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合配合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83802发布日期:2023-05-27 16:08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缝合配合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具体为一种缝合配合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1、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其中在对患者手臂处进行缝合时,需要另外使用缝合配合支撑装置针对于患者的手臂进行支撑,为后续医护人员缝合提供方便。

2、专利文件cn213993758u公开了一种普外科用缝合配合支撑架结构,“包括底座和支撑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部件,所述底座顶面中心设有一体结构的电机筒,在所述电机筒内部沿其周长嵌装有橡胶防震套,在所述电机筒内部安装了具有驱动轴的旋转电机,驱动轴伸入电机筒顶面且通过安装联轴器固定有支撑部件;本实用新型使用灵活方便,便于旋转和支撑高度调节,结构牢固稳定,方便普外科医生缝合操作。”。

3、上述缝合配合支撑结构中,医护人员将患者的手臂置于支撑板上之后,通过固定套将患者的手臂固定住,但是由于固定套本身采用的是软体式的布料支撑,其虽能对患者的手臂起到限位的作用,但是在后续缝合的过程中,患者若因麻醉失效或其它因素感受到疼痛时,手臂会不自觉的颤动,此时软体的布料式固定套对于患者的限定效果不佳,影响医护人员的缝合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合配合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缝合配合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两组并排布置的长条槽口,两组所述长条槽口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的构造包括滑筒,两组所述滑筒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直立板,两组所述直立板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托板,两组所述托板的顶部均安装有两组前后镜像布置的限位组件,且较后方两组限位组件的底部分别与两组托板的顶部固定连接,较前方两组所述限位组件的底部分别与两组托板的顶部滑动连接,较前方两组所述限位组件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l型板,两组所述托板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一体板,两组所述一体板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且两组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分别与两组l型板的背面固定连接。

3、作为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的构造还包括转轮、圆柱和双向丝杆,所述转轮固定安装有圆柱远离底座的一端,所述双向丝杆的一端与圆柱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双向丝杆处于长条槽口的内部。

4、作为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组并排布置的垫板,两组所述垫板的底部均螺纹连接有衔接柱,两组所述衔接柱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吸盘。

5、作为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的构造包括弧形板和弧形橡胶片,所述弧形橡胶片固定安装在弧形板凹陷处的内侧,且前后两组弧形橡胶片呈镜像布置。

6、作为优选的,两组所述托板的顶部均开始有t型滑槽,较前方两组限位组件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嵌合块,且两组嵌合块分别与两组t型滑槽之间滑动连接。

7、作为优选的,所述托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软片垫,且软片垫位于前后镜像布置的两组弧形板之间。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1、本实用新型中,医护人员将患者的手臂放置于两组限位组件之间的托板上,之后促使两组电动推杆进行向内收缩作业,通过l型板带动较前方两组限位组件沿着托板的顶面向后移动,使得前后两组限位组件相对的一侧分别与患者手臂的两侧贴合,此时患者手臂上伤口处的前后两端分别受到限定,能够起到固定患者手臂的作用,且通过硬质的弧形板来限定,能够谨防医生在针对于患者手臂进行缝合时,患者手臂出现较大晃动,影响医生的缝合操作。

10、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对两组转轮施加设定方向的转动力,促使圆柱带动双向丝杆跟随旋转,而后滑筒相应朝向一侧移动,以此来达到调整两组直立板之间间距的目的,使得间距调整之后的两两前后镜像布置的限位组件之间的间距,能够与患者手臂的长度相适宜。



技术特征:

1.一种缝合配合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两组并排布置的长条槽口(2),两组所述长条槽口(2)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调节组件(3),所述调节组件(3)的构造包括滑筒(4),两组所述滑筒(4)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直立板(5),两组所述直立板(5)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托板(6),两组所述托板(6)的顶部均安装有两组前后镜像布置的限位组件(7),且较后方两组限位组件(7)的底部分别与两组托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较前方两组所述限位组件(7)的底部分别与两组托板(6)的顶部滑动连接,较前方两组所述限位组件(7)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l型板(8),两组所述托板(6)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一体板(9),两组所述一体板(9)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0),且两组电动推杆(10)的伸缩端分别与两组l型板(8)的背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缝合配合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的构造还包括转轮(11)、圆柱(12)和双向丝杆(13),所述转轮(11)固定安装有圆柱(12)远离底座(1)的一端,所述双向丝杆(13)的一端与圆柱(12)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双向丝杆(13)处于长条槽口(2)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缝合配合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组并排布置的垫板(14),两组所述垫板(14)的底部均螺纹连接有衔接柱(15),两组所述衔接柱(15)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吸盘(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缝合配合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7)的构造包括弧形板(17)和弧形橡胶片(18),所述弧形橡胶片(18)固定安装在弧形板(17)凹陷处的内侧,且前后两组弧形橡胶片(18)呈镜像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缝合配合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托板(6)的顶部均开始有t型滑槽(19),较前方两组限位组件(7)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嵌合块(20),且两组嵌合块(20)分别与两组t型滑槽(19)之间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缝合配合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软片垫(21),且软片垫(21)位于前后镜像布置的两组弧形板(17)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缝合配合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两组并排布置的长条槽口,两组所述长条槽口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的构造包括滑筒,两组所述滑筒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直立板,两组所述直立板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托板,两组所述托板的顶部均安装有两组前后镜像布置的限位组件,较前方两组所述限位组件的底部分别与两组托板的顶部滑动连接,较前方两组所述限位组件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L型板。本技术中,患者手臂上伤口处的前后两端分别受到限定,能够起到固定患者手臂的作用,同时两两前后镜像布置的限位组件之间的间距,能够根据患者的手臂长度及伤口长度来调整。

技术研发人员:邓杰文,唐卫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职工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120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