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以及纳米载药颗粒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4655855发布日期:2023-06-30 00:13阅读:84来源:国知局
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以及纳米载药颗粒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纳米载药技术的,具体而言,涉及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以及纳米载药颗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纳米载药技术的发展具有极高的重要意义,它可能大幅提高现有药物的效力,并且允许开发出传统药物递送方法不能实现的新药物。最近几年,纳米载药系统在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和感染疾病等多种疾病方面的研究已经迅速增长。通过将药物封装在纳米级的小颗粒中,具有多项优势:药物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得到了提高,从而使疗效增强,副作用降低;药物可以靶向递送到特定的细胞或组织,减少了全身的副作用;药物的释放可以得到控制,从而减少用药频率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通过减少全身的副作用,可以提高接受治疗的患者的生活质量。药物的靶向递送到特定的细胞或组织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率,减少药物使用量并最小化全身毒性的风险。

2、聚谷氨酸的衍生物和其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聚谷氨酸基复合材料已经被开发为抗菌复合物、药物载体和癌症治疗材料,也被用于医疗设备和炎症再生领域。单宁酸是一种常见的多酚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抗肿瘤作用和抗微生物作用,多种生物活性使得它在生物医药等领域研究广泛。但是,现有技术中尚无将聚谷氨酸和单宁酸化学复合为纳米颗粒并应用于载药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工艺简单可控、能够将聚谷氨酸和单宁酸复合为纳米颗粒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以及纳米载药颗粒的制备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了用于载药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技术方案如下:

3、用于载药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第一溶液,所述第一溶液包括聚谷氨酸、单宁酸、水和n,n-二甲基甲酰胺;获取第二溶液,所述第二溶液包括羧基催化剂和水;向第一溶液中加入第二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生成固液混合物,再经固液分离处理即得到纳米颗粒。

4、作为上述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纳米颗粒的粒度为80~200nm,纳米颗粒呈球状。

5、作为上述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溶液的制备包括步骤:首先将聚谷氨酸和单宁酸溶解于水中;然后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在3~5℃下搅拌20~40min,即得到第一溶液。

6、作为上述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溶液中,水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体积比为(5~7):1。

7、作为上述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聚谷氨酸为γ-聚谷氨酸;所述羧基催化剂为4-(4,6-二甲氧基三嗪-2-基)-4-甲基吗啉盐酸盐。

8、作为上述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γ-聚谷氨酸、单宁酸和4-(4,6-二甲氧基三嗪-2-基)-4-甲基吗啉盐酸盐的质量比为1:(0.2~0.3):(0.75~1.25);所述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的体积比为(8~12):1。

9、作为上述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将第二溶液以0.05~0.05ml/s的速率滴加到第一溶液中,滴加完成后反应6~10h。

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其次提供了两种纳米载药颗粒的制备方法,技术方案如下:

11、第一种纳米载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纳米颗粒;将纳米颗粒和药物分散于水中,即得到含有纳米载药颗粒的分散液。优选地,所述药物为带有苯环和正电基团的水溶性抗生素药物。

12、第二种纳米载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上述的制备方法中的第一溶液或第二溶液中加入药物;在纳米颗粒的生成过程中使药物原位负载在纳米颗粒上,即得到纳米载药颗粒。优选地,所述药物为带有苯环和正电基团的水溶性抗生素药物。

13、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以及制备得到的纳米颗粒和纳米载药颗粒具有以下优点:

14、(1)工艺简单可控,与物理结合的聚谷氨酸和单宁酸相比,化学复合的纳米颗粒的各项性能更加优异。

15、(2)所得颗粒的尺寸为纳米级,比表面积大,可以显著提升载药量。

16、(3)经验证,纳米颗粒带负电荷且带有苯环,能够实现多种载药方式,尤其适合于负载带有苯环和正电基团的水溶性抗生素药物。

17、(4)纳米载药颗粒可参与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正常代谢。

18、(5)纳米载药颗粒可以实现药物缓慢释放,毒副作用降低,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

19、(6)所采用的原材料均是天然化合物,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20、(7)纳米颗粒和纳米载药颗粒无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用于载药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纳米颗粒的粒度为80~200nm,纳米颗粒呈球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溶液的制备包括步骤:首先将聚谷氨酸和单宁酸溶解于水中;然后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在3~5℃下搅拌20~40min,即得到第一溶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溶液中,水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体积比为(5~7):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谷氨酸为γ-聚谷氨酸;所述羧基催化剂为4-(4,6-二甲氧基三嗪-2-基)-4-甲基吗啉盐酸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γ-聚谷氨酸、单宁酸和4-(4,6-二甲氧基三嗪-2-基)-4-甲基吗啉盐酸盐的质量比为1:(0.2~0.3):(0.75~1.25);所述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的体积比为(8~12):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二溶液以0.05~0.05ml/s的速率滴加到第一溶液中,滴加完成后反应6~10h。

8.纳米载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9.纳米载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为带有苯环和正电基团的水溶性抗生素药物。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工艺简单可控、能够将聚谷氨酸和单宁酸复合为纳米颗粒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以及纳米载药颗粒的制备方法。用于载药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第一溶液,所述第一溶液包括聚谷氨酸、单宁酸、水和N,N‑二甲基甲酰胺;获取第二溶液,所述第二溶液包括羧基催化剂和水;向第一溶液中加入第二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生成固液混合物,再经固液分离处理即得到纳米颗粒。纳米载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上述的制备方法中的第一溶液或第二溶液中加入药物;在纳米颗粒的生成过程中使药物原位负载在纳米颗粒上,即得到纳米载药颗粒。优选地,所述药物为带有苯环和正电基团的水溶性抗生素药物。

技术研发人员:汪建新,何思源,白家繁,赵元聪,翁杰,屈树新,鲁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南交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