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机模型的传热流体寿命和质量估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07519发布日期:2024-01-23 12:37阅读:21来源:国知局
基于计算机模型的传热流体寿命和质量估计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1、通常,某些系统可以在需要冷却和/或加热一个或多个系统组件以获得或保持特定温度的情况下利用传热流体。例如,这些流体可以作为中间物,以接收或提供热能给过程或系统的一部分,并传递和/或储存热能给过程或系统的另一部分。当传热流体的性能达不到预期时,可能对系统产生有害影响,例如对机器或设备寿命和/或系统生产率的不利影响。有故障的传热流体也会消耗不必要的故障检修资源。

2、某些常规技术可以使用基于传感器的系统、流体质量测量系统和/或某些计算机应用来评估传热流体。然而,这种传统技术不准确和/或不能提供有意义的信息。此外,某些常规过程可负面地影响用户体验并消耗不必要的计算资源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特定实施例包括计算机实现的方法、非暂时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系统,其旨在提高现有的基于硬件的流体质量测量系统和特定计算机应用的准确度。例如,一些实施例通过经由计算机模型生成传热流体的流体寿命(在本文中也称为“流体预期寿命”(fle)、剩余寿命或流体寿命)的估计值和/或指示传热流体的质量或状况的评分(在本文中也称为“流体状况评分”(fcs)、“流体质量评分”和“流体分析评分”)等来提高这些技术的准确度。在一些实施例中,从计算机存储器中的数据仓储访问历史数据。该历史数据可以对应于广泛的样品分析档案,其指示各种传热流体样品及其参数(例如,高分子量化合物和低分子量化合物、湿量值、酸值、不溶性固体值、可溶性固体值、粘度、不透明度、颜色、传导性吸光度等)和模式或历史传热流体样品之间的其他学习关系,其可以用于流体寿命或质量的估计。例如,可以检测到当关键参数值超过特定阈值时,流体质量差或没有流体寿命剩余的模式。因此,当分析新的传热流体并且关键参数超过该参数的特定阈值时,则可以预测流体质量是差的。

2、相对于现有技术,附加实施例还改进了人机交互、用户界面和用户体验(例如,经由较少的钻取、历史绘图、趋势线和更直观的用户界面特征)以及计算机资源消耗(例如,存储器消耗和cpu瓶颈)。本文描述了其他优点、实施例、改进等。

3、提供本概述以便以简化的形式介绍将在以下详细描述中进一步描述的一些概念。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不旨在标识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计算机实现的方法,包括:接收与传热流体相关联的第一数据;从计算机存储器中的数据仓储访问与多个传热流体样品相关联的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括与所述多个传热流体样品中的每一个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不包括所述第一数据;使用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经由计算机模型生成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所述传热流体的剩余寿命的估计或指示所述传热流体的状况的评分;以及响应于所述生成,生成指示以下中的至少一个的用户界面元素:所述传热流体的剩余寿命或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或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中的至少一者包含选自由以下各项组成的参数值群组的至少一个参数值:比重值、色值、高沸点化合物值、碱值、值、不透明度值、低沸点化合物值、ph值、水分含量值、吸光度值、酸值、溴指数值、不溶性固体值、降解值、粘度值、残炭值、自燃温度值、闪点值、不可蒸发含量值、电导率值、污染值、操作温度值、运行时间值和混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参数,并且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参数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共享至少一个参数属性,并且其中所述剩余寿命的估计或所述评分中的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地基于确定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参数的值是否超过与所述多个传热流体样品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预定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估计或所述评分中的至少一者进一步基于对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参数进行加权,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参数基于从所述多个传热流体样品导出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参数,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参数的值是否落入指定范围内,其中,所述剩余寿命的估计或所述评分中的至少一者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确定来生成的;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确定,生成指示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参数的值是否落入所述指定范围内的第二用户界面元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计算机模型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机器学习模型或统计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数据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值不满足阈值,生成指示维护所述传热流体的指令的建议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剩余寿命的估计和所述评分与传热流体提供过程热的间接传递的能力相关联,并且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生成与所述传热流体相关联的至少一个参数的历史趋势数据;响应于所述历史趋势数据的生成,使得在图处显示所述历史趋势数据和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参数的标识符;以及使得在所述图处呈现指示符,所述指示符指示采取特定维护动作的时间点。

10.一个或多个其上实施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来生成流体寿命估计,所述第一数据与传热流体相关联,所述第二数据从计算机存储器中的数据仓储访问,所述第二数据与多个传热流体样品相关联;以及利用所述流体寿命估计来生成至少部分地指示所述传热流体的剩余寿命的用户界面元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流体寿命估计的生成基于使用与所述多个传热流体样品相关联的所述第二数据和与所述传热流体相关联的所述第一数据作为到计算机模型的输入而发生。

12.一种计算机化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存储存储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计算机存储器中的数据仓储访问与多个传热流体样品相关联的第一数据,所述多个传热流体样品中的每个传热流体样品与第一多个参数相关联;将所述第一数据转换成第一组特征向量并且在向量空间中映射所述第一组特征向量,所述第一组特征向量中的每个特征向量表示对应的传热流体样品和所述第一多个参数;接收与传热流体相关联的第二数据;将所述第二数据转换为第二特征向量,并将所述第二特征向量映射到所述向量空间中;经由一个或多个机器学习模型计算所述向量空间中的所述第一组特征向量中的至少一个特征向量与所述第二特征向量之间的距离;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计算,估计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所述传热流体的流体寿命或状况评分;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计算,生成指示所述流体寿命或状况评分中的至少一个的用户界面元素。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多个参数包括从由以下各项组成的参数值群组中选择的至少两个参数值:高沸点化合物值、碱值、低沸点化合物值、不透明度值、色值、电导率值、吸光度值、水分含量值、ph值、酸值、不溶固体值、溴指数值、粘度值、残炭值、比重值、闪点值、不可蒸发含量值、污染值、自燃温度值、操作温度值、运行时间值和混合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括第二多个参数,并且其中所述距离至少部分地基于在所述第二特征向量中指示的所述第二多个参数的值相对于在所述第一组特征向量的另一特征向量中指示的所述第一多个参数的其他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估计还基于使用所述多个热流体传递样品训练所述机器学习模型。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计算机存储存储器具有存储在其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一种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流体寿命或状况评分中的所述至少一个超过阈值,生成指示维护所述传热流体的指令的建议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流体寿命指示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者:所述传热流体剩余寿命的估计或指示所述传热流体将失效的时间点的估计。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计算机存储存储器具有存储在其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一种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流体寿命或状况评分中的至少一个超过阈值,生成建议更换所述传热流体的至少一部分的建议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计算机存储存储器具有存储在其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一种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生成与所述传热流体相关联的至少一个参数的历史趋势数据;以及响应于生成所述历史趋势数据,使得显示所述历史趋势数据和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参数的标识符。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计算机存储存储器具有存储在其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一种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提示用户获得样品盒以引起在其操作系统中提取所述传热流体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数据的接收基于所述提示而发生。


技术总结
各种实施例涉及改进现有的基于硬件的流体质量测量系统和特定计算机应用的准确度。例如,一些实施例通过经由计算机模型产生传热流体的流体寿命的估计值和/或指示传热流体的质量的评分等来提高这些技术的准确度。附加实施例还相对于现有技术改进了人机交互、用户界面和计算机资源消耗。

技术研发人员:马克·格雷戈里·布鲁克斯,康拉德·E·甘布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伊士曼化工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