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伤口创面消毒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413505发布日期:2023-06-08 16:46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伤口创面消毒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创面伤口消毒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伤口创面消毒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伤口是皮肤及皮肤系统正常结构和功能的破坏,根据受损组织的性质和处理情况,伤口愈合分为3种类型。一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黏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例如手术切口;一期愈合的时间短,形成瘢痕少。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裂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痂下愈合:伤口表面的血液、渗出液及坏死物质干燥后形成黑褐色硬痂,在痂下进行上述愈合过程;痂下愈合所需时间通常较无痂者长,但如果痂下渗出物较多,尤其是已有细菌感染时,痂皮反而成了渗出物引流排出的障碍,使感染加重,不利于愈合。

2、目前在医疗系统中用于伤口清洗消毒的药物很多,碘酒、双氧水、酒精等消毒药物,可以快速消毒但有刺激性,患者感觉伤口疼痛加剧。单独使用消毒药物,其杀菌持续时间较短,没有长效性,且愈合效果差。因此,常先以消毒药物清洗消毒伤口,再贴敷敷料对伤口创面进行愈合。敷料对伤口创面愈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挥隔离和抑菌作用,但敷料常常导致伤口干燥、破坏健康的生长因子且容易粘连在新生组织上,在敷料去除时会导致伤口的二次伤害。且伤口愈合时间较长,在此期间很易造成感染。

3、因此急需开发一种抗菌持久、无毒副作用、且有益于伤口创面愈合的药物,虽然现有技术中已经开发了一些具备上述功能的产品,但是基本存在存在愈合时间长的问题,因此这些问题就亟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伤口创面消毒凝胶,其抗菌持久、无毒副作用、有益于伤口创面愈合,且愈合速度快。

2、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伤口创面消毒凝胶的制备方法,其工艺简单成本低,且制备的伤口创面消毒凝胶内的活性成分含量更高。

3、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4、本发明提出一种伤口创面消毒凝胶,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碘0.1-1份、聚乙烯吡咯烷酮1-5份、壳聚糖0.05-0.2份、透明质酸钠0.1-0.3份、海藻酸钠0.05-0.2份、鱼精蛋白0.001-0.05份、凝血酶溶液5-10份和去离子水80-95份;上述凝血酶溶液的浓度为0.02-0.04g/ml。

5、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碘0.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3份、壳聚糖0.1份、海藻酸钠0.1份、透明质酸钠0.2份、鱼精蛋白0.01份、凝血酶溶液7份和去离子水80份;上述凝血酶溶液的浓度为0.04g/ml。

6、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全氟三丁胺乳液,上述全氟三丁胺乳液的重量份为5-10份,上述全氟三丁胺乳液经过充氧和消毒处理。

7、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全氟三丁胺乳液为将全氟三丁胺原液与基础乳液按2∶3的体积比混合后,经超声乳化制得;上述基础乳液为将蛋黄卵磷脂加入到台氏液中,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5.2%-16.4%的混合溶液,然后将混合溶液超声乳化后制得。

8、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壳聚糖的分子量为1-3万,上述透明质酸钠的数均分子量为180-220万和/或者20-80万。

9、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数均分子量为180-220万的透明质酸钠与数均分子量为20-80万的透明质酸钠的质量比为1.5-2.5∶1。

10、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鱼精蛋白为硫酸鱼精蛋白或者盐酸鱼精蛋白中的一种。

11、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如上所述伤口创面消毒凝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碘、聚乙烯吡咯烷酮、壳聚糖、透明质酸钠、海藻酸钠和去离子水按照重量比投入搅拌釜中进行第一次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鱼精蛋白和凝血酶溶液进行第二次搅拌,搅拌均匀后得到伤口创面消毒凝胶。

12、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制备过程中在加入鱼精蛋白和凝血酶溶液的同时加入全氟三丁胺乳液,进行第二次搅拌,搅拌均匀后得到伤口创面消毒凝胶。

13、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次搅拌的转速为500-700rpm,上述第一次搅拌的时间为40-60min,上述第一次搅拌的环境温度为20-38℃;上述第二次搅拌的转速为300-500rpm,上述第二次搅拌的时间为50-80min,上述第二次搅拌的环境温度为20-30℃。

