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清洗车

文档序号:35958212发布日期:2023-11-08 20:17阅读:29来源:国知局
内窥镜清洗车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窥镜清洗车。


背景技术:

1、作为以往的搬运内窥镜的车,如专利文献1所示,考虑过在向内窥镜室移动时或保管时等能够安全且清洁地处置内窥镜的医疗用电气设备装载车。该医疗用电气设备装载车具有保持内窥镜的窥镜挂钩,并具备加热部件、保温部件和烘干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加热部件使保持于该窥镜挂钩的内窥镜的周围的温度上升,所述保温部件将内窥镜的周围保持在预先设定的温度,所述烘干部件除去内窥镜的周围的湿气。

2、另一方面,日本消化器内窥镜技师会的安全管理委员会推荐内窥镜从患者的体腔内拔出后马上清洗的床边清洗。

3、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医疗用电气设备装载车的目的在于直到使用时为止将内窥镜保持在合适的状态,完全未考虑使用后的床边清洗。按照这样的以往的搬运内窥镜的车,其安全且清洁地处置使用前的内窥镜,未考虑如何对使用后的内窥镜进行包含床边清洗在内的处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958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其主要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床边清洗和内窥镜的搬运的车。

2、即,本发明的内窥镜清洗车用于搬运内窥镜,所述内窥镜具有插入体腔内的插入部和操作该插入部的操作部,所述内窥镜清洗车具有:承载部,承载收容有清洗液的收容袋;以及保持部,在所述承载部的上方保持所述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被保持于所述保持部,且所述插入部处于浸泡在所述收容袋内的所述清洗液中的状态。

3、如果是这样的内窥镜清洗车,则从患者的体腔内拔出内窥镜后马上将内窥镜的操作部保持于保持部,且插入部处于浸泡在收容袋内的清洗液中的状态,由此能够高效地进行内窥镜的床边清洗。此外,由于能够在该状态下将使用后的内窥镜向清洗室搬运,所以能够安全地进行使用后的内窥镜的搬运,而且能够高效地进行清洗室中的内窥镜的清洗。

4、作为所述保持部的具体实施方式,优选所述保持部具有钩挂所述操作部的一个或多个挂钩部。

5、如果是该结构,则仅仅将操作部钩挂于挂钩部即可,能简化保持操作部的作业。

6、在具有多个挂钩部的结构的情况下,有可能因钩挂于这些挂钩部的操作部彼此干扰而难以钩挂或钩挂后变得不稳定。为了解决该问题,优选所述多个挂钩部构成为在钩挂多个所述操作部的状态下,彼此相邻的所述操作部彼此不同地配置。

7、优选所述保持部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

8、如果是该结构,则在清洗内窥镜清洗车后,容易知道在保持部中的眼睛难以看到的部分(例如背面)是否残留有污垢,能够使保持部保持清洁。

9、为了防止插入部在浸泡于收容袋内的清洗液中的状态下破损,优选在所述承载部中的所述收容袋下方设置有衬垫部件。

10、存在有收容袋因插入部而破损且清洗液从收容袋漏出的可能性。因此,优选本发明的内窥镜清洗车还具备防漏盒,所述防漏盒设置在所述收容袋与所述承载部之间,收容所述收容袋的下部。

11、为了容易清洗所述防漏盒,优选所述防漏盒设置有收容所述收容袋的下部的防漏用袋,且所述防漏盒设置成相对于所述承载部可装拆。

12、优选本发明的内窥镜清洗车还具备在搬运时被握持且设置在行进方向后方的把手部,所述把手部和所述保持部设置在相同侧。

13、如果是该结构,则由于保持部和把手部设置在相同侧,所以在搬运时能够使内窥镜稳定。

14、优选本发明的内窥镜清洗车具有:上部框架部,安装所述收容袋的上部;以及连接框架部,设置在所述上部框架部与所述承载部之间,所述上部框架部与承载部之间是空着的。

15、如果是该结构,则能够从上部框架与承载部之间看到收容袋及其内部,能够确认内窥镜的插入部的状态等。

16、按照上述的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进行床边清洗和内窥镜的搬运的车。



技术特征:

1.一种内窥镜清洗车,用于搬运内窥镜,所述内窥镜具有插入体腔内的插入部和操作该插入部的操作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清洗车,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清洗车,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清洗车,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清洗车,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清洗车,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清洗车,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清洗车,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清洗车,其特征在于,具有: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清洗车。所述内窥镜清洗车是能够进行床边清洗和内窥镜的搬运的车,用于搬运具有插入体腔内的插入部(Z1)和操作插入部(Z1)的操作部(Z2)的内窥镜(Z),并具有:承载部(2),承载收容有清洗液的收容袋(B1);以及保持部(3),在承载部(2)的上方保持操作部(Z2),操作部(Z2)被保持于保持部(3),且插入部(Z1)处于浸泡在收容袋(B1)内的清洗液中的状态。

技术研发人员:池田宜央,藤本邦弘,森脇留美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立大学法人爱媛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