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07539发布日期:2023-06-08 15:30阅读:22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灌肠器。


背景技术:

1、灌肠法是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液体,以达到通便排气的治疗方法。目前,越来越多的软管内分为出液管和回流管两种模式,能够对多余的液体进行回流回收,例如专利号为cn 217286692 u公开的一种一次性推注式灌肠器,就具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

2、然而,现有的灌肠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的问题:由于出液孔和回流孔均为开放式结构,在使用中,存在液体通过出液孔回流或是回流孔中额液体流出的现象,导致干净的液体容易与受污液体相互混合。为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技术方案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肠器,解决了因出液孔和回流孔均为开放式结构,在使用中,存在液体通过出液孔回流或是回流孔中额液体流出的现象导致的干净的液体容易与受污液体相互混合的技术问题,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端头管、注射器、回流废液袋和软管,所述端头管与软管相固定连接,所述端头管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出液管和废液管,所述出液管和废液管的端部均设置有流通管,所述流通管内部分别设置有流通环一和流通环二,所述流通环一与流通环二之间设有弹珠,所述流通管与端头管相固定连接。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端头管与软管相连接的位置呈圆弧状结构,所述软管的外部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在面向端头管的一侧上粘接有吸收棉。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软管的外部设有刻度线,所述软管的内壁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固定条,所述固定条与软管之间为一体化结构。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注射器与出液管相连接,所述回流废液袋与废液管之间相连接,所述回流废液袋的侧边上设有挂带。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不同位置所述流通管中的流通环一和流通环二的位置不同,所述流通环二的中部呈圆弧状结构。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8、通过流通管等部件的配合使用,可以便捷的对出液管和废液管进行单向的流通,进而避免在注射清洗液时,废液流入到出液管内,进而不会污染出液管内的清洗液,保证了清洗的清洁性,从而解决了干净的液体容易与受污液体相互混合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灌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头管(3)、注射器(7)、回流废液袋(1)和软管(4),所述端头管(3)与软管(4)相固定连接,所述端头管(3)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出液管(6)和废液管(5),所述出液管(6)和废液管(5)的端部均设置有流通管(8),所述流通管(8)内部分别设置有流通环一(10)和流通环二(11),所述流通环一(10)与流通环二(11)之间设有弹珠(9),所述流通管(8)与端头管(3)相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管(3)与软管(4)相连接的位置呈圆弧状结构,所述软管(4)的外部上设置有滑块(2),所述滑块(2)在面向端头管(3)的一侧上粘接有吸收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4)的外部设有刻度线,所述软管(4)的内壁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固定条(12),所述固定条(12)与软管(4)之间为一体化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7)与出液管(6)相连接,所述回流废液袋(1)与废液管(5)之间相连接,所述回流废液袋(1)的侧边上设有挂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肠器,其特征在于:不同位置所述流通管(8)中的流通环一(10)和流通环二(11)的位置不同,所述流通环二(11)的中部呈圆弧状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灌肠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端头管、注射器、回流废液袋和软管,所述端头管与软管相固定连接,所述端头管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出液管和废液管,所述出液管和废液管的端部均设置有流通管,所述流通管内部分别设置有流通环一和流通环二,所述流通环一与流通环二之间设有弹珠,所述流通管与端头管相固定连接。本技术通过流通管等部件的配合使用,可以便捷的对出液管和废液管进行单向的流动,避免出现回流的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康丹,赵婷,张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112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