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纺织品抗菌,具体为一种纺织品无害抗菌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1、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德国科学家霍希尔于1800年发现,又称为红外热辐射。红外线辐射到物体时,被物体吸收,使物体温度升高,称为增温效应。红外线可以使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温度相应增高,促进人体血液的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人的健康。远红外纺织品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功能性纺织品,用一种陶瓷粉末经纳米加工,然后融入纺丝原液中纺成纤维,具有活化组织细胞,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增进免疫力,加强新陈代谢、抑菌、防霉等功能,但因其生产难度大、生产成本高、必须单品种大批量生产、无法满足多品种低成本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纺织品无害抗菌生产工艺,解决了现有的远红外纺织品生产难度大、生产成本高、必须单品种大批量生产、无法满足多品种低成本的要求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纺织品无害抗菌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5、将纺织品放入物理波功能仓中,对纺织品通过红外线以及太赫兹波对纺织物进行抗菌防霉处理2至5小时。
6、优选的,所述物理波功能仓由舱体以及可拆卸底座组成。
7、优选的,所述舱体的左内壁、右内壁、上内壁以及后内壁均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风扇以及混合物理波集成件。
8、优选的,所述舱体后侧壁内部的支撑架内部设置有可闭合窗。
9、优选的,所述混合物理波集成件的内部交叉排列有a物理波发生组以及b物理波发生组。
10、优选的,一个所述a物理波发生组由两个a物理波发生组件组成,一个所述b物理波发生组由一个b物理波发生组件组成。
11、优选的,所述b物理波发生组件发生的红外波波长为15微米到150微米,所述a物理波发生组件产生的太赫兹波波长为1.5微米到15微米。
12、优选的,所述可拆卸舱体底座由上层固定板、连接架以及底座底板组成,所述底座底板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底座转盘,所述底座转盘与上层固定板之间为转动连接。
13、工作原理:采用红外线和太赫兹波可调混合辐射技术,根据不同纺织材料如涤纶、锦纶、粘胶、棉等的分子特性,并根据要达到的功能如抗菌、防霉、除甲醛等功能。输入可调制的不同频宽、峰谷的波频及功率信号,由物理波混合集成件中的两组不同波频发生组件a和b产生相应的红外线和太赫兹波作用于空间内的纺织品,使其产生辐射能量吸收,材料分子内化合键,如碳氧键、碳碳键的伸缩振动频率和骨格振动频率,以及原子核或电子的运动发生转动和振动跃迁。持续一定时间,使材料的分子内能改变与提高。材料分子的振动波频与要针对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念珠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霉菌如黑曲霉菌、球毛壳菌,绳状青霉菌等的生物特性波频接近。当后期细菌附着于材料后,因两者的分子振动波长基本一致而产生共振,细菌内水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振动与材料分子的振动频率逐渐趋同,因材料的内能较高,并且材料与细菌的质量比巨大,从而使细菌内分子产生受迫剧烈振动,细菌内水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振动产生由内而外的热量,就像微波炉效应使蛋白质凝固及水分子膨胀、破坏了细菌和病毒的去氧核糖核酸(dna)及核糖核酸(rna)使其无法复制及合成、细菌的细胞膜破裂,水分养分流失,细菌枯萎凋亡、此方法对材料作用能量适中无损伤,又达到了抗菌、防霉、的功能,加工过程中物理波能量使材料保持30到60度的温度数小时,有效地让材料内含有的甲醛蒸发出来并通过舱内风扇和舱门通风口的对流将甲醛排出、起到除甲醛的作用。
14、(三)有益效果
1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纺织品无害抗菌生产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该抗菌生产工艺不需要任何助剂添加就能实现除甲醛、抗菌、防霉、驱螨、远红外发射、驱蚊等多种功能效果,生产加工工序简单,无重金属、化学有害物质残留,并且效果持久均匀。
17、2、采用红外线和太赫兹波可调混合辐射技术,能够朝纺织物中发射两种不同波频的物理波,并储存能量至纺织品中,从而使接触到纺织品的细菌内分子产生受迫剧烈振动,细菌内水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振动产生由内而外的热量,使得细菌灭活,此装置对材料作用能量适中无损伤,又达到了持久均匀的抗菌、防霉功能。
18、3、该生产工艺在加工过程中物理波能量使材料保持30到60度的温度数小时,有效地让材料内含有的甲醛蒸发出来并通过舱内风扇和舱门通风口的对流将甲醛排出、起到除甲醛的作用。
1.一种纺织品无害抗菌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品无害抗菌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波功能仓由舱体(1)以及可拆卸底座(2)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纺织品无害抗菌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的左内壁、右内壁、上内壁以及后内壁均安装有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的内部设置有风扇(301)以及混合物理波集成件(3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纺织品无害抗菌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后侧壁内部的支撑架(3)内部设置有可闭合窗(30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纺织品无害抗菌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物理波集成件(303)的内部交叉排列有a物理波发生组以及b物理波发生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纺织品无害抗菌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a物理波发生组由两个a物理波发生组件(3031)组成,一个所述b物理波发生组由一个b物理波发生组件(3032)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纺织品无害抗菌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b物理波发生组件(3032)发生的红外波波长为15微米到150微米,所述a物理波发生组件(3031)产生的太赫兹波波长为1.5微米到15微米。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纺织品无害抗菌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舱体底座(2)由上层固定板(201)、连接架(202)以及底座底板(203)组成,所述底座底板(203)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05),所述驱动电机(20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底座转盘(206),所述底座转盘(206)与上层固定板(201)之间为转动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