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可调节型张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00987发布日期:2023-09-02 09:57阅读:43来源:国知局
角度可调节型张腿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的,特别是角度可调节型张腿器的。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下肢的内收肌群主要由五块肌肉组成,分别为耻骨肌、短收肌、长收肌、大收肌和股薄肌,作用为内收和旋转下肢等。下肢的伸肌肌群则包括臀大肌、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四头肌、股薄肌、胫前肌和趾长伸肌等,作用为外展和后伸大腿等。

2、对于下肢的内收肌群和/或伸肌肌群的肌张力偏高的患者而言,如高危截瘫患者和部分偏瘫患者等,其双下肢无法正常外展,通常需要综合采用药物治疗与物理康复治疗等。其中,物理康复治疗即将紧张的内收肌群进行牵伸。为此,在临床中,常常需要两名治疗师相配合,分别用双手拉住患者的双下肢并向外扳动,以使患者的双下肢在所需角度维持外展状态一段时间。但是,此种方式费时费力,还容易使治疗师的手臂和腰背部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并且,治疗师工作繁忙,时间有限,通常无法随时并长时间为同一名患者进行此操作,而患者家属又通常难以替代治疗师精准完成此操作,很可能因用力过猛或手法不当而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为此,公告号为cn207477664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降低双下肢内收肌群肌张力支架,其可利用绑带ⅰ和绑带ⅱ分别将金属板ⅰ和金属板ⅱ绑在患者的下肢处,再通过调节位于金属板ⅰ和金属板ⅱ之间的支撑杆ⅰ和支撑杆ⅱ的间距,从而代替治疗师以随时帮助患者牵伸双下肢肌群。然而,为了保证患者的双下肢能够充分被充分、稳定地张开且不会自由旋动,患者的双下肢的小腿与大腿之上均不得不安装多组金属板ⅰ和金属板ⅱ。如此设计,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各根绑带ⅰ和绑带ⅱ的拆装以及各组支撑杆ⅰ和支撑杆ⅱ的间距调节较为麻烦,导致患者无法随时自行停止拮抗训练,容易产生抵触情绪;2)患者的双下肢在进行拮抗训练期间始终受到各根绑带ⅰ和绑带ⅱ的束缚,若绑扎较紧则舒适感较差,而若绑扎较松则多组金属板ⅰ和金属板ⅱ很容易松脱;3)无法同步实现膝关节的屈曲角度调节。

4、此外,公告号为cn211750829u的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双下肢内收肌群牵引器则选择直接将其两个束腿套分别安装在患者的膝盖处。然而,如此设计并不能对患者的髋关节和踝关节进行良好的限位,导致患者的双下肢在进行拮抗训练期间很可能因的髋关节和踝关节的转动而偏离所需生理位置。并且,与前者一样,其同样无法同步实现膝关节的屈曲角度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角度可调节型张腿器,可根据所需利用两块限位板将患者的双下肢类似圆规的两条支腿一样以特定角度张开并实现拮抗训练,使用时无任何束带束缚,使用舒适性佳,患者可随时自行开始或停止训练,训练配合度相对较高,整体结构简单,制备成本低廉,能够有效减轻治疗师的物理康复治疗压力。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角度可调节型张腿器,包括座板、支板、限位板和角度调节机构,所述支板固定在座板的顶面,两块所述限位板分别位于座板的上方左右两侧且一端与支板相铰接,两块所述限位板的夹角由安装在座板之上的角度调节机构进行调节。

3、作为优选,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联杆、第一伸缩调节组件和立杆,所述第一伸缩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螺套、第一丝杆和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螺套通过立杆固定在座板的上方,所述第一丝杆与第一螺套相螺纹连接且一端与第一定位块可转动式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与两块限位板之间分别设有联杆,两根所述联杆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板和第一定位块相铰接。

4、作为优选,还包括膝关节支撑机构,两块所述限位板的相背侧分别安装有膝关节支撑机构,所述膝关节支撑机构包括支撑辊和支撑架,所述支撑辊水平设置且可转动式连接在支撑架之上,所述支撑架与限位板相固定。

5、作为优选,所述膝关节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二伸缩调节组件和横杆,所述第二伸缩调节组件包括第二螺套、第二丝杆和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螺套通过横杆与限位板相固定,所述第二丝杆与第二螺套相螺纹连接且一端与第二定位块可转动式连接,所述支撑架与第二定位块相固定。

