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内瘘穿刺针防针刺伤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32940发布日期:2023-05-12 11:07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内瘘穿刺针防针刺伤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尿毒症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时,大部分约75%的患者会使用一次性动静脉内瘘穿刺针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及静脉穿刺。

2、当血液透析结束后,医护人员给患者依次拔除动静脉内瘘处穿刺针及静脉端穿刺针后,丢弃于锐器盒内,但操作过程中,拔除的针头裸露在外容易造成针刺伤的发生。放到锐器盒内,也容易出现打翻等情况造成针刺伤的发生,带来诸多不便与隐患。

3、因此亟需一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或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从而有效降低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降低患者和医护在操作过程中的不便性与风险,提高使用一次性动静脉内瘘穿刺针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及静脉穿刺的便捷性、易用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次性内瘘穿刺针防针刺伤保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次性内瘘穿刺针防针刺伤保护装置,其包括固定支架以及可推动连杆;

3、所述可推动连杆为l型连杆;所述可推动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设于固定支架的外侧面;所述可推动连杆的另一端设有防刺伤保护罩。

4、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架为非闭合形筒状支架。

5、作为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架为内侧壁的横截面为c型的固定支架。

6、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架的侧壁上设有穿孔或凹槽,所述可推动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设于该穿孔或凹槽中。

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刺伤保护罩包括设有与固定支架相对应的下方开口的保护罩壳体、位于保护罩壳体上的可供穿刺针的针尖段滑入的第一开口、以及位于保护罩壳体内的可容置穿刺针的针尖段的容置腔体。

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保护罩壳体上还设有向第一开口延伸的、防止位于容置腔体内的穿刺针的针尖段滑出的第一挡片。

9、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刺伤保护罩包括设有与固定支架相对应的下方开口的保护罩壳体,以及位于保护罩壳体内的容置腔体;

10、所述保护罩壳体的一侧设有开口向下的、与保护罩壳体的下方开口连通的、可供穿刺针的针尖段滑入的第一开口;

11、所述保护罩壳体邻近第一开口的位置设有单向防护门、以及与单向防护门相对设置的内倾导向片;

12、所述单向防护门的一侧邻近内倾导向片,单向防护门的另一侧通过连接轴与保护罩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13、优选的,所述单向防护门,为只能向内打开不能向外打开的防护门。

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保护罩壳体上还延伸设有阻止单向防护门向外打开的第二挡片。

15、优选的,所述内倾导向片为向容置腔体内部倾斜、用于导向穿刺针的针尖段滑入方向的导向片。

16、优选的,所述可推动连杆为pvc制成的l型连杆,所述防刺伤保护罩为pvc制成的保护罩。

1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单向防护门的一侧与内倾导向片(34)搭接。

18、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内瘘穿刺针防针刺伤保护装置,在准备穿刺前安装于针体上,拔除动静脉内瘘穿刺针后,仅用单手操作即可让针头在第一时间处于安全防护状态,从而最大程度减少了针头裸露在外容易造成针刺伤的情况发生,大幅降低了穿刺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减少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风险。结构合理,安全性高,易用性好,可操作性强,可广为推广应用。



技术特征:

1.一种一次性内瘘穿刺针防针刺伤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1)以及可推动连杆(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内瘘穿刺针防针刺伤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内瘘穿刺针防针刺伤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内瘘穿刺针防针刺伤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内瘘穿刺针防针刺伤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内瘘穿刺针防针刺伤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内瘘穿刺针防针刺伤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次性内瘘穿刺针防针刺伤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次性内瘘穿刺针防针刺伤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次性内瘘穿刺针防针刺伤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次性内瘘穿刺针防针刺伤保护装置,其包括固定支架以及可推动连杆;所述可推动连杆为L型连杆;所述可推动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设于固定支架的外侧面;所述可推动连杆的另一端设有防刺伤保护罩。本技术提供的一次性内瘘穿刺针防针刺伤保护装置,仅用单手操作即可让使用后的针头在第一时间处于安全防护状态,从而最大程度减少了针头裸露在外容易造成针刺伤的情况发生,大幅降低了穿刺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减少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风险,结构合理,安全性高,易用性好,可操作性强,可广为推广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婷,陈莹,刘银娣,赵朝霞,欧旭芬,徐蕾,乔梅,孔令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句容市中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112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