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末端回弯钳

文档序号:34089063发布日期:2023-05-07 02:06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末端回弯钳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多功能末端回弯钳。


背景技术:

1、随着现代人对矫正牙齿的重视,正畸材料以及器械逐步发展。末端回弯钳用于在口内切断过长的弓丝末端,现有的回弯钳对于初学者弓丝末端预留长度不易把控,不能对折弯部分进行调整,从而回弯钳使用起来十分费力,临床操作时间长,患者舒适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正畸末端回弯钳,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初学者弓丝末端预留长度不易把控,末端回弯难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多功能末端回弯钳包括第一手柄1、第二手柄2、第一连接臂3、第二连接臂4、第一钳喙5、第二钳喙6、刀槽7、刀刃8、缓冲垫9、第一回弯块10、第二回弯块11、竖向转动轴12、铰接轴13、第一键槽14、第二键槽15和撑开弹簧16;所述第一手柄1的前端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臂3,所述第一连接臂3的前端设置所述第一钳喙5,所述第二手柄2前端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臂4,所述第二连接臂4前端设置所述第二钳喙6。

4、所述第一钳喙5内侧壁沿竖向开设有所述刀刃8,所述第二钳喙6内侧壁沿竖向设置有于所述刀刃8相匹配的所述刀槽7。

5、所述第一连接臂3上表面设有所述第一键槽14和第二键槽15,所述第二连接臂4上表面设有另一对所述第一键槽14和第二键槽15,所述第一键槽14和第二键槽15的中心线交叉角度呈60度;所述第一键槽14和第二键槽15深度有1-5mm。

6、所述第一回弯块10在所述第一钳喙5的后端一定距离,所述第二回弯块11在所述第二钳喙6的后端一定距离;所述竖向转动轴12固定在所述第一键槽14和第二键槽15中心线上;所述第一回弯块10和第二回弯块11通过所述竖向转动轴12固定在所述第一键槽14或第二键槽15上;所述缓冲垫9包裹在靠近牙齿的所述第一回弯块10或者第二回弯块11上。

7、所述第一回弯块10和第二回弯块11可以拆卸,医生根据手术情况提前调整角度,插入所述第一键槽14或者第二键槽15中,调整相对角度。

8、所述第一连接臂3和第二连接臂4通过所述铰接轴13转动连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0、本技术方案将末端回弯钳和末端切断钳整合为一体,通过设置固定末端弓丝预留长度和预设的可调节的末端回弯角度,简化正畸操作,缩短临床操作时间,提高医生工作效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末端回弯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手柄(1)、第二手柄(2)、第一连接臂(3)、第二连接臂(4)、第一钳喙(5)、第二钳喙(6)、刀槽(7)、刀刃(8)、缓冲垫(9)、第一回弯块(10)、第二回弯块(11)、竖向转动轴(12)、铰接轴(13)、第一键槽(14)、第二键槽(15)和撑开弹簧(16);所述第一手柄(1)的前端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臂(3),所述第一连接臂(3)的前端设置所述第一钳喙(5),所述第二手柄(2)的前端安装所述第二连接臂(4),所述第二连接臂(4)的前端安装所述第二钳喙(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末端回弯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喙(5)内侧壁沿竖向开设有所述刀刃(8),所述第二钳喙(6)内侧壁沿竖向设置有于所述刀刃(8)相匹配的所述刀槽(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末端回弯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3)上表面设有所述第一键槽(14)和第二键槽(15),所述第二连接臂(4)上表面设有另一对所述第一键槽(14)和第二键槽(15),所述第一键槽(14)和第二键槽(15)的中心线交叉角度呈6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末端回弯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弯块(10)在所述第一钳喙(5)的后端一定距离,所述第二回弯块在所述第二钳喙(6)的后端一定距离;所述竖向转动轴(12)固定在所述第一键槽(14)和第二键槽(15)中心线上;所述第一回弯块(10)和第二回弯块(11)通过所述竖向转动轴(12)固定在所述第一键槽(14)或第二键槽(15)上;所述缓冲垫(9)包裹在靠近牙齿的所述第一回弯块(10)或者第二回弯块(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末端回弯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3)和所述第二连接臂(4)通过所述铰接轴(13)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末端回弯钳,包括第一手柄、第二手柄、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第一钳喙、第二钳喙、刀槽、刀刃、缓冲垫、第一回弯块、第二回弯块、竖向转动轴、铰接轴、第一键槽、第二键槽和撑开弹簧;本技术方案将末端回弯钳和末端切断钳整合为一体,通过设置固定末端弓丝预留长度和预设的可调节的末端回弯角度,简化正畸操作,缩短临床操作时间,提高医生工作效率,增加患者舒适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娟,廖湘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120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