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肠造口灌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49251发布日期:2023-06-29 19:05阅读:31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涉及肠造口术,具体为一种肠造口灌肠器。


背景技术:

1、肠造口术是用手术的方法使肠腔与腹壁相通,根据造口目的分为,空肠造口,用于肠道营养支持,回肠造口或结肠造口,用于排除粪便;减压肠造口,根据病情可用于肠道任何部位,而肠造口手术最常使用到的则为灌肠器,而肠造口术根据造口持续时间可分为:暂时肠造口,在病情好转后可恢复肠道的连续性;永久肠造口,肠道的连续性不能恢复,根据肠造口形式分为:襻式肠造口、单管肠造口、双管肠造口。

2、肠造口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肠梗阻,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一个技术难题,由于肠造口灌肠的造口开口处没有括约肌,无法自主控制排便,肠造口的粘膜光滑血供丰富,在传统灌肠方法过程中,存在黏膜出血,药液无法起到润滑,软化的粪便作用,存在药液停留时间不足的问题,导致患者肠梗阻,治疗时间延长,保守治疗效果差,存在二次手术,肠坏死风险增加。市面仅有结肠盥洗组建,并且生产厂家有限费用高,非一次性使用器材,患者获取难度大,为了解决肠造口患者灌肠难度大的问题,提出肠造口灌肠器减少出血药液作用不到位,留存时间不足的问题。

3、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肠造口灌肠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肠造口灌肠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肠造口患者灌肠难度大的问题,提出肠造口灌肠器减少出血药液作用不到位,留存时间不足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肠造口灌肠器,包括容器,所述容器前端活动连接有用于导药的引针,所述引针前端活动连接有拧盖,所述拧盖前端设有尖端圆润的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外表面套有用于盖于创口的吸水垫,所述固定管前端设有橡胶头,所述橡胶头开设有十字开口,所述固定管内设有延长管,所述固定管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可控制延长管移动的拇指板。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传统的灌肠器设为两个大体部分,一部分是后端用于放药的容器,另一部则为用于 固定在造口处的固定管,如图1所示,固定管前面呈尖端且圆润状因此可很好的与肠造口贴合,并且在固定管表面套有的吸水垫,可预防在进行灌肠时创口处溢出液体或是有出血状况可及时吸收且可使医护人员直观观测到状况,便于及时做出应急手段,增设的延长管可使灌肠器的使用更加灵活,因患者的创口处距离肠道的位置会因表皮的厚度不同而导致距离不同,使用延长管来调整距离可大大减少患者在操作时创口的不适感,减少对创口处的挤压,也通过表面的刻度让医护人员更容易把控到肠道的距离。

4、进一步地,所述容器外表面设有第一刻度,所述容器内设有用于推动的橡胶块,所述橡胶块一侧固定连接有助推杆,所述助推杆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板。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刻度用于观察药剂在给药时的计量,而用药则是通过推板向内推动橡胶块,在橡胶块排挤药液的作用下将其送至造口内,便于医护人员进行给药。

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管外表面设有第二刻度,所述拧盖材质为丁基胶塞,且长度为12cm~14cm,直径为1.2~1.5cm,开口处:0.2cm。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管外表面设的第二刻度可便于医护人员观察深入造口的深度,使得医护人员在操作时的精准度更高,且在固定管通过石蜡油润滑肠内固定器尖端,从造口开口处插入肠道,只需操作时动作轻柔即可。

8、进一步地,所述吸水垫前端贴有变色纸,用于观察病人造口处是否出血。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吸水垫贴合皮肤的那一面设有变色纸有利于医护人员在进行肠造口术灌肠操作时,观察造口周围是否有液体或血液渗出,为医护人员对操作过程中的紧急情况及时发现并做出应急措施。

10、进一步地,所述拧盖一侧开设有用于连接固定管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内设有橡胶层,所述引针可通过橡胶层穿入固定管。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针可通过前端尖端刺破拧盖的橡胶层进入固定管,同时橡胶层对引针也可起到稳定作用。

12、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管内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拇指板下方通过第二凹槽设有可控制延长管的第一磁铁块,且第一磁铁块为圆环型。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凹槽为拇指板的第一磁铁块提供移动空间,如图4所示,第一磁铁块与第二凹槽均为圆环形此结构有利于在可控制延长管移动的同时不会导致延长管内部的药液外溢,拇指板利用磁性的吸力来控制延长管的移动,方便易操作。

