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菊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066686发布日期:2023-08-09 06:32阅读: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配方颗粒,尤其涉及滁菊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滁菊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它是一种临床常用中药,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的症状治疗。

2、为了方便患者的服用,主要将滁菊制成颗粒,具体地是通过对滁菊进行提取获得提取液,然后再在提取液中加入辅料并进行干燥和整粒,得到滁菊配方颗粒,但是对于现有的滁菊提取工艺来说,存在滁菊出膏率和绿原酸提取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滁菊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提高了滁菊出膏率和滁菊中绿原酸的提取率。

2、本发明提出的滁菊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方法步骤如下:

3、s1:将滁菊浸没在水中,并加入复合酶进行超声提取;

4、s2:对s1提取后的溶液进行过滤、分离和浓缩;

5、s3:在s2浓缩后的溶液中加入辅料,混匀后经喷雾干燥和整粒,制得滁菊配方颗粒。

6、优选地,所述滁菊、复合酶和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00-200g:1-5g:1l。

7、优选地,所述复合酶由纤维素酶spe-017l、鼠李糖乳杆菌jylr-005和菠萝蛋白酶按2:1-4:1-4的质量比复配。

8、优选地,s1超声提取温度50-70℃,超声功率300-500w,提取次数1-3次,每次提取时间30-60min。

9、优选地,s2中减压浓缩后的溶液在60℃下的相对密度为1.1-1.2。

10、优选地,s3中浓缩后的溶液和辅料的质量比为4-8:1。

11、优选地,所述辅料包含如下重量份计的原料:β-环糊精20-40份、甜菊糖苷5-10份、氧化钙1-5份、可溶性淀粉30-50份。

12、优选地,s3中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50-160℃,出风温度为92-98℃,雾化气流压力为250-280kpa,干燥后的物料水分含量不高于5%。

13、优选地,s3中整粒后的颗粒粒径为200-800μm。

14、本发明提出的上述方法制备的滁菊配方颗粒。

15、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16、本发明通过对滁菊提取工艺的改进,显著提高了滁菊的出膏率和滁菊中绿原酸的提取率,进而提高了后续制备的滁菊配方颗粒的性能;本发明在进行滁菊提取时通过加入复合酶能够提高滁菊的提取效率,且申请人在试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本发明的复合酶纤维素酶spe-017l、鼠李糖乳杆菌jylr-005和菠萝蛋白酶在提高滁菊的出膏率和滁菊中绿原酸的提取率上具有协同促进的作用。



技术特征:

1.滁菊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滁菊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滁菊、复合酶和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00-200g:1-5g:1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滁菊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酶由纤维素酶spe-017l、鼠李糖乳杆菌jylr-005和菠萝蛋白酶按2:1-4:1-4的质量比复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滁菊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超声提取温度50-70℃,超声功率300-500w,提取次数1-3次,每次提取时间30-6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滁菊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减压浓缩后的溶液在60℃下的相对密度为1.1-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滁菊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浓缩后的溶液和辅料的质量比为4-8: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滁菊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包含如下重量份计的原料:β-环糊精20-40份、甜菊糖苷5-10份、氧化钙1-5份、可溶性淀粉30-50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滁菊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50-160℃,出风温度为92-98℃,雾化气流压力为250-280kpa,干燥后的物料水分含量不高于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滁菊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整粒后的颗粒粒径为200-800μm。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的滁菊配方颗粒。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滁菊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方法步骤如下:S1:将滁菊浸没在水中,并加入复合酶进行超声提取;S2:对S1提取后的溶液进行过滤、分离和浓缩;S3:在S2浓缩后的溶液中加入辅料,混匀后经喷雾干燥和整粒,制得滁菊配方颗粒;滁菊、复合酶和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00‑200g:1‑5g:1L;复合酶由纤维素酶SPE‑017L、鼠李糖乳杆菌JYLR‑005和菠萝蛋白酶按2:1‑4:1‑4的质量比复配;S1超声提取的温度为50‑70℃,提取的次数为1‑4次,每次提取的时间为1‑2h;S2中减压浓缩后的溶液在60℃下的相对密度为1.1‑1.2;S3中浓缩后的溶液和辅料的质量比为4‑8:1;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50‑160℃,出风温度为92‑98℃,雾化气流压力为250‑280KPa,干燥后的物料水分含量不高于5%。本发明提高了滁菊出膏率和滁菊中绿原酸的提取率。

技术研发人员:管悦琴,郑卫兵,刘亚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九华华源药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