14、本发明实施例的伤口创面消毒凝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能够将碘络合在其腔体内部,提高碘的抗菌活性,并且保持碘活性的持久性,进而确保消毒凝胶的抗菌持久性,实现长时间的杀菌作用和抗菌药性;碘还可以与壳聚糖、透明质酸钠和海藻酸钠达到协同作用,促进伤口愈合;加入鱼精蛋白,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等具有很好的杀灭效力,对于黑曲霉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用它还可以延长消毒凝胶的使用期限,除此之外,其与凝血酶溶液配合可以达到协同增效的作用,更好更快的凝血止血。这样的消毒凝胶抗菌持久、无毒副作用、有益于伤口创面愈合,且愈合速度快。

16、本发明实施例的伤口创面消毒凝胶制备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采用这样的制备方法制备简单成本低,将碘、聚乙烯吡咯烷酮、壳聚糖、透明质酸钠、海藻酸钠和去离子水按照重量比投入搅拌釜中进行第一次搅拌至完全溶解,使得碘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络合在一起,再加入鱼精蛋白和凝血酶溶液进行第二次搅拌,这样可以尽可能避免鱼精蛋白和凝血酶被碘破坏,提高消毒凝胶中的活性物质含量更好,进一步保证消毒凝胶是要合格的抗菌持久性和促进愈合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伤口创面消毒凝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碘0.1-1份、聚乙烯吡咯烷酮1-5份、壳聚糖0.05-0.2份、透明质酸钠0.1-0.3份、海藻酸钠0.05-0.2份、鱼精蛋白0.001-0.05份、凝血酶溶液5-10份和去离子水80-95份;所述凝血酶溶液的浓度为0.02-0.04g/m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创面消毒凝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碘0.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3份、壳聚糖0.1份、海藻酸钠0.1份、透明质酸钠0.2份、鱼精蛋白0.01份、凝血酶溶液7份和去离子水80份;所述凝血酶溶液的浓度为0.04g/ml。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伤口创面消毒凝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全氟三丁胺乳液,所述全氟三丁胺乳液的重量份为5-10份,所述全氟三丁胺乳液经过充氧和消毒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伤口创面消毒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氟三丁胺乳液为将全氟三丁胺原液与基础乳液按2∶3的体积比混合后,经超声乳化制得;所述基础乳液为将蛋黄卵磷脂加入到台氏液中,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5.2%-16.4%的混合溶液,然后将混合溶液超声乳化后制得。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伤口创面消毒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的分子量为1-3万,所述透明质酸钠的数均分子量为180-220万和/或者20-80万。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伤口创面消毒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均分子量为180-220万的透明质酸钠与数均分子量为20-80万的透明质酸钠的质量比为1.5-2.5∶1。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伤口创面消毒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精蛋白为硫酸鱼精蛋白或者盐酸鱼精蛋白中的一种。

8.一种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伤口创面消毒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将碘、聚乙烯吡咯烷酮、壳聚糖、透明质酸钠、海藻酸钠和去离子水按照重量比投入搅拌釜中进行第一次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鱼精蛋白和凝血酶溶液进行第二次搅拌,搅拌均匀后得到伤口创面消毒凝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过程中在加入鱼精蛋白和凝血酶溶液的同时加入全氟三丁胺乳液,进行第二次搅拌,搅拌均匀后得到伤口创面消毒凝胶。

10.根据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搅拌的转速为500-700rpm,所述第一次搅拌的时间为40-60min,所述第一次搅拌的环境温度为20-38℃;所述第一次搅拌的转速为300-500rpm,所述第一次搅拌的时间为50-80min,所述第一次搅拌的环境温度为20-30℃。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创面伤口消毒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伤口创面消毒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伤口创面消毒凝胶,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碘、聚乙烯吡咯烷酮、壳聚糖、透明质酸钠、海藻酸钠、鱼精蛋白、凝血酶溶液和去离子水。其抗菌持久、无毒副作用、有益于伤口创面愈合,且愈合速度快。伤口创面消毒凝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碘、聚乙烯吡咯烷酮、壳聚糖、透明质酸钠、海藻酸钠和去离子水按照重量比投入搅拌釜中进行第一次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鱼精蛋白和凝血酶溶液进行第二次搅拌,搅拌均匀后得到伤口创面消毒凝胶。其工艺简单成本低,且制备的伤口创面消毒凝胶内的活性成分含量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熊利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康宁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