14、进一步地,所述延长管外表面设有可与第一磁铁块相互吸附的第二磁铁块。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长管外表面设有的第二磁铁块可与第一磁铁块相互吸附,达到控制延长管前后移动的作用。

16、进一步地,所述延长管直径小于固定管,所述延长管前端开设有出药口。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长管可从固定管前端橡胶头的十字开口处顶出,便于医护人员根据造口内部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长度,且橡胶材质更有利于延长管顺利顶出。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1、该肠造口灌肠器,将传统的灌肠器设为两个大体部分,一部分是后端用于放药的容器,另一部则为用于固定在造口处的固定管,固定管前面呈尖端且圆润状因此可很好的与肠造口贴合,并且在表面套有的吸水垫贴合皮肤的那一面设有变色纸有利于医护人员在进行肠造口术灌肠操作时,观察造口周围是否有液体或血液渗出,为医护人员对操作过程中的紧急情况及时发现并做出应急措施;

20、2、该肠造口灌肠器,固定管通过石蜡油润滑肠内固定器尖端,从造口开口处插入肠道,只需操作时动作轻柔即可,且尖端的形状更有利于进入创口减少患者在治疗时的不适感。

21、3、该肠造口灌肠器,增设的延长管可使灌肠器的使用更加灵活,因患者的创口处距离肠道的位置会因表皮的厚度不同而导致距离不同,使用延长管来调整距离可大大减少患者在操作时创口的不适感,减少对创口处的挤压,也通过表面的刻度让医护人员更容易把控到肠道的距离。

22、4、该肠造口灌肠器,设置的延长管可从固定管前端橡胶头的十字开口处顶出,便于医护人员根据造口内部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长度,而橡胶材质更有利于延长管顺利顶出,其延长的操作通过拇指板来控制,方便易操作,且移动的同时不会导致延长管内部的药液外溢。



技术特征:

1.一种肠造口灌肠器,包括容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前端活动连接有用于导药的引针(103),所述引针(103)前端活动连接有拧盖(2),所述拧盖(2)前端设有尖端圆润的固定管(3),所述固定管(3)外表面套有用于盖于创口的吸水垫(4),所述固定管(3)前端设有橡胶头(5),所述橡胶头(5)开设有十字开口(6),所述固定管(3)内设有延长管(9),所述固定管(3)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302),所述第一滑槽(302)内设有可控制延长管(9)移动的拇指板(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造口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外表面设有第一刻度(104),所述容器(1)内设有用于推动的橡胶块(105),所述橡胶块(105)一侧固定连接有助推杆(101),所述助推杆(101)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板(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造口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3)外表面设有第二刻度(301),所述拧盖(2)材质为丁基胶塞,且长度为12cm~14cm,直径为1.2~1.5cm,开口处:0.2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造口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垫(4)前端贴有变色纸(7),用于观察病人造口处是否出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造口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拧盖(2)一侧开设有用于连接固定管(3)的第一凹槽(203),所述第一凹槽(203)内开设有穿孔(201),所述穿孔(201)内设有橡胶层(202),所述引针(103)可通过橡胶层(202)穿入固定管(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造口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3)内开设有第二凹槽(303),所述拇指板(8)下方通过第二凹槽(303)设有可控制延长管(9)的第一磁铁块(801),且第一磁铁块(801)为圆环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肠造口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管(9)外表面设有可与第一磁铁块(801)相互吸附的第二磁铁块(90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造口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管(9)直径小于固定管(3),所述延长管(9)前端开设有出药口(901)。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肠造口灌肠器,涉及肠造口术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灌肠工具使用时患者的不适感较高,并且操作时若出现失误而工具本身无法再利用导致器械使用损耗较大的问题。容器前端活动连接有用于导药的引针,引针前端活动连接有拧盖,拧盖前端设有尖端圆润的固定管,固定管外表面套有用于盖于创口的吸水垫,固定管前端设有橡胶头,橡胶头开设有十字开口,固定管内设有延长管,固定管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设有可控制延长管移动的拇指板。该肠造口灌肠器,将传统的灌肠器设为两个大体部分,固定管前面呈尖端且圆润状可与肠造口贴合,吸水垫预防在灌肠时创口处溢出液体,固定管前端呈尖端形状有利于进入创口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技术研发人员:于琴,安礼祺,贺建霞,徐佳乐,高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贺建霞
技术研发日:202212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