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还原CO2的Ru掺杂IrO2催化剂的构建方法

文档序号:34726289发布日期:2023-07-07 20:39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还原CO2的Ru掺杂IrO2催化剂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属于二氧化碳电催化,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还原co2的ru掺杂iro2催化剂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由于人类对于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升高,由此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电催化还原co2一方面能够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同时能够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碳氢燃料。但由于co2分子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因此电化学还原co2需要特定催化剂。但很多催化剂存在催化活性低、选择性差、稳定差等问题,因此开发出高催化活性、高选择性高稳定性的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

2、目前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由于其优异的催化性能受到广泛研究。与单金属催化剂相比,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于甲醇、甲烷的选择性更高。原子化学掺杂、异质结构建、分子尺寸调控等手段被广泛用于催化材料的设计。iro2与ruo2是两种良好的电催化材料,具有相同的金红石结构。2020年在《chemical science》上的文献《why do ruo2electrodes catalyze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to methanol rather than methane or perhapsneither of those?》研究了ruo2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方面的催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ruo2电催化还原co2的主要产物为甲醇并且具有较低的现致电位,同时能够保持催化剂的稳定性。协同配体效应被广泛应用在催化剂的设计当中,能够促进电子从催化剂向co2的转移,从而改善电催化还原co2的特性,对于设计新型催化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还原co2的ru掺杂iro2催化剂的构建方法。

2、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还原co2的ru掺杂iro2催化剂的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构建模型:使用materials studio建模软件对ruo2材料进行建模,通过vesta软件将模型数据文件类型转变为vasp的输入文件poscar;

4、s2、构建掺杂模型:利用ru原子替换步骤s1中得到的iro2结构cus位点上的ru原子,通过vesta软件将模型数据文件类型转变为vasp的输入文件poscar;

5、s3、模拟计算:

6、s3-1、将步骤s2中得到的poscar采用vasp软件进行能量计算,以获得能量最低的掺杂模型,将生成稳定结构的数据文件contcar,重命名为poscar,作为下一步计算的输入文件;

7、s3-2、使用materials studio建模软件在上述稳定的掺杂构型的基础上建立co2的吸附构型。通过vesta软件将模型数据文件类型转变为vasp的输入文件poscar,采用vasp软件进行能量计算,以获得能量最低的co2吸附模型;

8、s3-3、使用materials studio建模软件在上述co2稳定吸附构型的基础上建立co2还原反应的各种中间体构型,采用vasp软件进行能量计算;

9、s4、结果处理与分析:计算co2还原反应各种中间体的自由能,绘制生成甲烷和甲醇的路径图。

10、优选地,在步骤s2中,使用一个ru原子,替换iro2(110)表面的cus位点的上的一个ir原子。

11、优选地,所述的vasp软件中,计算中的截断能取值为520ev,原子受力均收敛在0.03ev/a以下,在自由能计算时固定催化剂最下面两层的原子,频率计算时固定基底,只放开催化剂表面吸附的中间体。

12、优选地,在步骤s3-1中,能量最低的co2吸附模型即为最稳定的吸附构型,吸附能通过eads=eab–ea–eb计算得到。

13、优选地,在步骤s3-2中,对于各种反应中间体能量的计算,包括电子能量、零点振动能zpe和熵s的修正。

14、优选地,在步骤s4中,对于各种反应中间体的自由能通过g=eelec+zpe–ts进行计算。

15、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还原co2的ru掺杂iro2催化剂的构建方法,掺杂构型由于配体效应的影响能够提高电子从催化剂表面向co2的转移,促进对co2的还原,但是在co2还原过程中,很多反应中间体无法通过实验方法检测到,因此无法了解整个反应过程,而计算模拟可以获得任何稳定存在的吸附物质,解决实验中无法实现的难题,通过优化该催化剂对反应中间产物的吸附能,最终达到增强其催化活性的目的。

16、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利用配体效应构建掺杂构型的催化剂,与纯金属氧化物相比可以有效地调节催化剂材料表面的电子结构,优化其对反应中间产物的吸附能,进一步增强其催化活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还原co2的ru掺杂iro2催化剂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使用一个ru原子,替换iro2(110)表面的cus位点的上的一个ir原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vasp软件中,计算中的截断能取值为520ev,原子受力均收敛在0.03ev/a以下,在自由能计算时固定催化剂最下面两层的原子,频率计算时固定基底,只放开催化剂表面吸附的中间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1中,能量最低的co2吸附模型即为最稳定的吸附构型,吸附能通过eads=eab–ea–eb计算得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2中,对于各种反应中间体能量的计算,包括电子能量、零点振动能zpe和熵s的修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对于各种反应中间体的自由能通过g=eelec+zpe–ts进行计算。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还原CO<subgt;2</subgt;的Ru掺杂IrO<subgt;2</subgt;催化剂的构建方法,通过Materials Studio软件构建IrO<subgt;2</subgt;结构,通过IrO<subgt;2</subgt;结构构建Ru原子在IrO<subgt;2</subgt;配位cus位点替换Ir原子的掺杂结构,利用VASP软件对掺杂结构进行第一性原理结构优化计算,得到稳定的晶体结构,通过晶体结构构建CO<subgt;2</subgt;的吸附构型以及CO<subgt;2</subgt;还原过程中各种可能中间体的构型,利用VASP软件对吸附构型以及中间体的构型进行第一性原理计算获得自由能,得到二氧化碳电催化各步骤的中间体以及副产物的自由能变化,对自由能变化做比较确定最佳的催化反应路径,得出最低的还原电势,构建电催化还原CO<subgt;2</subgt;的最可能反应路径。本发明有效地调节催化剂材料表面的电子结构,优化其对反应中间产物的吸附能,达到增强其催化活性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张全申,朱海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北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