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拟杆菌在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35430发布日期:2023-05-24 19:36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嗜酸拟杆菌在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具体涉及嗜酸拟杆菌在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急性肾损伤(aki)是临床上公认的一种严重疾病,发病率高,且危重症患者死亡率不断增加,其特点是肾小球滤过率迅速下降与血清肌酐升高,此外,aki可引起肾脏内水和钠的积聚、多种电解质异常和肾纤维化,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脏疾病。另外,各种因素,包括氧化应激、炎症过程和细胞凋亡等,也参与了aki发展为慢性肾脏疾病的病理生理学。

2、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血液再灌注引起的组织损伤,肾组织的i/r损伤是aki的主要诱发因素,可在肾移植、脓毒症和休克期间发生。因此,有效防治肾i/r损伤有助于抑制aki的发生,或缓解aki症状。

3、肠道微生物群也称为肠道菌群,由各种对人类健康存在有利和不利影响的细菌组成。最近的研究表明肾脏健康和肠道菌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先前的研究中发现,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会影响肾小球疾病的预后,并且肾脏炎症与肠道通透性增加和肠道产生的尿毒症毒素密切相关,后者会导致全身炎症。

4、众所周知,肠道菌群主要可分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四大类;如公开号为cn 11487842 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嗜酸乳杆菌kbl409菌株,该嗜酸乳杆菌kbl409菌株的培养物、裂解物或提取物能够通过减轻肾炎症、降低尿毒症毒素的血液浓度、减轻蛋白尿、恢复肾线粒体功能和/或抑制肾纤维化来预防或治疗肾病;而嗜酸乳杆菌即是一种类属厚壁菌门的革兰氏阳性菌。

5、目前尚未有嗜酸拟杆菌(bacteroides acidifaciens)与肾i/r损伤相关的任何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嗜酸拟杆菌在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药物中的应用,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急性肾损伤的防治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2、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3、嗜酸拟杆菌(bacteroides acidifaciens)在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药物中的应用。

4、本发明首次发现,嗜酸拟杆菌处理能够显著降低i/r损伤小鼠的肌酐和尿素水平、肾小管坏死细胞的数量、粒细胞内流比例,能够显著下调i/r损伤小鼠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抑制细胞凋亡,能够缓解i/r损伤引起的氧化应激因子水平变化,能够减轻i/r损伤诱导的肾纤维化;表明嗜酸拟杆菌能够用于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药物,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急性肾损伤的防治提供一种新途径。

5、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本发明还提供了嗜酸拟杆菌在制备肾炎防治药物中的应用。

6、本发明还提供了嗜酸拟杆菌在制备肾纤维化防治药物中的应用。

7、本发明还提供了嗜酸拟杆菌在制备急性肾损伤防治药物中的应用。

8、作为优选,所述的嗜酸拟杆菌为嗜酸拟杆菌dsm 15896。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10、本发明首次发现,嗜酸拟杆菌处理能够显著降低i/r损伤小鼠的肌酐和尿素水平、肾小管坏死细胞的数量、粒细胞内流比例,能够显著下调i/r损伤小鼠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抑制细胞凋亡,能够缓解i/r损伤引起的氧化应激因子水平变化,能够减轻i/r损伤诱导的肾纤维化;表明嗜酸拟杆菌能够用于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药物,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急性肾损伤的防治提供一种新途径。



技术特征:

1.嗜酸拟杆菌(bacteroides acidifaciens)在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药物中的应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嗜酸拟杆菌为嗜酸拟杆菌dsm 15896。

3.嗜酸拟杆菌在制备肾炎防治药物中的应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嗜酸拟杆菌为嗜酸拟杆菌dsm 15896。

5.嗜酸拟杆菌在制备肾纤维化防治药物中的应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嗜酸拟杆菌为嗜酸拟杆菌dsm 15896。

7.嗜酸拟杆菌在制备急性肾损伤防治药物中的应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嗜酸拟杆菌为嗜酸拟杆菌dsm 15896。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嗜酸拟杆菌(Bacteroides acidifaciens)在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发现,嗜酸拟杆菌处理能够显著降低I/R损伤小鼠的肌酐和尿素水平、肾小管坏死细胞的数量、粒细胞内流比例,能够显著下调I/R损伤小鼠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抑制细胞凋亡,能够缓解I/R损伤引起的氧化应激因子水平变化,能够减轻I/R损伤诱导的肾纤维化;表明嗜酸拟杆菌能够用于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药物,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急性肾损伤的防治提供一种新途径。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凤,张惠敏,汪丽,王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添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