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部动脉穿刺术后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56495发布日期:2023-06-04 09:19阅读:30来源:国知局
臂部动脉穿刺术后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臂部动脉穿刺术后支架。


背景技术:

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冠脉介入术需要通过患者的手臂上桡动脉或肱动脉,或大腿上的股动脉放入血管鞘,然后将导丝、导管沿着血管进入心脏冠状动脉口后,同时注射造影剂了解冠状动脉的病情,也可以了解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放入支架。

2、临床上由于股动脉穿刺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长,而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所以一般会选择从手臂上的桡动脉或肱动脉进行穿刺。术后,患者穿刺部需要被制动压迫6-8小时,在压迫过程中,患者手臂常常会肿胀、麻木。临床上会使用垫子、枕头抬高患者穿刺的手臂,来缓解不适的症状。

3、现有技术也提供了一些动脉穿刺术后的肢体抬高装置,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使用场景单一;不能既满足桡动脉穿刺术后使用,又满足肱动脉穿刺术后也可使用。二是,现有技术提供的抬高装置均为直线型抬高板,患者手臂只能沿一条直线抬高,自由度和舒适度均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臂部动脉穿刺术后支架。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臂部动脉穿刺术后支架,包括两个拉伸装置、三个支撑装置和连接部件。其中, 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后视图为“匚”字型的方形固定壳、轴柱和转动杆,所述轴柱为圆柱形腔体结构,所述转动杆纵向穿设于所述轴柱内部,所述转动杆上端与所述固定壳上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下端与所述固定壳底侧内壁固定连接。

3、其中,所述固定壳右侧外壁固定连接一个用于向右延伸的所述拉伸装置,所述轴柱左端沿径向对称设有另一个用于向左延伸的所述拉伸装置;两个所述拉伸装置外端均固定设有一个用于调节上下位置的所述支撑装置,所述连接部件上方也固定设有一个用于调节上下位置的所述支撑装置。

4、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所述拉伸装置进行拉伸,可以改变支撑装置的直线位置,再调整支撑装置的高度即可;既可以满足桡动脉穿刺术后使用,又满足肱动脉穿刺术后使用。除此之外,所述连接部件可以使两个所述拉伸装置的夹角发生改变,从而使所述支撑装置不在同一直线上,可适应患者不同的体位,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5、优选地,所述拉伸装置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限位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均为横向放置的方形腔体结构,所述第一套筒上表面从左到右等距离开设通孔a,所述第二套筒上表面远离所述连接部件端开设通孔b,所述通孔a与所述通孔b的孔径一致,所述第一套筒套接在所述第二套筒外;所述第二套筒内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拉伸装置长度的所述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位于所述通孔b的下方。一方面,通过所述第一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限位结构可以自由改变所述拉伸装置的长度,从而调节所述支撑装置的位置;另一方面,整体结构简单精巧,医护人员操作起来方便。

6、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u形弹片和圆柱形凸块。其中,所述凸块外径与所述通孔b的内径一致,所述凸块固定设于所述弹片一端外侧,所述弹片另一端外侧与所述第二套筒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片自然状态时,所述弹片上端外侧与所述第二套筒上侧壁接触,所述凸块穿设所述通孔b;所述通孔a、所述通孔b与所述凸块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时,所述凸块从下往上依次穿设所述通孔b和所述通孔a。所述限位结构结构精巧,通过所述限位结构可以使所述拉伸装置长度改变后稳定限位,也方便所述拉伸装置调节长度,使得装置整体操作起来更简便。

7、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托板、伸缩腔和伸缩杆。其中,所述托板固定设于所述伸缩杆上端,所述伸缩杆下端置于所述伸缩腔内,所述伸缩杆杆体尺寸与所述伸缩腔腔内尺寸相适应,所述伸缩杆左右两侧从上到下等间距设有按压装置。通过调节所述支撑装置,可改变所述托板的高度,以适应不同患者不同部位所需抬高的高度需求,也能为患者寻求更舒适的高度。

8、优选地,所述按压装置包括按压块、弹簧和按压槽。其中,所述按压槽从上往下等间距设在所述伸缩杆左右两侧,所述按压块置于所述按压槽内;所述弹簧一端连接所述按压块,所述弹簧另一端连接所述按压槽远离槽口侧的内壁,所述弹簧自然状态时,所述按压块突出于所述按压槽外部。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9、优选地,所述托板和所述伸缩杆之间固定设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万向球体和压盖。其中,所述万向球体固定于所述伸缩杆上表面,所述压盖固定于所述托板下表面,所述压盖为内腔为球形的槽体结构,所述压盖内径与所述万向球体外径一致,所述压盖的内腔深度大于所述万向球体的半径;所述压盖底部设有防脱板,所述防脱板中央为圆孔结构,所述防脱板外围与所述压盖底端固定连接。通过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可以使所述托板向任意角度倾斜,增强了依从性,从而提高了患者手臂摆放的自由度。

