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介入治疗用套件

文档序号:34595272发布日期:2023-06-28 20:19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管介入治疗用套件

本发明涉及血管介入治疗,具体为一种血管介入治疗用套件。


背景技术:

1、血管介入治疗是通过血管穿刺或者切开,在血管里面利用导丝、导管、球囊支架等工具对血管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微创方法。治疗时,在血管内置入治疗导管,治疗导管近端位于体外,治疗过程中通过治疗导管进出导丝、球囊支架等手术工具。由于治疗导管与血管连通,其内部压力与血管内血压一致,因此治疗导管近端需要设置密封结构,在不进出手术工具时封闭治疗导管,进行血流封堵。

2、目前较为常用的密封结构为y型的止血阀,例如中国发明专利cn110621374b公开的止血阀,通过旋转止血阀近端来启闭止血阀,开启时即可进出手术工具。但是这种方式仍然存在如下问题:手术工具经过止血阀进入导管内部后,此时止血阀处于打开的状态,止血阀与手术工具之间存在间隙,加之血管内血液具有一定压力,因此血液会从上述间隙处喷出,从而发生漏血现象,造成手术台面污染,容易影响手术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血管介入治疗用套件,以解决现有的止血阀在进出手术工具时容易出现漏血现象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血管介入治疗用套件,包括主管和旁通管,旁通管连通在主管一侧,主管近端设置有阀体,阀体内壁上设置有集血槽,集血槽连通有集血袋,集血袋上设置有负压接口;主管内设置有用于缓冲血液压力的缓冲机构。

4、本方案的原理为:

5、主管近端与治疗导管位于体外的一端连通,远端安装阀体,不使用时阀体关闭封堵血流,使用时打开阀体即可进出导丝、球囊支架等手术工具。本方案在主管内设置缓冲机构,在阀体打开、血液喷出的过程中,缓冲机构缓冲血液的压力,使血液在喷出至主管外之前其压力被提前释放,从而减少血液的喷出量,减少了出血量。在此基础上,打开阀体时通过负压接口将集血袋与负压吸引设备连通,若有血液从主管内流出则会在负压的作用下汇集到集血槽内,最终被吸附到集血袋中收集起来,实现血液的收集,由此避免血液造成手术台污染或影响医护人员操作的问题。

6、进一步,缓冲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对称设置的缓冲板,缓冲板倾斜设置且远端远离主管内壁、近端与主管内壁连接,缓冲板的远端之间形成供手术工具通过的工具通道。

7、有益效果:1、设置缓冲板,血液流出时能够与缓冲板碰撞,从而释放部分血压,实现血液的缓冲,结构简单;2、缓冲板内端之间形成供手术工具通过的工具通道,不影响进出手术工具;3、缓冲板倾斜设置且远端远离主管内壁,在缓冲血液的基础上,还能够对血液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引导血液沿着缓冲板流动,使得血液分流到主管内壁处沿主管内壁流动,使得血液更好的流动至集血槽内方便负压收集。

8、进一步,同一水平线上的缓冲板为一组,缓冲机构包括多组缓冲板且相邻两组之间的缓冲板交错设置。

9、有益效果:1、设置多组缓冲板能够对血液进行多次缓冲,缓冲效果更好;2、相邻两组缓冲板交错设置,即下层缓冲板对应上层缓冲板的间隙设置,如此,血液在上层缓冲板上缓冲后从缓冲板的间隙下落时能够与下层缓冲板接触,进行二次缓冲,达到多次缓冲的效果;设置多层缓冲板可以对血液进行多级分流,从而尽可能多的将血液引导至沿主管内壁流动,方便流动至集血槽中进行收集,由此尽可能的减少流出主管的血液。

10、进一步,缓冲机构包括多个圆锥台形的缓冲罩,缓冲罩内设置有供手术工具通过的工具通道,缓冲罩的小径端朝向主管近端,缓冲罩外圆与主管内壁之间形成引导血液的引导通道。

11、有益效果:1、采用圆锥台形的缓冲罩,能够在其圆周上均对血液进行缓冲,即其与血液接触的面积更大,缓冲效果更好;2、缓冲罩大径端与主管内壁不完全连接,从而在缓冲罩外圆与主管内壁之间形成引导通道,使得缓冲罩不仅能够缓冲血液,还能够引导部分血液沿主管内壁流动,从而更好的收集到开在主管内壁上的集血槽内。

12、进一步,主管内设置有用于缓存血液的缓存机构。

13、有益效果:利用缓存机构缓存部分血液,能够进一步减少出血量。

14、进一步,缓存机构包括圆锥台形的缓存罩,缓存罩内设置有供手术工具通过的工具通道,缓存罩的小径端朝向主管近端,缓存罩的大径端与主管内壁连接,缓存罩的外圆与主管内壁之间形成用于缓存血液的缓存腔。

15、有益效果:缓存罩大径端与主管内壁完全连接封死,从而在缓存罩与主管内壁之间形成缓存腔,部分血液能够兜在缓存腔内,由此减少血液的流出量。

16、进一步,集血槽为环形的集血槽。

17、有益效果:采用环形的集血槽能够在周向上均收集血液,血液收集量更大,收集效果更好。

18、进一步,阀体近端设置有环形的挡血环。

19、有益效果:设置挡血环能够一定程度上阻挡血液流出,从而进一步减少血液流出的量。



技术特征:

1.一种血管介入治疗用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和旁通管,旁通管连通在主管一侧,主管近端设置有阀体,阀体内壁上设置有集血槽,集血槽连通有集血袋,集血袋上设置有负压接口;主管内设置有用于缓冲血液压力的缓冲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介入治疗用套件,其特征在于:缓冲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对称设置的缓冲板,缓冲板倾斜设置且远端远离主管内壁、近端与主管内壁连接,缓冲板的远端之间形成供手术工具通过的工具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血管介入治疗用套件,其特征在于:同一水平线上的缓冲板为一组,缓冲机构包括多组缓冲板且相邻两组之间的缓冲板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介入治疗用套件,其特征在于:缓冲机构包括多个圆锥台形的缓冲罩,缓冲罩内设置有供手术工具通过的工具通道,缓冲罩的小径端朝向主管近端,缓冲罩外圆与主管内壁之间形成引导血液的引导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血管介入治疗用套件,其特征在于:主管内设置有用于缓存血液的缓存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血管介入治疗用套件,其特征在于:缓存机构包括圆锥台形的缓存罩,缓存罩内设置有供手术工具通过的工具通道,缓存罩的小径端朝向主管近端,缓存罩的大径端与主管内壁连接,缓存罩的外圆与主管内壁之间形成用于缓存血液的缓存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血管介入治疗用套件,其特征在于:集血槽为环形的集血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血管介入治疗用套件,其特征在于:阀体近端设置有环形的挡血环。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血管介入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血管介入治疗用套件,包括主管和旁通管,旁通管连通在主管一侧,主管近端设置有阀体,阀体内壁上设置有集血槽,集血槽连通有集血袋,集血袋上设置有负压接口;主管内设置有用于缓冲血液压力的缓冲机构。本方案在通过缓冲机构缓冲血液压力的基础上,通过集血槽和集血袋收集血液,能够减少在进出手术工具时血液的流出量。

技术研发人员:文玲,魏欣,周杨,刘燕,秦浩然,卢彦,张志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