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安全锁的活检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94654发布日期:2023-05-17 16:03阅读:32来源:国知局
带安全锁的活检针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安全锁的活检针。


背景技术:

1、超声引导下对病灶细胞或组织进行穿刺取样,是病理分析诊断的常用手段。穿刺取样要用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就是活检针。活检针主要由壳体、外针组件、内针组件、加载按键、激发开关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外针组件和内针组件在壳体内活动,加载按键将内针组件和外针组件弹性加载,然后按激发开关,使内针组件和外针组件解除加载状态而被瞬间激发到人体取样。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误碰激发开关而使活检针误激发,对医护人员或者患者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活检针容易误激发的缺陷,提供一种带安全锁的活检针。

2、本申请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带安全锁的活检针,包括壳体、外针组件、内针组件、加载组件和激发组件,所述外针组件和内针组件沿与进针方向平行的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加载组件带动所述内针组件和外针组件弹性加载到位,所述激发组件解除内针组件和外针组件的加载限位而使内针组件和外针组件被弹性激发,其中,所述壳体和激发组件对应开设有贯通壳体的第一侧后穿过激发组件再贯通壳体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锁孔,所述锁孔内滑插一锁芯,所述锁芯配合激发组件的限位筋在激发组件的移动方向上开设有避让凹槽;所述锁芯沿锁孔移动具有第一限位位置和第二限位位置,所述锁芯移动至第一限位位置时,所述激发组件的限位筋与锁芯上的避让凹槽错开而被锁芯抵住,所述锁芯移动至第二限位位置时,所述锁芯上的避让凹槽正对激发组件的限位筋而避让激发组件的移动。

3、根据本申请所述的带安全锁的活检针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芯具有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锁芯在锁孔内移动至第一限位位置时,所述锁芯的第一端露出锁孔外,所述锁芯的第二端收入锁孔内,所述激发组件的限位筋与锁芯上的避让凹槽错开而被锁芯抵住;所述锁芯在锁孔内反向移动至第二限位位置时,所述锁芯的第二端露出锁孔外,所述锁芯的第一端收入锁孔内,所述锁芯上的避让凹槽正对激发组件的限位筋而避让激发组件的移动。

4、根据本申请所述的带安全锁的活检针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芯的第一端形成限位挡缘,所述锁芯的远离第一端的位置设有可与壳体的第一侧内表面形成的限位面卡接的第一弹性凸起;所述锁芯在锁孔内移动至第一弹性凸起与壳体第一侧内表面的限位面相卡接的第一限位位置时,所述锁芯的第一端露出锁孔外,所述锁芯的第二端收入锁孔内,所述激发组件的限位筋与锁芯上的避让凹槽错开而被锁芯抵住;所述锁芯在锁孔内反向移动至第一端的限位挡缘与壳体第一侧外表面形成的限位凸台相抵接的第二限位位置时,所述锁芯的第二端露出锁孔外,所述锁芯上的避让凹槽正对激发组件的限位筋而避让激发组件的移动。

5、根据本申请所述的带安全锁的活检针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芯的远离第一端的位置设置第一弹性悬臂,所述第一弹性悬臂上形成所述第一弹性凸起,所述第一弹性凸起在锁芯移动方向上靠近第一端的一侧形成卡接平面,远离第一端的另一侧形成导向斜面或导向弧面。

6、根据本申请所述的带安全锁的活检针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第二侧沿所述锁孔形成对应锁芯的第一限位位置的第一挡位和对应锁芯的第二限位位置的第二挡位,所述锁芯还设有与所述第一挡位和第二挡位配合的第二弹性凸起。

7、根据本申请所述的带安全锁的活检针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芯的靠近第二端的位置设置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上形成所述第二弹性凸起,所述第二弹性凸起在锁芯移动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形成与所述第一挡位和第二挡位配合的挡位切换导向面。

8、根据本申请所述的带安全锁的活检针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针座支架和套于针座支架外部的外壳,所述外针组件和内针组件活动安装于针座支架中,所述激发组件从针座支架的后端插设于针座支架中;所述锁孔贯穿外壳和针座支架的第一侧后穿过激发组件再贯穿外壳和针座支架的第二侧,所述针座支架的第一侧内表面形成所述限位面,所述针座支架的第二侧内外表面沿锁孔形成第一挡位斜面和第二挡位斜面。

9、根据本申请所述的带安全锁的活检针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芯在第一端的外周设置锁定标识,在第二端的外周设置开启标识。

