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肢体缺血适应激发与监测装置

文档序号:34410808发布日期:2023-06-08 16:11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化肢体缺血适应激发与监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一体化肢体缺血适应激发与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1、远端缺血适应(remoteischemicconditioning,ric)是指通过给予某个器官或组织一个或多个短周期非致死性缺血-再灌注处理后,可改善远隔器官缺血损伤的现象。1986年由murry等首次报道,通过对狗的心脏左旋支进行缺血-再灌注处理时,发现其对之后左前降支的梗死也能减少其梗死面积。之后研究发现,对心脏以外的器官进行ric干预亦可改善心脏的缺血损伤,同时也发现ric干预对肾脏,肺脏,大脑等其他重要脏器的缺血损伤同样具有相似作用。近年来,多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亦提示ric干预可明显改善成人患者出现的心脏,肺脏及大脑等多个脏器的缺血性损伤。近年研究也发现ric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肠扭转等儿童肠道缺血坏死性疾病亦有肯定的防治作用。因此,ric是一种可以应用于临床治疗儿童脏器缺血性损伤的新型方法。

2、目前,对于儿童所采用的ric方法是一种安全有小的无创式在肢体上进行干预。利用临床上现有的血压袖带的充放气保压完成ric激发与监测。其主要过程为使用血压袖带绑缚于患儿一侧肢体,通过给血压袖带充放气观察血压变化来达到对远端肢体的缺血和再灌注作用,由于测量血压时,最好不要隔着衣服,而是直接将血压计的袖带与患者的皮肤接触,而且袖带的下缘要位于肘窝上方2~3厘米,袖带的松紧度要合适,这样测量出的血压数值会更准确;但是春秋季和冬季测量时,由于脱衣不方便一般均是穿的较厚的毛衣测量血压,但是隔着厚衣测量血压误差比较大;尤其是儿童在冬季脱衣测量非常不方便,而且通过血压观察来达到对远端肢体的缺血和再灌注作用误差大,效果大幅下降。因此急需一种能够适用于不同季节、易携带的特别适用于儿童的一体化肢体缺血激发与监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肢体缺血适应激发与监测装置及使用方法,解决现有的适用性差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一体化肢体缺血适应激发与监测装置,包括主控制器、显示屏和按键,所述显示屏装嵌在主控制器一表面,所述按键装嵌在显示屏下方,所述主控制器一侧装嵌有第一连接端,所述主控制器另一端装嵌有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内部装嵌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一端安装有血氧饱和度监测探头,所述第二连接端内部装嵌有软管,所述软管一端连接有血压袖带,所述血压袖带内部装嵌有气囊,所述软管一端与气囊内部之间相连通。

4、优选地,所述血压袖带一表面一端缝制有魔术贴,所述血压袖带另一表面另一端也缝制有魔术贴。

5、优选地,所述主控制器内部安装有主控电路板、电池、气泵、排气阀和压力传感器,所述主控电路板通过螺栓固定在主控制器内部一表面,所述电池固定安装在主控制器内部一侧。

6、优选地,所述气泵通过螺栓固定在主控制器内部另一侧,所述排气阀装嵌在气泵一端,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螺栓安装在排气阀一表面,所述气泵、排气阀和压力传感器均通过软管与气囊之间相互配合。

7、优选地,所述主控电路板一表面焊接有微处理器单元和气泵驱动单元,所述微处理器单元分别与血氧饱和度监测探头、显示屏、按键和气泵驱动单元之间电性连接。

8、一种一体化肢体缺血适应激发与监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步骤一:首先将血压袖带绑在一侧上臂,血压袖带下缘距离肘窝有1~2指距离,并将血氧饱和度监测探头夹在血压袖带绑定同侧手臂的手指;小婴儿可将血压袖带绑在一侧小腿下1/3处(小腿部脚踝向上),并将血氧饱和度监测探头夹在血压袖带绑定同侧小腿的趾端;

10、步骤二:通电启动后,气泵对血压袖带进行充气,血氧饱和度监测探头7对血氧饱和度进行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发送给微处理器单元;

11、步骤三:当血氧饱和度监测探头将采集到的血氧饱和度达到预设值时(如血氧饱和度为0-5%时),微处理器单元向气泵驱动控制单元发出停止充气的信号;

12、步骤四:当气泵停止充气并保持4~5分钟后,微处理器单元向排气阀发出排气的信号,排气阀开始排气,排气后停留4~5分钟后,气泵重新开始充气;

13、步骤五:重复以上的过程5次后,停止工作,在每次治疗训练过程中同时监测人体血氧饱和度状态。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人体肢体进行缺血-再灌注处理,造成短暂的局部缺血,使得血流加速,使末端产生缺血性预适应,并通过血液循环将远端产生的应激信号分子传达全身,从而对脑、肠道、心脏组织的缺血性损伤产生预防和治疗的作用,还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同时监测人体血氧饱和度,减少装置使用时的误差,提高装置的适用性。

16、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季节、易携带的特别适用于儿童的一体化肢体缺血激发与监测装置,测量准确、使用方便。

17、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一体化肢体缺血适应激发与监测装置,包括主控制器(1)、显示屏(2)和按键(3),所述显示屏(2)装嵌在主控制器(1)一表面,所述按键(3)装嵌在显示屏(2)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1)一侧装嵌有第一连接端(4),所述主控制器(1)另一端装嵌有第二连接端(5),所述第一连接端(4)内部装嵌有连接线(6),所述连接线(6)一端安装有血氧饱和度监测探头(7),所述第二连接端(5)内部装嵌有软管(8),所述软管(8)一端连接有血压袖带(10),所述血压袖带(10)内部装嵌有气囊(9),所述软管(8)一端与气囊(9)内部之间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肢体缺血适应激发与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压袖带(10)一表面一端缝制有魔术贴(11),所述血压袖带(10)另一表面另一端也缝制有魔术贴(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肢体缺血适应激发与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1)内部安装有主控电路板、电池、气泵、排气阀和压力传感器,所述主控电路板通过螺栓固定在主控制器(1)内部一表面,所述电池固定安装在主控制器(1)内部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肢体缺血适应激发与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通过螺栓固定在主控制器(1)内部另一侧,所述排气阀装嵌在气泵一端,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螺栓安装在排气阀一表面,所述气泵、排气阀和压力传感器均通过软管(8)与气囊(9)之间相互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肢体缺血适应激发与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板一表面焊接有微处理器单元和气泵驱动单元,所述微处理器单元分别与血氧饱和度监测探头、显示屏、按键和气泵驱动单元之间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肢体缺血适应激发与监测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主控制器、显示屏和按键,显示屏装嵌在主控制器一表面,按键装嵌在显示屏下方,主控制器一侧装嵌有第一连接端,主控制器另一端装嵌有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内部装嵌有连接线,连接线一端安装有血氧饱和度监测探头,第二连接端内部装嵌有软管,软管一端连接有血压袖带,血压袖带内部装嵌有气囊,软管一端与气囊内部之间相连通。本技术通过对人体肢体进行缺血再灌注处理,造成短暂的局部缺血,使得血流加速,使末端产生缺血性预适应,并通过血液循环将远端产生的应激信号分子传达全身,从而对脑、肠道、心脏组织的缺血性损伤产生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涛,胡明哲,马丽丽,付翠霞,章国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120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