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合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17470发布日期:2023-06-08 17:39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缝合线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缝合线。


背景技术:

1、缝合线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手术当中,目前所知的缝合线根据缝合线尾部预留环分为可变环和不可变环两种。

2、不可变环主要是在回针时穿过尾端起到定位的作用,其不能收紧,固定效果与可变环相比不理想。且不可变环多数是通过自胶、粘合剂、环氧化合物、溶剂、热和超声能量中的至少一种方法固定在一起,通过热和超声能量的方法使缝合线遭受二次破坏形成,其强度质量难以保证。尤其是伤口张力较大的情况,操作者需保持一定的张力防止伤口裂开,此时对于不可变环的强度稳定性要求更高。专利200910246814.2就报道了一种熔融方式获得尾部具有不可变环的缝合线。通过粘合剂,溶剂等形成不可变环的方式容易引入外来物质,对人体造成伤害。另外,尾部不可变环的大小设计很难得到理想的效果,过小,操作者在回针时定位和穿孔较困难,过大,定位效果不理想,且有过量异物导入病人体内。

3、对于可变环,专利201920284515.7就报道了一种尾部含有环状结构,通过将缝合线主体穿过这个环状物形成一个圈,该圈结构可以任意地调节大小,形成可变环的结构。该结构是通过一体压制成型,同样是在原有线体上进行了进一步加工,与原有线体的强度相比势必会所有减弱。另外一种可变环为编织获得,编织可变环未经过二次加工,保持了原有缝合线的强度。专利201320307248.3报道了一种尾端含有扣结的编制可变尾环。但由于缝合线线径较细,尾环尺寸相对较小,扣结相对于尾环的尺寸更小,因此扣结的编制操作及其不方便,在工业化生产中,生产量较大,对工人的操作熟练度要求较高。且对于较粗线号,其柔软度较差,在扣结编制过程中,定型效果差,进而使可变环内径大小很难得到理想的临床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缝合线。

2、本公开的一种缝合线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缝合线,包括:

4、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为自由端;

5、围合部,所述围合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并能够通过所述围合部形成被围合区域;

6、环绕部,所述环绕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围合部的另一端,并螺旋环绕所述围合部设置;所述主体部、围合部和环绕部一体成型。

7、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缝合线,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围合部连接于第一连接点,所述围合部与所述环绕部连接于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与第二连接点接触设置。

8、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缝合线,所述环绕部至少环绕所述围合部两圈。

9、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缝合线,所述环绕部螺旋环绕所述围合部时,会形成接触点,所述环绕部被设置为使得所述接触点的数量大于预设值。

10、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缝合线,所述环绕部的另一端的端点远离所述围合部设置。

11、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缝合线,所述环绕部的另一端的端点与所述环绕部与围合部所形成的接触点的长度不小于2mm。

12、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缝合线,所述环绕部的另一端的端点位于所述环绕部的一端附近,并位于主体部的下方。

13、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缝合线,当向环绕部的另一端施加拉力时,所述围合区域的面积能够变小。

14、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缝合线,所述围合区域为圆形时,所述围合区域的直径不大于10mm。

15、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缝合线,所述主体部、围合部和环绕部的至少一个的表面设置有倒刺。



技术特征:

1.一种缝合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围合部连接于第一连接点,所述围合部与所述环绕部连接于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与第二连接点接触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绕部至少环绕所述围合部两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绕部螺旋环绕所述围合部时,会形成接触点,所述环绕部被设置为使得所述接触点的数量大于预设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绕部的另一端的端点远离所述围合部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绕部的另一端的端点与所述环绕部与围合部所形成的接触点的长度不小于2m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绕部的另一端的端点位于所述环绕部的一端附近,并位于主体部的下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线,其特征在于,当向环绕部的另一端施加拉力时,所述围合区域的面积能够变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合区域为圆形时,所述围合区域的直径不大于10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围合部和环绕部中至少一个的表面设置有倒刺。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缝合线,包括:主体部,主体部的一端为自由端;围合部,围合部的一端连接于主体部的另一端,并能够通过围合部形成被围合区域;环绕部,环绕部的一端连接于围合部的另一端,并螺旋环绕围合部设置;主体部、围合部和环绕部一体成型。

技术研发人员:梁莹,张英劭,赵凯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恒生医用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