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04450发布日期:2023-09-02 12:00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心脏病患者年龄的增长和疾病的进展,外周血管及冠状动脉中的斑块会逐渐钙化。这种骨状结构类似物会造成脉管狭窄,降低脉管血流量,最终可能导致脉管完全闭塞。针对脉管钙化病灶,提供了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在治疗时,导管上折叠状态下的球囊被推进至脉管钙化区域;然后用液体对球囊膨胀加压;向球囊中的电极对施加高压脉冲,使电极对放电在液体中产生冲击波;冲击波撞击球囊壁,使钙化斑块破裂;钙化斑块破裂后,球囊可以进一步膨胀以打通脉管。

2、对于已发生严重狭窄病变的脉管,上述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与严重狭窄病变脉管的直径相比,球囊的设计工作直径过大,因此球囊难以在严重狭窄病变脉管中充压至设计工作直径,甚至球囊有可能受到脉管的挤压而破裂,也就难以在严重狭窄病变脉管中进行下一步治疗。例如,严重狭窄病变脉管的直径是0.6mm,而球囊的设计工作直径为2mm,则球囊难以在病变脉管中充压至设计工作直径。

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球囊的设计工作直径与严重狭窄病变脉管的直径相匹配;治疗过程中,将球囊推进至病变位置并充压,通过冲击波使得钙化斑块逐渐破裂,脉管的直径需要逐渐增大;但是与直径增大后的脉管相比,用于匹配严重狭窄病变脉管的球囊的设计工作直径可能过小;因此治疗过程中,需要更换更大直径的球囊以对直径增大后的脉管进行冲击波治疗,增大了治疗难度。例如,严重狭窄病变脉管的直径是0.6mm,初始的球囊的设计工作直径为0.8mm-1.2mm;治疗过程中,脉管的直径逐步增大至2mm,此时初始的球囊无法贴合脉管继续进行治疗,因此需要更换设计工作直径更大的球囊以完成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适用于严重狭窄病变的脉管,治疗过程简便易操作。

2、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包括导管和密封围绕在导管外周的球囊,所述球囊内可填充液体;

3、所述球囊包括

4、导通段球囊;

5、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远端与所述导通段球囊的近端连接;所述连接段的远端直径小于所述连接段的近端直径;

6、二段球囊;所述二段球囊的远端与所述连接段的近端连接;所述二段球囊与所述导通段球囊连通,且所述二段球囊的横截面直径大于所述导通段球囊的横截面直径;

7、所述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导通段球囊区域内的第一电极组件和位于所述二段球囊区域内的第二电极组件;所述第一电极组件被配置为可在所述导通段球囊区域的液体中产生放电电弧;所述第二电极组件被配置为可在所述二段球囊区域的液体中产生放电电弧。

8、使用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治疗发生严重狭窄病变的脉管时,先将直径较小的导通段球囊推进至病变位置,对球囊充压并通过第一电极组件产生的冲击波使钙化斑块破裂;随着脉管直径增大至可匹配二段球囊的设计工作直径,再将设计工作直径较大的二段球囊推进至病变位置,并通过第二电极组件产生的冲击波使钙化斑块破裂;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适用于严重狭窄病变的脉管,并且治疗严重狭窄病变的脉管的过程中,无需更换设计工作直径不同的球囊。



技术特征:

1.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包括导管和密封围绕在导管外周的球囊,所述球囊内可填充液体;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管体外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电极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管体上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位于所述导通段球囊区域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沿导管周向布置;所述第一电极包括位于所述导管周向一端的第一端部,以及位于所述导管周向另一端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电极包括位于所述导管周向一端的第三端部,以及位于所述导管周向另一端的第四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四端部相邻且限定形成第一间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沿导管周向布置;所述第一电极包括位于所述导管周向一端的第一端部,以及位于所述导管周向另一端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电极包括位于所述导管周向一端的第三端部,以及位于所述导管周向另一端的第四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四端部相邻且限定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三端部相邻且限定形成第二间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裹在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外表面的绝缘材质的定位护套;所述定位护套上设置有放电开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一中间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一中间电极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极沿所述导管周向依次间隔布置;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中间电极单元之间具有间隙且构成电极对;所述第一中间电极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具有间隙且构成电极对;当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时,每个所述电极对被配置为可分别在液体中形成放电电弧,以允许电流依次通过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一中间电极单元、所述第二电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管体上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位于所述导通段球囊区域内;所述第一电极组件设置在所述内腔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裹在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外表面的绝缘材质的定位护套;所述定位护套上设置有放电开口;所述放电开口使得所述第一电极的部分露出构成第一放电区;所述放电开口使得所述第一中间电极单元的一部分露出构成第二放电区;所述放电开口使得所述第一中间电极单元的另一部分露出构成第三放电区;所述放电开口使得所述第二电极的部分露出构成第四放电区;所述第一放电区与所述第二放电区构成电极对;所述第三放电区与所述第四放电区构成电极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的供电回路和所述第二电极组件的供电回路被配置为: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包括电连接供电装置的导线;所述供电装置用于为所述第一电极组件提供脉冲电压;所述导管管体上还开设有导线槽;所述导线铺设在所述导线槽内。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用于冠状动脉,所述导通段球囊的设计工作直径是0.6mm-1.5mm,所述二段球囊的设计工作直径是1.5mm-4mm;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装置,包括导管和密封围绕在导管外周的球囊;球囊包括导通段球囊、连接段和二段球囊;连接段的远端与导通段球囊的近端连接;连接段的远端直径小于连接段的近端直径;二段球囊的远端与连接段的近端连接;二段球囊与导通段球囊连通,且二段球囊的横截面直径大于导通段球囊的横截面直径;装置还包括可在导通段球囊区域的液体中产生放电电弧的第一电极组件和可在二段球囊区域的液体中产生放电电弧的第二电极组件。治疗时,先将导通段球囊推进至病变位置,对球囊充压并通过第一电极组件产生的冲击波使钙化斑块破裂;随着脉管直径增大,再将二段球囊推进至病变位置,并通过第二电极组件产生的冲击波使钙化斑块破裂。

技术研发人员:朱备备,江挺益,刘广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润迈德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