压板(20),所述的固定杆(18)上在挤压板与所述的凹槽(17)侧壁之间套设有弹簧(19),所述的挤压板(20)上远离弹簧(19)的一侧设有贯穿所述的卡接板(15)的侧壁且与所述的插槽(24)配合的限位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固定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机构包括至少一道周向设置在所述的固定座(14)内侧壁上的密封槽,所述的密封槽中设有密封圈(22),所述的密封圈(22)与所述的引流管本体(2)之间为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固定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孔(9)设置在所述的引流管本体(2)的侧壁及端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固定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孔防堵机构(7)为第三气囊,所述的第三气囊包括设置在所述的引流管本体(2)靠端部的侧壁上及设置在所述的引流孔(9)远离端部的一侧,所述的第三气囊连接有用于第三气囊充放气的第三输气管(8),所述的第三输气管(8)与所述的引流管本体(2)一体设置且设置在所述的引流管本体(2)的内侧壁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自固定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引流管组件,所述的引流管组件包括引流管本体,所述的引流管本体的顶端设有分流箱,所述的分流箱的两侧分别设有排液管和排气管,套管组件,所述的套管组件包括套管本体,所述的引流管本体贯穿所述的套管本体设置。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通过设置卡扣机构,使引流管可便捷的与套管进行固定,且连接牢固,不易脱落,能够保证使用安全,通过设置密封机构,保证装置的密封效果,避免暴露造成感染,通过在引流管本体端部设置气囊制引流孔防堵机构,防止引流管本体与人体组织直接接触,避免堵塞引流孔,保证引流通畅。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庆刚
技术研发日:2022112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