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听诊器

文档序号:34835645发布日期:2023-07-20 15:41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听诊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听诊器。


背景技术:

1、听诊器是儿科医师最常用的诊断用具,而儿科医师负责是14岁以下年龄段的孩子的诊治,具体包括新生儿,婴儿,幼儿,儿童,儿科医师所听诊的对象,年龄跨度大,所听诊的对象差异大。目前儿科内所使用的听诊器,通常使用普通成人所用的听诊器,而普通的听诊器的金属听诊头接触孩子皮肤,冰凉易让孩子不适,进而哭闹,情绪不稳,影响正常听诊;当隔着内穿的衣服听诊时,振动声音的传导会损失,导致医师听到的声音小;当给早产儿、新生儿及较为瘦弱的婴儿,幼儿,儿童等听诊时,因孩子皮肤与听诊头之间贴合不严,导致振动声音传导不良;综上所述,普通的听诊器不能满足儿科医师的听诊需求。

2、发明专利申请cn111358486a公开了双膜片鼓式扬音、护耳听诊器,其能够通过共振膜片的共振作用将人体器官生理活动产生的微弱声音进一步放大以利医务人员听诊,但是在实际使用时该听诊器仍然需要紧贴患者皮肤,才能更好地使共振膜片传导器官声音震动,若隔着衣服使用则会达到降低传导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声音传导好、适用性强的听诊器。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听诊器,包括听诊头、导音管、耳夹管以及耳塞,所述听诊头包括第一拾音部和第二拾音部;

4、所述第一拾音部包括由锥台部及圆柱部组成的第一鼓体,锥台部的小端连接所述导音管,锥台部的大端外侧安装有第一振动膜片,所述第一振动膜片中部连接有振动传导柱,所述圆柱部的外侧安装有端盖,所述端盖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振动传导柱的一端从所述通孔中穿出。听诊头包括第二拾音部,所述第二拾音部包括与所述导音管连接的第二鼓体,所述第二鼓体远离所述导音管的一端依次安装有第二振动膜片以及囊体。

5、进一步地,所述端盖的外侧还设置有若干支撑柱。

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的高度小于所述振动传导柱伸出所述通孔的长度。

7、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振动传导柱的直径。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鼓体上安装有用以固定所述第二振动膜片的弹性紧固圈。

9、进一步地,所述囊体包括不易变形的内侧面以及易变形的外侧面和周部。

10、进一步地,所述囊体内部填充有空气或液体。

11、优选地,所述囊体为橡胶或硅胶材质。

12、优选地,所述振动传导柱为橡胶材质。

13、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拾音部的设置能够通过振动传导柱将较小声音的振动传导到第一振动膜片,作用于振动传导柱上的振动力相比于普通的听诊器直接作用于振动膜片上的力更集中,起到放大振动的作用,能够在隔着大龄孩子的内衣的情况下,将声音的振动高效传导到第一振动膜片避免普通的金属听诊头直接接触皮肤产生的冰凉及不适,且通过设置多个支撑柱,能够使听诊更稳定。

15、(2)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拾音部通过按压听诊头,囊体变形,充分与孩子皮肤接触,避免用普通听诊器听诊时因孩子瘦弱,导致听诊头与皮肤不能充分接触,导致振动声音低效率传递,且囊体采用橡胶或硅胶材质,其与皮肤接触,使得让孩子感觉舒适。



技术特征:

1.一种听诊器,包括听诊头、导音管、耳夹管以及耳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听诊头包括第一拾音部和第二拾音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听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振动传导柱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听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鼓体上安装有用以固定所述第二振动膜片的弹性紧固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听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囊体内部填充有空气或液体。


技术总结
一种听诊器,包括听诊头、导音管、耳夹管以及耳塞,听诊头包括第一拾音部和第二拾音部;所述第一拾音部包括由锥台部及圆柱部组成的第一鼓体,锥台部的小端连接所述导音管,锥台部的大端外侧安装有第一振动膜片,所述第一振动膜片中部连接有振动传导柱,所述圆柱部的外侧安装有端盖,所述端盖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振动传导柱的一端从所述通孔中穿出。听诊头包括第二拾音部,所述第二拾音部包括与所述导音管连接的第二鼓体,所述第二鼓体远离所述导音管的一端依次安装有第二振动膜片以及囊体。本技术的第一拾音部能够隔着大龄孩子的内衣可将声音的振动高效传导,第二拾音部能够与瘦弱孩子的皮肤充分接触,提高声音振动传递效率及孩子的舒适度。

技术研发人员:李伶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121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