6、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板之上设有若干个板体通孔,所述横杆之上设有内螺纹孔,所述支撑架与第二定位块之间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式连接。

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伸缩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活动把手,所述第一活动把手安装在第一丝杆的自由端,所述第二伸缩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活动把手,所述第二活动把手安装在第二丝杆的自由端。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9、1)通过在座板的顶面安装支板,并在支板的左右两侧分别铰接一块限位板,可形成梯形支撑结构,同时配合角度调节机构调节两块限位板的夹角大小,从而可根据所需利用两块限位板将患者的双下肢类似圆规的两条支腿一样以特定角度张开并实现拮抗训练,使用时无任何束带束缚,使用舒适性佳,患者可随时自行开始或停止训练,训练配合度相对较高,整体结构简单,制备成本低廉,能够有效减轻治疗师的物理康复治疗压力;

10、2)通过采用第一螺套、第一丝杆和第一定位块共同构成第一伸缩调节组件,同时将第一伸缩调节组件与立杆和联杆相联用,可通过拧动第一丝杆的方式调节两块限位板的夹角大小,操作十分便捷,角度调节精度高;

11、3)通过在两块所述限位板的相背侧分别安装由支撑辊和支撑架所构成的膝关节支撑机构,可在张开患者的双下肢时同步支撑患者的两个膝盖,既能够有效提高拮抗训练期间患者的双下肢的体位稳定性,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同步完成两个膝关节的屈曲训练;

12、4)通过在两组膝关节支撑机构之上分别增设第二伸缩调节组件和横杆,同时利用紧固件分别使两根横杆与所在的限位板可拆卸式连接,便于根据患者的体型实时调节两根支撑辊的高度以及与支板的间距。

13、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角度可调节型张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板(1)、支板(2)、限位板(3)和角度调节机构,所述支板(2)固定在座板(1)的顶面,两块所述限位板(3)分别位于座板(1)的上方左右两侧且一端与支板(2)相铰接,两块所述限位板(3)的夹角由安装在座板(1)之上的角度调节机构进行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可调节型张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联杆(4)、第一伸缩调节组件(5)和立杆,所述第一伸缩调节组件(5)包括第一螺套(51)、第一丝杆(52)和第一定位块(53),所述第一螺套(51)通过立杆固定在座板(1)的上方,所述第一丝杆(52)与第一螺套(51)相螺纹连接且一端与第一定位块(53)可转动式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53)与两块限位板(3)之间分别设有联杆(4),两根所述联杆(4)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板(3)和第一定位块(53)相铰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度可调节型张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膝关节支撑机构,两块所述限位板(3)的相背侧分别安装有膝关节支撑机构,所述膝关节支撑机构包括支撑辊(6)和支撑架(7),所述支撑辊(6)水平设置且可转动式连接在支撑架(7)之上,所述支撑架(7)与限位板(3)相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角度可调节型张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膝关节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二伸缩调节组件(9)和横杆(8),所述第二伸缩调节组件(9)包括第二螺套(91)、第二丝杆(92)和第二定位块(93),所述第二螺套(91)通过横杆(8)与限位板(3)相固定,所述第二丝杆(92)与第二螺套(91)相螺纹连接且一端与第二定位块(93)可转动式连接,所述支撑架(7)与第二定位块(93)相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角度可调节型张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3)之上设有若干个板体通孔,所述横杆(8)之上设有内螺纹孔,所述支撑架(7)与第二定位块(93)之间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式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角度可调节型张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调节组件(5)还包括第一活动把手(54),所述第一活动把手(54)安装在第一丝杆(52)的自由端,所述第二伸缩调节组件(9)还包括第二活动把手(94),所述第二活动把手(94)安装在第二丝杆(92)的自由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角度可调节型张腿器,包括座板、支板、限位板和角度调节机构,所述支板固定在座板的顶面,两块所述限位板分别位于座板的上方左右两侧且一端与支板相铰接,两块所述限位板的夹角由安装在座板之上的角度调节机构进行调节,可根据所需利用两块限位板将患者的双下肢类似圆规的两条支腿一样以特定角度张开并实现拮抗训练,使用时无任何束带束缚,使用舒适性佳,患者可随时自行开始或停止训练,训练配合度相对较高,整体结构简单,制备成本低廉,能够有效减轻治疗师的物理康复治疗压力。

技术研发人员:卢丹婵,王传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省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122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