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的压脉止血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77555发布日期:2023-04-26 22:06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调节的压脉止血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压脉止血带,具体为一种便于调节的压脉止血带。


背景技术:

1、在医疗中,护士在找静脉输液或采血的时候有一个橡皮管勒紧的,使血量充盈然后静脉显现的,那根管子叫压脉带,又叫止血带,止血带压扎不当,扎止血带时间过长,会使水分从血管内向组织间转移,大分子物质和大颗粒却不能滤过,血液发生浓缩,实验证实,止血带压力过大或止血时间过长,可使纤溶性增强或加速血小板的激活。

2、在静脉穿刺前,医护人员通常在患者穿刺处的压脉止血带进行打结,以减缓该处静脉血液回流,使局部血管充盈便于穿刺成功,同时可便于抽取足够的静脉血,但是现有的压脉止血带都是有医护人员手动进行打结,而且压脉止血带在打结时,打结处还会出现松动,从而导致压脉止血带打结的松紧度过松,从而会导致静脉血液回流,医务人员还需将压脉止血带重新打结,从而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3、因此,需要对压脉止血带进行设计改造,有效的防止压脉止血带都是有医护人员手动进行打结,而且压脉止血带在打结时,打结处还会出现松动,从而导致压脉止血带打结的松紧度过松,从而会导致静脉血液回流,医务人员还需将压脉止血带重新打结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节的压脉止血带,具备了调节压脉止血带松紧度的优点,解决了压脉止血带都是有医护人员手动进行打结,而且压脉止血带在打结时,打结处还会出现松动,从而导致压脉止血带打结的松紧度过松,从而会导致静脉血液回流,医务人员还需将压脉止血带重新打结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节的压脉止血带,包括压脉止血带本体,所述压脉止血带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型块,所述u型块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板,所述u型块的两侧均开设有方槽,所述方槽的内部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内侧延伸至u型块的内部,所述移动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移动块的外侧延伸至u型块的两侧,所述移动块顶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侧横向固定连接有拉板,所述u型块的两侧设置有限位组件。

3、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内侧和u型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背面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前端贯穿至连接块的前侧,所述连接块和限位杆滑动连接。

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三角块,所述三角块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限位板的前侧开设有与三角块配合的三角槽,所述三角块的表面和三角槽的内壁接触。

5、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前端和限位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后端和卡块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和卡块配合使用。

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u型块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顶部贯穿至拉板的顶部,所述滑杆和拉板滑动连接,所述滑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一拉簧,所述第一拉簧的顶部和拉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簧的底部和u型块的顶部固定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方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顶部贯穿至移动块的顶部,所述圆杆的顶部和方槽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圆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二拉簧,所述第二拉簧的顶部和移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簧的底部和方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前侧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背面和限位杆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把手的形状为半圆形,所述把手和限位杆配合使用。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0、1、本实用新型由拉板移动带动连接块、压板和移动块向下移动,移动块移动带动三角块卡块和限位杆向下移动,三角块与三角槽接触时会使卡块一直承受第一弹簧的弹力,从而使三角块就可以一直和三角槽接触,压板移动使其对压脉止血带本体进行限位,替代现有利用对压脉止血带本体打结的方式,从而达到了调节压脉止血带松紧度的优点,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11、2、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板和限位杆的相互配合,能够让限位杆移动使其与限位板接触,从而使拉板向下移动带动连接块向下移动,连接块移动带动压板向下移动,压板移动带动移动块向下移动,压板移动使其对压脉止血带本体进行限位,从而达到了对压脉止血带本体限位的优点。

12、3、本实用新型通过卡块、三角块和三角槽的相互配合,能够让限位杆向后侧移动带动卡块向后侧移动,卡块移动带动三角块向后侧移动,三角块移动使其进入到三角槽的内部,从而达到了对压脉止血带本体限位的优点。

13、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弹簧,能够让卡块一直承受第一弹簧的弹力,从而使三角块就可以一直和三角槽接触,从而提高了压板在对压脉止血带本体限位时的稳定性,从而避免了压脉止血带本体在卡紧时与齿板脱离。

14、5、本实用新型通过滑杆和第一拉簧的相互配合,能够让拉板可以一直承受第一拉簧的拉力,从而使拉板可以带动连接块、压板和移动块一直向下移动,从而使压板可以一直对压脉止血带本体进行压紧。

15、6、本实用新型通过圆杆和第二拉簧的相互配合,能够提高了移动块移动时的稳定性,避免了移动块在移动时带动连接块、拉板和压板出现晃动的情况,从而导致压板无法有效的对压脉止血带本体进行卡紧,通过第二拉簧,能够让压板一直承受第二拉簧的拉力,从而让压板一直和压脉止血带本体接触。

16、7、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把手的形状设置为半圆形,能够增大使用者和限位杆的接触面积,从而导致使用者在拉动限位杆时出现滑动的情况,从而导致限位杆在移动时移动效率较慢,从而降低了限位杆的移动速度。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调节的压脉止血带,包括压脉止血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脉止血带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型块(2),所述u型块(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板(3),所述u型块(2)的两侧均开设有方槽(4),所述方槽(4)的内部设置有移动块(5),所述移动块(5)的内侧延伸至u型块(2)的内部,所述移动块(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压板(6),所述移动块(5)的外侧延伸至u型块(2)的两侧,所述移动块(5)顶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的内侧横向固定连接有拉板(8),所述u型块(2)的两侧设置有限位组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压脉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9)包括限位板(901),所述限位板(901)的内侧和u型块(2)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7)背面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杆(902),所述限位杆(902)的前端贯穿至连接块(7)的前侧,所述连接块(7)和限位杆(902)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压脉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902)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卡块(903),所述卡块(90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三角块(904),所述三角块(904)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限位板(901)的前侧开设有与三角块(904)配合的三角槽(905),所述三角块(904)的表面和三角槽(905)的内壁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压脉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902)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906),所述第一弹簧(906)的前端和限位板(901)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906)的后端和卡块(903)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906)和卡块(903)配合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压脉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块(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杆(907),所述滑杆(907)的顶部贯穿至拉板(8)的顶部,所述滑杆(907)和拉板(8)滑动连接,所述滑杆(907)的表面套设有第一拉簧(908),所述第一拉簧(908)的顶部和拉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簧(908)的底部和u型块(2)的顶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压脉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槽(4)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圆杆(10),所述圆杆(10)的顶部贯穿至移动块(5)的顶部,所述圆杆(10)的顶部和方槽(4)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圆杆(10)的表面套设有第二拉簧(11),所述第二拉簧(11)的顶部和移动块(5)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簧(11)的底部和方槽(4)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压脉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7)的前侧设置有把手(12),所述把手(12)的背面和限位杆(902)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把手(12)的形状为半圆形,所述把手(12)和限位杆(902)配合使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的压脉止血带,包括压脉止血带本体,所述压脉止血带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型块,所述U型块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板,所述U型块的两侧均开设有方槽,所述方槽的内部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内侧延伸至U型块的内部。本技术由拉板移动带动连接块、压板和移动块向下移动,移动块移动带动三角块卡块和限位杆向下移动,三角块与三角槽接触时会使卡块一直承受第一弹簧的弹力,从而使三角块就可以一直和三角槽接触,压板移动使其对压脉止血带本体进行限位,替代现有利用对压脉止血带本体打结的方式,从而达到了调节压脉止血带松紧度的优点,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赫,邹建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明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