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架

文档序号:34507547发布日期:2023-06-18 02:32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架

本技术涉及腔内血管外科护理辅助器械,特别是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架。


背景技术:

1、在临床治疗中,由于病人长期卧床,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活动,静脉血流缓慢,易发生肢体深静脉内血栓的形成,导致患者下肢肢体肿胀、疼痛,在治疗过程中,除药物治疗外,还需人工对病人的下肢进行伸屈运动,但是在锻炼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2、普遍的方式为护理人员通过人工手动方式对患者下肢进行伸屈运动,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的通畅,但采用这种方式,极大的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治疗效果较差,在对患者进行训练时,只能进行单方向的训练,降低了训练的效果,不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架,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锻炼效果差的问题。

2、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上下方向的主体,主体内设有上下轴向且可转动的转动柱,转动柱上开设有左高右低且环形的滑动槽,主体内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齿条,齿条后端设有前后轴向且插入滑动槽内的升降杆,主体内设有左右轴向且可转动的转轴,转轴上设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转轴左右两侧分别设有l形的转杆,转杆上铰接有l形的踏板。

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4、设有的主体、电机、转动柱、滑动槽、升降杆、齿条、齿轮、转轴、转杆、踏板和固定带,能够对患者的腿部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的伸展和收缩,能够有效加快患者腿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量和劳动强度,设有的万向轮,能够方便移动本装置,节省空间的占用。



技术特征:

1.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架,包括上下方向的主体(1),其特征在于,主体(1)内设有上下轴向且可转动的转动柱(2),转动柱(2)上开设有左高右低且环形的滑动槽(3),主体(1)内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齿条(4),齿条(4)后端设有前后轴向且插入滑动槽(3)内的升降杆(5),主体(1)内设有左右轴向且可转动的转轴(6),转轴(6)上设有与齿条(4)啮合的齿轮(7),转轴(6)左右两侧分别设有l形的转杆(8),转杆(8)上铰接有l形的踏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1)内设有与转动柱(2)同轴的电机(10),电机(10)输出端与转动柱(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1)内开设有上下方向的导向槽(11),齿条(4)后端插入导向槽(11)内且可在导向槽(11)内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踏板(9)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左右相对的固定带(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1)内设有多个具有刹车功能的万向轮(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1)的形状为凸形。


技术总结
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架,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锻炼效果差的问题;包括上下方向的主体,主体内设有上下轴向且可转动的转动柱,转动柱上开设有左高右低且环形的滑动槽,主体内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齿条,齿条后端设有前后轴向且插入滑动槽内的升降杆,主体内设有左右轴向且可转动的转轴,转轴上设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转轴左右两侧分别设有L形的转杆,转杆上铰接有L形的踏板;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宋丽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112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