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托法替布纳米微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序号:34181275发布日期:2023-05-17 09:02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托法替布纳米微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医药,尤其涉及一种托法替布纳米微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斑秃(aa)是一种常见的、复发和缓解的自身免疫性脱发状况,通常认为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情绪紧张和内分泌等因素有关。从单个斑块到多斑斑块,再到整个头皮毛发的脱落(称为全秃[at]),以及头皮和体毛的完全脱落(称为普秃[au])。斑秃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1%~0.2%,1.7%~2.0%的人群在一生中会经历斑秃。儿童和成人均可发病,虽然3岁以内的儿童发病并不常见,但大多数患者均较年轻。30%~50%的斑秃患者在1年内可自行痊愈,但仍有14%~25%的患者病情会不断恶化,甚至会发展为全秃或普秃。目前斑秃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局部外用或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及局部刺激治疗。还可以通过系统治疗包括口服糖皮质激素或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或硫唑嘌呤。许多参与斑秃发病机制的炎症反应都通过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蛋白激活因子(jak-stat)通路共同信号转导,其中促炎因子如干扰素-c(ifn-c)和白细胞介素-15(il-15)激活jak。通过jak抑制剂阻断这一途径是一种新的治疗靶点。

2、托法替布是一种口服的janus激酶抑制剂(jak),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炎活性。给药后,托法替布与jak结合,阻止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的激活。这可能减少促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如白细胞介素(il)-6、-7、-15、-21、干扰素-α和-β,并可能防止炎症反应和某些免疫疾病引起的炎症所致的损害。托法替布主要抑制jak1及jak3,轻度抑制jak2,从而抑制依赖jak/stat通路的相关因子,如ifn-γ、il-6及il-15等信号转导,阻断细胞内信号转导,抑制免疫细胞激活和t细胞介导的炎症性疾病。目前已被fda批准用于对甲氨蝶呤疗效不足或对其无法耐受的中度至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成年患者的治疗。近年来,有研究认为它可以诱导或促进人体的毛发生长,同时改善头皮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给,使毛囊重新生长,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秃发、脱发,是治疗秃发、脱发安全有效的方法。传统的托法替布治疗方法主要有口服和局部涂抹两种方式。但托法替布经口服给药后,在0.5~1小时内就会达到血浆药物浓度峰值,清除半衰期也仅仅只有3小时,且易发生鼻咽炎,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胃肠道反应,恶心等多种不良反应。局部给药需每天涂抹并按摩以促进吸收,长期使用患者的顺应性不好,给药剂量也不确定。因此,使用静电喷雾技术将托法替布制成纳米粒,并将其封装在可溶性微针中,纳米粒可以解决托法替布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短的问题,微针解决涂抹病人顺应性低和口服的副作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托法替布纳米微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制得的托法替布纳米微针制剂以微针的途径递送药物,可以直接穿过角质层,到达真皮部位,直接作用于毛囊细胞,尽快发挥疗效。

2、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托法替布纳米微针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将托法替布、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溶剂混合后进行电喷,得到电喷纳米粒;

5、将透明质酸、白芨多糖和水混合,得到针体溶液;

6、将所述针体溶液和电喷纳米粒混合,得到基质溶液;

7、利用微针模具将所述基质溶液成型后涂覆聚乙烯醇溶液,进行干燥,得到所述托法替布纳米微针制剂。

8、优选地,所述托法替布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质量比为1:3~1:7。

9、优选地,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50000。

10、优选地,所述电喷的推注速度为0.1~1mm/min,电压为15~25v,接收距离为7~8cm。

11、优选地,所述针体溶液中白芨多糖的质量分数为15~20%,透明质酸的质量分数为10~15%。

12、优选地,所述聚乙烯醇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25%。

13、优选地,所述涂覆的厚度为0.30~0.50mm。

14、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托法替布纳米微针制剂。

15、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托法替布纳米微针制剂在制备防脱发剂中应用。

1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托法替布纳米微针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托法替布、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溶剂混合后进行电喷,得到电喷纳米粒;将透明质酸、白芨多糖和水混合,得到针体溶液;将所述针体溶液和电喷纳米粒混合,得到基质溶液;利用微针模具将所述基质溶液成型后涂覆聚乙烯醇溶液,进行干燥,得到所述托法替布纳米微针制剂。

17、本发明制得的托法替布纳米微针制剂是一种可溶性微针,能够使药物穿透皮肤角质层,将药物递送入真皮层,直接作用于毛囊细胞,尽快发挥疗效。相较于药膏、皮肤贴剂等传统经皮给药技术和注射给药,可溶性微针给药技术更高效,药物种类更丰富,并且微针在皮下的长度不触及皮肤痛觉神经末梢,不引起疼痛,可溶性微针的刺入深度也不损伤毛细血管网,细菌感染机率大大降低。微针给药后,皮肤表皮只有微米级别的伤口,在24~48h内即可愈合。在实际使用中可溶性微针不需专人操作,保存条件相对温和。



技术特征:

1.一种托法替布纳米微针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法替布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质量比为1:3~1: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500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喷的推注速度为0.1~1mm/min,电压为15~25v,接收距离为7~8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溶液中白芨多糖的质量分数为15~20%,透明质酸的质量分数为10~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2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覆的厚度为0.30~0.50mm。

8.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托法替布纳米微针制剂。

9.权利要求8所述的托法替布纳米微针制剂在制备防脱发剂中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托法替布纳米微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制得的托法替布纳米微针制剂是一种可溶性微针,能够使药物穿透皮肤角质层,将药物递送入真皮层,直接作用于毛囊细胞,尽快发挥疗效。相较于药膏、皮肤贴剂等传统经皮给药技术和注射给药,可溶性微针给药技术更高效,药物种类更丰富,并且微针在皮下的长度不触及皮肤痛觉神经末梢,不引起疼痛,可溶性微针的刺入深度也不损伤毛细血管网,细菌感染机率大大降低。微针给药后,皮肤表皮只有微米级别的伤口,在24~48h内即可愈合。在实际使用中可溶性微针不需专人操作,保存条件相对温和。

技术研发人员:张维芬,赵岩岩,郭新东,张竞竞,马伟元,曲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潍坊医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