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形结构球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35443发布日期:2023-10-25 12:31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形结构球囊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球囊,尤其涉及一种塑形结构球囊,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1、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中,使用切割球囊、棘突球囊、刻痕球囊等球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进行切割或扩张。然而,这些球囊在一次扩张后,它们的切割、棘突、刻痕结构较难回到与球囊的相对初始状态,影响回撤和二次扩张。并且,由于斑块较大阻力的作用,这些球囊不能减轻血管壁受到的切应变,并且遭受较高的斑块压缩率和剥离率。这些球囊的切割、棘突、刻痕结构在管腔斑块病变处扩张时,由于切割、棘突、刻痕结构不能贴住球囊表面,易过度扩张挤压导致狭窄斑块破裂,造成管壁损伤,挤压脱落的细碎斑块在血液中流动还会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形结构球囊, 其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塑形结构球囊,包括球囊和导管,球囊表面轴向凸出设置有塑形结构,所述塑形结构整体为丝条状,塑形结构两端的高度低于中间部位的高度,塑形结构中间部位与两端部位的形状不同。

3、塑形结构为至少两条。

4、导管为双层管状结构,内层导管贯穿球囊与塑形结构远端和球囊远端连接,外层导管与塑形结构近端和球囊近端连接。

5、塑形结构中间部位的丝条形状为三角形、扁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圆弧形、多边形、梯形、梯弧形。

6、塑形结构两端表面设置有刻痕纹理,用以加强两端连接强度。

7、塑形结构两端高度是中间部位高度的1/6至5/6。优选地,塑形结构两端高度是中间部位高度的3/6。

8、优选地,塑形结构中间部位的丝条形状为三角结构,为尖角具有一致高度,最高角为扩张方向。

9、塑形结构中间部位的丝条形状经过处理可以变成两端部位丝条形状。

10、优选地,塑形结构中间部位为三角结构,两端处理为梯弧形。

11、塑形结构中间部位丝条形状变成两端部位丝条形状的处理方式有切削、磨削、打磨、切割、挤压、加热、雕刻、腐蚀。

12、塑形结构在球囊外表面呈直形、斜形、曲形、交叉、螺旋形分布。

13、优选地,塑形结构呈多条轴向直形分布,可提供纵向力以及轴向力的双重约束。

14、塑形结构两端与球囊两端和导管连接固定的方式有加热、挤压、粘接、焊接、套接、环套。

15、球囊有膨胀和收缩两种状态,收缩时球囊上产生凹陷。

16、球囊膨胀状态时,塑形结构在球囊表面,贴住球囊。球囊收缩状态时,塑形结构在球囊收缩的凹陷内。

17、优选地,凹陷数量为2-7个,塑形结构数量与凹陷数量一致。

18、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塑形结构为带有凸起的三维形状,能增加球囊的表面积,又能减少管腔的纵向伸展;塑形结构两端与中间部位的丝条形状不同,使得塑形结构球囊在一次扩张后,塑形结构容易回到与球囊的相对初始状态,不影响回撤和二次扩张,还能使塑形结构能贴住在球囊表面,从而不会对管腔壁过度扩张挤压,避免狭窄斑块破裂、管壁损伤或细碎斑块的挤压脱落。塑形结构更好地贴合球囊和球囊两端肩部,保持与球囊的相对位置,使与导管连接部位的外径减小,减小过度扩张的风险以及为斑块扩张挤压后的体积腾出了更加狭长的轴向空间。



技术特征:

1.一种塑形结构球囊,包括球囊和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1)表面轴向凸出设置有塑形结构(3),所述塑形结构(3)整体为丝条状,塑形结构(3)两端的高度低于中间部位的高度,塑形结构(3)中间部位与两端部位的形状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形结构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形结构(3)为至少两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形结构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2)为双层管状结构,内层导管贯穿球囊(1)与塑形结构(3)远端和球囊(1)远端连接,外层导管与塑形结构(3)近端和球囊(1)近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形结构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形结构(3)中间部位的丝条形状为三角形、扁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圆弧形、多边形、梯形、梯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形结构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形结构(3)在球囊(1)外表面呈直形、斜形、曲形、交叉、螺旋形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形结构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形结构(3)两端表面设置有刻痕纹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形结构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形结构(3)两端高度是中间部位高度的1/6至5/6。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塑形结构球囊,包括球囊和导管,球囊表面轴向凸出设置有塑形结构,塑形结构整体为丝条状,塑形结构两端的高度低于中间部位的高度,塑形结构中间部位与两端部位的形状不同。塑形结构为带有凸起的三维形状,能增加球囊的表面积,又能减少管腔的纵向伸展;塑形结构球囊在一次扩张后,塑形结构容易回到与球囊的相对初始状态,不影响回撤和二次扩张,还能使塑形结构贴在球囊表面,从而不会对管腔壁过度扩张挤压,避免狭窄斑块破裂、管壁损伤或细碎斑块的挤压脱落。塑形结构更好地贴合球囊和球囊两端肩部,保持与球囊的相对位置,使与导管连接部位的外径减小,减小过度扩张风险以及为斑块扩张挤压后的体积腾出更加狭长的轴向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董何彦,胡义平,何嘉莉,师立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辽宁垠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