10、实施本申请的带安全锁的活检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带安全锁的活检针在贯穿壳体和激发组件的锁孔内滑插一锁芯构成安全锁,锁芯上的避让凹槽在锁芯沿锁孔移动到第一限位位置时与激发组件的限位筋错开而使激发组件被锁芯抵住,阻止激发组件移动,起到安全锁定避免激发组件被误操作的作用;移动锁芯至第二限位位置时,锁芯上的避让凹槽正对激发组件的限位筋,激发组件的限位筋可以在避让凹槽提供的避让空间中移动,即激发组件被解除锁定,操作激发组件即可将内针组件和外针组件激发。因而,本申请的带安全锁的活检针通过切换锁芯在锁孔内的位置即可锁定或开启激发组件,既方便操作,又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带安全锁的活检针,包括壳体、外针组件、内针组件、加载组件和激发组件,所述外针组件和内针组件沿与进针方向平行的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加载组件带动所述内针组件和外针组件弹性加载到位,所述激发组件解除内针组件和外针组件的加载限位而使内针组件和外针组件被弹性激发,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和激发组件对应开设有贯穿壳体的第一侧后穿过激发组件再贯穿壳体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锁孔,所述锁孔内滑插一锁芯,所述锁芯配合激发组件的限位筋在激发组件的移动方向上开设有避让凹槽;所述锁芯沿锁孔移动具有第一限位位置和第二限位位置,所述锁芯移动至第一限位位置时,所述激发组件的限位筋与锁芯上的避让凹槽错开而被锁芯抵住,所述锁芯移动至第二限位位置时,所述锁芯上的避让凹槽正对激发组件的限位筋而允许激发组件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安全锁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具有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锁芯在锁孔内移动至第一限位位置时,所述锁芯的第一端露出锁孔外,所述锁芯的第二端收入锁孔内,所述激发组件的限位筋与锁芯上的避让凹槽错开而被锁芯抵住;所述锁芯在锁孔内反向移动至第二限位位置时,所述锁芯的第二端露出锁孔外,所述锁芯的第一端收入锁孔内,所述锁芯上的避让凹槽正对激发组件的限位筋而避让激发组件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安全锁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的第一端形成限位挡缘,所述锁芯的远离第一端的位置设有可与壳体的第一侧内表面形成的限位面卡接的第一弹性凸起;所述锁芯在锁孔内移动至第一弹性凸起与壳体第一侧内表面的限位面相卡接的第一限位位置时,所述锁芯的第一端露出锁孔外,所述锁芯的第二端收入锁孔内,所述激发组件的限位筋与锁芯上的避让凹槽错开而被锁芯抵住;所述锁芯在锁孔内反向移动至第一端的限位挡缘与壳体第一侧外表面形成的限位凸台相抵接的第二限位位置时,所述锁芯的第二端露出锁孔外,所述锁芯上的避让凹槽正对激发组件的限位筋而避让激发组件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安全锁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的远离第一端的位置设置第一弹性悬臂,所述第一弹性悬臂上形成所述第一弹性凸起,所述第一弹性凸起在锁芯移动方向上靠近第一端的一侧形成卡接平面,远离第一端的另一侧形成导向斜面或导向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安全锁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沿所述锁孔形成对应锁芯的第一限位位置的第一挡位和对应锁芯的第二限位位置的第二挡位,所述锁芯还设有与所述第一挡位和第二挡位配合的第二弹性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安全锁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的靠近第二端的位置设置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上形成所述第二弹性凸起,所述第二弹性凸起在锁芯移动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形成与所述第一挡位和第二挡位配合的挡位切换导向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安全锁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针座支架和套于针座支架外部的外壳,所述外针组件和内针组件活动安装于针座支架中,所述激发组件从针座支架的后端插设于针座支架中;所述锁孔贯穿外壳和针座支架的第一侧后穿过激发组件再贯穿外壳和针座支架的第二侧,所述针座支架的第一侧内表面形成所述限位面,所述针座支架的第二侧内外表面沿锁孔形成第一挡位斜面和第二挡位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安全锁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在第一端的外周设置锁定标识,在第二端的外周设置开启标识。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带安全锁的活检针,包括壳体、外针组件、内针组件、加载组件和激发组件,所述壳体和激发组件对应开设有贯穿壳体的第一侧后穿过激发组件再贯穿壳体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锁孔,所述锁孔内滑插一锁芯,所述锁芯配合激发组件的限位筋在激发组件的移动方向上开设有避让凹槽;所述锁芯沿锁孔移动具有第一限位位置和第二限位位置,所述锁芯移动至第一限位位置时,激发组件的限位筋与锁芯上的避让凹槽错开而被锁芯抵住,所述锁芯移动至第二限位位置时,锁芯上的避让凹槽正对激发组件的限位筋而允许激发组件移动。本申请的带安全锁的活检针通过切换锁芯在锁孔内的位置即可锁定或开启激发组件,既方便操作,又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秋明,冯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经方精密医疗(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