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管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923638发布日期:2023-07-28 03:44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流管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及制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引流管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1、引流管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中,用于引流组织液例如脑脊液、脑血肿、腹部脓水、皮肤组织脓水、术后血水等。在临床使用中,引流管使用时均需满足:1.引流管吸引口准确置入组织内,准确接触到需要引流的组织;2.吸引口不堵塞,引流腔保持通畅。现有引流管置入主要依赖于定位方法和定位装置,可选的方法主要包括徒手穿刺、简单装置辅助导引、传统有框架立体定向仪等方法。但所有的定位方法,引流管在插入组织后,均无法实时反馈是否准确置于预定病灶部位,医生只能凭经验盲操作。一旦没有置入准确位置,轻则引流管失能,无法实现被动引流功能,脓水等不能及时排出;重则使主动吸引操作时,抽取到正常组织比如脑组织,造成再出血、功能损失等,甚至危及病人生命,酿成严重医疗事故。

2、经检索,cn201420095694-一次性可视引流管,在引流腔道边上设置有单独的可视腔道,并内置入摄像模块,实现对管道前端的可视观察,但是在真实引流管使用环境中,通常是不透明的组织和浑浊液体,摄像模块通常被遮挡,无法实现可视功能;摄像头设置在腔道中,其摄像头很难贴住腔道最前端,摄像头前有空气与腔道壁的交界面,降低了影像清晰度;同时,在引流腔道边上设置单独的可视腔道,增大了引流管的外径,进而增大了患者创伤的风险,并且单独的可视腔道会对摄像视野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引流管及其制造方法,实现在透明和浑浊的组织和液体中的引流实时可视,便于及时获得引流管体头端的位置,实现引流管的引流前口准确置入组织内,准确接触到需要引流的组织,实时反馈引流管体是否准确置于预定病灶部位。引流管体的头部部分由透明材料制成,摄像模组埋置在头部,摄像头可以浸泡在透明材料中,避免了不同介质的交界面对光的干扰,提高了影像清晰度。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3、第一方面,一种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体和摄像模组,引流管体由柔性材料制成,引流管体内轴向设有引流管腔,引流管体的头部部分由透明材料制成,引流管腔两端开口,一端设有引流前口,另一端设有引流尾口,引流前口设于头部且与头端具有设定距离;

4、所述摄像模组埋置在引流管体的头部处,摄像模组的最小成像物距小于其与头端的距离,以实现引流管体头端的顺利成像。

5、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引流管腔为直线型,引流管腔靠近头端的一端设置定位凹槽,引流前口设于引流管体侧壁,并且引流前口距离引流管腔前端具有设定距离,所述引流尾口位于引流管体端面上,用于连接体外引流部件或负压装置。

6、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摄像模组位于引流管体的头端与引流管腔前端面之间。

7、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摄像模组靠近引流管体侧壁设置,并且引流前口位于引流管体的头端与摄像模组之间。

8、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引流管腔为l型,引流前口设于引流管体的头部侧壁,引流管腔弯折处设置定位凹槽;

9、所述摄像模组设于引流管腔内侧,引流前口位于引流管体的头端与摄像模组之间。

10、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还包括刚性通条,刚性通条用于支撑引流管体,其一端用于与所述定位凹槽卡接,另一端设置把手。

11、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引流管体外侧面沿轴向设置刻度线。

12、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引流管体的头端为圆钝形。

13、第二方面,一种引流管的制造方法,基于如上任一所述的一种引流管,包括如下步骤:

14、挤出多腔管,包括摄像管腔和引流管腔;

15、利用导线穿过管腔的前端口并焊接摄像模组;

16、将管头包含摄像模组整体浸入到盛满透明液体材质的模具中,液体材质采用低温成型,固化后成型;

17、冲孔,形成引流前口和引流尾口。

18、第三方面,一种引流管的制造方法,基于如上任一所述的一种引流管,包括如下步骤:

19、挤出多腔管,包括摄像管腔和引流管腔;

20、将管头包含摄像模组整体浸入到盛满透明液体材质的模具中,先成型引流管体头部,之后在摄像管腔侧壁切开一个侧切口,将导线从摄像管腔尾端穿入,从侧切口穿出;

21、焊接摄像模组,将导线后撤,通过侧切口将摄像模组塞入摄像管腔;

22、在摄像管腔最前端开设侧口,通过侧切口,灌入透明胶水或者低温成型材料,填满摄像模组前的空腔,通过侧口排气,之后固化成型;

23、在侧切口处的引流管体外侧套设外套管;

24、冲孔,形成引流前口和引流尾口。

25、上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6、1.本发明摄像模组埋置在引流管体的头部处,摄像模组的最小成像物距小于其与头端的距离,实现在透明和浑浊的组织和液体中的引流实时可视,便于及时获得引流管体头端的位置,实现引流管的引流前口准确置入组织内,准确接触到需要引流的组织,实时反馈引流管体是否准确置于预定病灶部位。引流管体的头部部分由透明材料制成,摄像模组埋置在头部,可以保证成像清晰。

27、2.本发明的摄像模组埋置在头部,实现了摄像模组的摄像头可以浸泡在透明材料中,避免了不同介质的交界面对光的干扰,提高了影像清晰度;同时无需设置额外的摄像管腔,缩小了引流管径,降低了创伤风险。

28、3.本发明将导线从摄像管腔中穿出后再焊接摄像模组,或者将导线从侧切口穿出后再焊接摄像模组,由于摄像模组的外径大于导线外径,因此可以有效的减小引流管体的外径,降低患者创伤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体和摄像模组,引流管体由柔性材料制成,引流管体内轴向设有引流管腔,引流管体的头部部分由透明材料制成,引流管腔两端开口,一端设有引流前口,另一端设有引流尾口,引流前口设于头部且与头端具有设定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腔为直线型,引流管腔靠近头端的一端设置定位凹槽,引流前口设于引流管体侧壁,并且引流前口距离引流管腔前端具有设定距离,所述引流尾口位于引流管体端面上,用于连接体外引流部件或负压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位于引流管体的头端与引流管腔前端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靠近引流管体侧壁设置,并且引流前口位于引流管体的头端与摄像模组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腔为l型,引流前口设于引流管体的头部侧壁,引流管腔弯折处设置定位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一种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刚性通条,刚性通条用于支撑引流管体,其一端用于与所述定位凹槽卡接,另一端设置把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体外侧面沿轴向设置刻度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体的头端为圆钝形。

9.一种引流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引流管,包括如下步骤:

10.一种引流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引流管,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引流管及其制造方法,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体和摄像模组,引流管体由柔性材料制成,引流管体内轴向设有引流管腔,引流管体的头部部分由透明材料制成,引流管腔两端开口,一端设有引流前口,另一端设有引流尾口,引流前口设于头部且与头端具有设定距离;所述摄像模组埋置在引流管体的头部处,摄像模组的最小成像物距小于其与头端的距离,以实现引流管体头端的顺利成像。解决了不透明的组织和浑浊液体,摄像模块通常被遮挡,无法实现可视功能的问题;摄像头浸泡在透明材料中,避免了不同介质的交界面对光的干扰,提高了影像清晰度,同时无需设置额外的摄像管腔,缩小了引流管径,降低创伤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亮,王峰,卢娜,张文勇,刘健,孙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沙科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