10、优选地,所述压盖侧面设有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包括开设在所述压盖侧面的圆形螺纹通孔和紧固螺栓。其中,所述紧固螺栓穿设所述螺纹通孔,且通过螺纹旋转连接;所述紧固螺栓内侧端固定设有弧形纵板结构的紧固块,所述紧固块外侧表面与所述万向球体表面贴合,所述紧固螺栓外侧端固定设有旋转块。通过所述紧固装置可以稳定所述托板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避免所述托板在使用过程中因为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而不为稳定。

11、优选地,所述紧固块的外侧面上设有橡胶层,增大所述紧固块与所述万向球体接触面的摩擦力,避免所述万向球体和所述紧固块之间打滑,更稳定地限制住所述万向球体与所述压盖间的角度。

12、优选地,所述托板上设有一层硅胶软垫,增大与患者手臂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强,提高患者手臂与所述托板接触的舒适度。

13、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所述拉伸装置和所述连接部件底面均设有橡胶层,增大装置底面的摩擦力,起到防滑作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连接部件,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拉伸装置和所述支撑装置,能根据患者的体位自由调节所述支撑装置的位置,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拉伸装置,可改变三个所述支撑装置间的直线距离;一方面,可兼顾桡动脉和肱动脉穿刺术后使用,另一方面,可适应不同患者的手臂长度。

17、3、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拉伸装置和所述支撑装置结构简单精巧,方便医护人员进行调节。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拉伸装置和所述支撑装置均为可伸缩结构,方便收纳、不占空间。



技术特征:

1.一种臂部动脉穿刺术后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拉伸装置、三个支撑装置和连接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部动脉穿刺术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装置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均为横向放置的方形腔体结构,所述第一套筒上表面从左到右等距离开设通孔a,所述第二套筒上表面远离所述连接部件端开设通孔b,所述通孔a与所述通孔b的孔径一致,所述第一套筒套接在所述第二套筒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臂部动脉穿刺术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u形弹片和圆柱形凸块;所述凸块外径与所述通孔b的内径一致,所述凸块固定设于所述弹片一端外侧,所述弹片另一端外侧与所述第二套筒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片自然状态时,所述弹片上端外侧与所述第二套筒上侧壁接触,所述凸块穿设所述通孔b;所述通孔a、所述通孔b与所述凸块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时,所述凸块从下往上依次穿设所述通孔b和所述通孔a。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部动脉穿刺术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托板、伸缩腔和伸缩杆;所述托板固定设于所述伸缩杆上端,所述伸缩杆下端置于所述伸缩腔内,所述伸缩杆杆体尺寸与所述伸缩腔腔内尺寸相适应,所述伸缩杆左右两侧从上到下等间距设有按压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臂部动脉穿刺术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装置包括按压块、弹簧和按压槽;所述按压槽从上往下等间距设在所述伸缩杆左右两侧,所述按压块置于所述按压槽内;所述弹簧一端连接所述按压块,所述弹簧另一端连接所述按压槽远离槽口侧的内壁,所述弹簧自然状态时,所述按压块突出于所述按压槽外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臂部动脉穿刺术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和所述伸缩杆之间固定设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万向球体和压盖;所述万向球体固定于所述伸缩杆上表面,所述压盖固定于所述托板下表面,所述压盖为内腔为球形的槽体结构,所述压盖内径与所述万向球体外径一致,所述压盖的内腔深度大于所述万向球体的半径;所述压盖底部设有防脱板,所述防脱板中央为圆孔结构,所述防脱板外围与所述压盖底端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臂部动脉穿刺术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侧面设有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包括开设在所述压盖侧面的圆形螺纹通孔和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穿设所述螺纹通孔,且通过螺纹旋转连接;所述紧固螺栓内侧端固定设有弧形纵板结构的紧固块,所述紧固块外侧表面与所述万向球体表面贴合,所述紧固螺栓外侧端固定设有旋转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臂部动脉穿刺术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块的外侧面上设有橡胶层。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臂部动脉穿刺术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上设有一层硅胶软垫。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部动脉穿刺术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所述拉伸装置和所述连接部件底面均设有橡胶层。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臂部动脉穿刺术后支架,包括两个拉伸装置、三个支撑装置和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后视图为“匚”字型的方形固定壳、轴柱和转动杆,所述轴柱为圆柱形腔体结构,所述转动杆纵向穿设于所述轴柱内部,所述转动杆上端与所述固定壳上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下端与所述固定壳底侧内壁固定连接。本技术通过两个所述拉伸装置进行拉伸,可以改变支撑装置的直线位置,再通过所述支撑装置调节高度;既可以满足桡动脉穿刺术后使用,又满足肱动脉穿刺术后使用。除此之外,所述连接部件可以使两个所述拉伸装置的夹角发生改变,从而使所述支撑装置不在同一直线上,可适应患者不同的体位,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技术研发人员:孔娜娜,何蕾,徐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121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