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药管及临床上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30901发布日期:2023-08-25 00:40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药管及临床上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上药管及临床上药装置。


背景技术:

1、在临床上,较多时候需要对患者体内进行上药,如妇产科或者肛肠科,由于人体特殊的身体构造,患者在上药时,特别是需要对内部进行均匀上药的情况,现有的上药装置在上药或者清洗的过程中,随着活塞的推进,活塞前端会持续有药物或者清洗液体流出,但是活塞的后端缺没有药物或者清洗液体流出,从而导致深处上药过多或者清洗过度,浅处上药不够或者清洁不足,为此,提出一种上药管及临床上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下,现有的上药装置在上药或者清洗时容易出现深处上药过多或者清洗过度,而浅处上药不够或者清洁不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上药管及临床上药装置。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上药管,所述上药管内部中空,且侧壁设置有若干均匀排列的喷药孔,所述上药管一端设置有连接头,内部设置有喷药管以及若干喷药支管,所述喷药管上端连通连接头,所述若干喷药支管与所述若干喷药孔一一对应,所述喷药支管一端与喷药管连通,另一端与喷药孔连通。本上药管在实际使用时,伸入到患者体内,在对患者进行上药时,药物会通过上要管内部的喷药管以及喷药支管流到喷药孔,从而对患者进行上药。本上药管的各个喷药孔通过喷药管以及喷药支管彼此连通,从而在上药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局部流出药物多,局部流出的药物少,进而避免了上药不均匀,同时上药过程中,上药管尽量与患者皮肤贴合,为此药物流出时,能更好的与患者皮肤接触,为此上药管的直径不可过小,为此在上要管内部设置喷药管和喷药支管,从而保证注射完毕不会有过多的药物保留在上药管内,而导致药物浪费。

4、进一步的,所述喷药支管从喷药管连通处向上药管的自由端方向倾斜,且所述喷药支管与喷药管连通处夹角为60°~90°。优选为60°,在进行注射上药时,药物流向与喷药支管的方向一致,不会产生阻力,从而使得注射更为省力。

5、进一步的,所述喷药支管直径大于喷药孔的直径。喷药孔处受到的压力更大,药物在喷药孔流出的速度更快,从而药物能更好的刺激患者患处,有利于上药。

6、进一步的,所述上药管的自由端设置为半球状。在对患者进行上药时,上药管需要伸进患者体内,将上药管的下端设置为半球状在进入患者体内时更为平缓,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同时下端头部圆润,在进入时更顺滑,不会给患者带来不好的体验。

7、一种上药管及临床上药装置,包括注射筒以及如上所述的上药管,所述注射筒包括上药推杆、储药筒以及上药活塞,所述储药筒设置有注射头,所述注射头与所述上药管的连接头可拆卸连接,优选为螺旋连接。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不仅可以用于上药也可以用作清洗,首先将本装置的上药管塞进患者体内合适位置,然后将装好药物或者清洗液体的储药筒通过其注射头与连接头连接,随后将药物或者清洗液体注入患者的体内,实现上药或者清洗。本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在对患者进行上药或者清洗的过程中,患者深处上药过多或者清洗过度,浅处上药不够或者清洁不足的问题。

8、进一步的,所述注射头外侧壁设置外螺纹,所述连接头内部设置与注射头匹配的内螺纹。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当上药管伸入到合适的位置后,再将储药筒的注射头旋进连接头内,进行注射,操作方便。

9、进一步的,所述储药筒采用半透明的塑料材质,并在外侧壁设置刻度线。在使用时根据需要注射合适剂量的药物,从而使得注射药物的剂量更加精确。

1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的上药管,有效的解决了在对患者进行上药或者清洗的过程中,患者深处上药过多或者清洗过度,浅处上药不够或者清洁不足的问题。

12、(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上药组件上药管放入患者体内,在将储药筒与之连接,操作简单,同时也不会给患者带来不适的体验。



技术特征:

1.一种上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药管(8)内部中空,且侧壁设置有若干喷药孔(5),所述上药管(8)一端设置有连接头(6),内部设置有喷药管(9)以及若干喷药支管(7),所述喷药管(9)上端连通连接头(6),若干所述喷药支管(7)与若干所述喷药孔(5)一一对应,所述喷药支管(7)一端与喷药管(9)连通,另一端与喷药孔(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喷药支管(7)从喷药管(9)连通处向上药管(8)的自由端方向倾斜,且所述喷药支管(7)与喷药管(9)连通处夹角为 60°~ 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喷药支管(7)直径大于喷药孔(5)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药管(8)的自由端设置为半球状。

5.一种临床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射筒以及如权利要求 1~4 中任意一条所述的上药管(8),所述注射筒包括上药推杆(1)、储药筒(2)以及上药活塞(3),所述储药筒设置有注射头(4),所述注射头(4)与所述上药管(8)的连接头(6)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临床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头(4) 外侧壁设置外螺纹,所述连接头(6)内部设置与注射头(4)匹配的内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临床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筒(2)采用半透明的塑料材质,并在外侧壁设置刻度线。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上药管及临床上药装置,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解决了上药部位深处上药过多,浅处上药不够的问题,本技术包括上药管和储药筒,上药管内部中空,且侧壁设置有若干均匀排列的喷药孔,上药管一端设置有连接头,内部设置有喷药管以及若干喷药支管,喷药管上端连通连接头,若干喷药支管与所述若干喷药孔一一对应,喷药支管一端与喷药管连通,另一端与喷药孔连通,注射筒包括上药推杆、储药筒以及上药活塞,储药筒设置有注射头,注射头与上药管的连接头可拆卸连接。本技术在实际使用时,有效的解决了上药部位深处上药过多,浅处上药不够的问题,同时也不会给患者带来不好的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李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油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江油市妇幼保健院)
技术研发日:2022122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