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小通道切换电极弯曲角度用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56082发布日期:2024-02-07 12:21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术小通道切换电极弯曲角度用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手术电极,尤其涉及一种手术小通道切换电极弯曲角度用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传统手术电极使用中,普通弯度电极头,先接触表面经膜,然后对组织气化、切割、消融、皱缩、止血、修复,但会损伤经膜导致出血,影响治疗效果。而解决方案只有就是改变电极弯曲角度。手术电极用于在通常称为微创手术(mis)的外科手术中治疗组织。可以在mis中使用的电外科手持件,通过降低过热导的方式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的危险。在实际的操作中通过电外科手持件实现,该手持件在操作中是双极的并且被配置为用于mis。双极操作将电外科电流限制在双极电极的有源端之间的一个小的有源区域,从而降低了产生可能损坏患者组织的过热的可能性。而且,可以控制活动区域的位置以避免可能对过热更敏感的患者组织。手持件设置有双隔室绝缘细长管,每个隔室用于容纳双极电极的两根导线中的一根。用于mis的电极优选地构造有可由外科医生控制的柔性端部,从而允许外科医生在外科手术过程中根据需要操纵端部。柔性端通过在电极外壳的端部弱化并且提供连接到弱化的外壳端的拉绳或端弯曲到所需位置。该特征允许外科医生将有源电极端定位在线并且在相对端具有用于外科医生拉绳或拉绳的机构来实现柔性端。线将外壳末最佳位置以治疗,它可以构造为用于某些目的的双极电极。还讨论了提供更容易弯曲机头端部的其他结构,以及使用记忆金属来控制延伸电极的位置。

2、但是现有的装置手持件构造制造成本较高,在使用前需要灭菌和无菌包装使用繁琐,同时行业产品有些为固定角度,靠电极坚韧性来保持电极的角度,导致一台手术切除时需要频繁切换手术电极。

3、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有的装置手持件构造制造成本较高,在使用前需要灭菌和无菌包装使用繁琐,同时行业产品有些为固定角度,靠电极坚韧性来保持电极的角度,导致一台手术切除时需要频繁切换手术电极。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术小通道切换电极弯曲角度用引导装置。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手术小通道切换电极弯曲角度用引导装置包括:

3、可伸缩电极;

4、所述可伸缩电极后端连接有双极射频消融电极,所述可伸缩电极前端固定有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设有电极和引导装置,所述电极固定在引导装置内部。

5、进一步,所述引导装置设有密封圈、引导管、引导管鞘管、限位装置和回缩装置,所述密封圈固定在引导管的前端,所述引导管固定在引导管鞘管内部,所述引导管鞘管前端固定有限位装置。回缩装置依靠伸缩电极回缩,引导管鞘管固定,伸缩电极在引导管鞘管内滑动;

6、进一步,所述限位装置为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固定在引导管鞘管弯曲内侧,所述回缩装置为弱磁铁,所述弱磁铁固定在引导管鞘管弯曲外侧。

7、进一步,所述限位柱中间设有通孔,所述引导管固定在限位柱中间的通孔内。

8、进一步,所述引导管为圆弧型,电极为直型。

9、进一步,所述限位装置通过螺丝与引导管鞘管固定连接。

10、结合上述的技术方案和解决的技术问题,请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11、第一、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该问题的难度,紧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以及研发过程中结果和数据等,详细、深刻地分析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何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问题之后带来的一些具备创造性的技术效果。具体描述如下:

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有引导管为圆弧形,电极为直形,当电极通过圆弧时,电极的角度应该和引导结束段切线方向一致。通过调节限位柱来调节引导管结束的角度。

13、第二,把技术方案看做一个整体或者从产品的角度,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具备的技术效果和优点,具体描述如下: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简单,效果明显,通过装置限位柱在引导管鞘管上固定,可以通过螺丝固定方式,使用前只需要调节螺丝的紧定位置。螺丝紧定好之后就可以限制电极伸出的长度。伸出电极长度与弯曲角度成正比,伸出电极长度为弯曲圆弧长。如图1所示,上下两段为直线,两直线电极、引导管鞘管中有一段不变的圆连接二者,通过改变两直线夹角改变电极角度,角度的控制方法就是改变两直线截取的不变圆的弧长,而竖直线始终竖直,改变弧长就可以改变电极的弯曲角度。两不变圆,一竖直线,两角夹的弧长越长角度越大。右电极角度大则夹的圆弧长。

15、第三,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创造性辅助证据,还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16、(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转化后的预期收益和商业价值为:此前需要更换多支双极射频消融电极,现在只需要一支,成倍数带来收益。

17、(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填补了国内外业内技术空白:国内配合件精度往往不尽入人意,此伸缩配合放弃了大部分固定接触配合,转而成为滑动配合



技术特征:

1.一种手术小通道切换电极弯曲角度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术小通道切换电极弯曲角度用引导装置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小通道切换电极弯曲角度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装置设有密封圈、引导管、引导管鞘管、限位装置和回缩装置,所述密封圈固定在引导管的前端,所述引导管固定在引导管鞘管内部,所述引导管鞘管前端固定有限位装置;回缩装置依靠伸缩电极回缩,引导管鞘管固定,伸缩电极在引导管鞘管内滑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术小通道切换电极弯曲角度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为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固定在引导管鞘管弯曲内侧,所述回缩装置为弱磁铁,所述弱磁铁固定在引导管鞘管弯曲外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术小通道切换电极弯曲角度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中间设有通孔,所述引导管固定在限位柱中间的通孔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术小通道切换电极弯曲角度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管为圆弧型,电极为直型。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术小通道切换电极弯曲角度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通过螺丝与引导管鞘管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手术电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手术小通道切换电极弯曲角度用引导装置,可伸缩电极后端连接有双极射频消融电极,可伸缩电极前端固定有导向装置,导向装置设有电极和引导装置,电极固定在引导装置内部。解决了电极头端弯曲角度无法控制、器械存放久了电极头端弯曲角度变小等问题。机构由三部分组成小通道电极导向外鞘管,内部设置有弯曲角度引导内管,二者接触部位放有内管伸出长度限位器,该限位器通过限制伸出圆弧引导管伸出长度改变电极出内管时的角度,该角度即为电极的伸出角度,限位器通过紧定螺钉与外鞘管配合,可以改变限位器的高度,可设置三到四个档位,相较于以前需要更换手术刀,可完成多个角度髓核的消融。

技术研发人员:蔡凯,江波,吕振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朗迈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8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