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牙槽骨再生的口腔修复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604749发布日期:2023-06-29 02:38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牙槽骨再生的口腔修复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口腔修复膜。


背景技术:

1、牙龈和牙槽骨等牙周组织能维持牙齿的结构稳定性,在维护口腔健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大部分人对口腔清洁的重视程度不够,口腔清洁不彻底不仅仅会损害牙齿本身,还会导致菌斑堆积,引发牙龈炎,从而损害牙周组织。如不进行治疗,牙龈炎会转变成牙周炎,进而损害牙槽骨。当骨质丧失严重时,牙齿不再牢固,最终脱落。种植牙手术同样要求缺牙部位有足够的牙槽骨量,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2、牙槽骨可以再生和修复,但牙周软组织比牙槽骨的再生速度快,占用了骨质再生所需的空间。因此,为确保骨质再生空间,引导骨再生(guided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是临床上使用的主要策略。具体而言,是将屏障膜覆盖在骨缺损区的骨组织表面,将软组织与骨组织隔开,防止上皮细胞以及结缔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长入缺损区,使骨缺损局部的骨诱导因子含量相对增加,诱导骨生长、填充骨缺损。其中屏障膜是gbr技术的关键,其结构和性能直接影响骨再生的效果。

3、一般在骨缺损处填充骨修复材料,再以屏障膜覆盖,建立一个局部封闭的空间。骨修复材料和屏障膜协同作用,防止软组织长入和促进骨再生。最初使用的屏障膜是以聚四氟乙烯材料为代表的不可吸收屏障膜,该类材料具有稳定性且具有引导骨再生的效果,但由于其不可降解,需要手术取出,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因此目前的研究和应用逐渐趋向于可吸收屏障膜。临床上使用的可吸收材料中,以天然材料胶原和合成聚酯类材料为代表。然而,胶原降解迅速,在成骨初期便已失去作用,同时医用胶原多取自牛、猪等动物,存在免疫原性和感染动物源性疾病的风险。聚乳酸等合成聚酯类材料因具有适宜且可调的降解速率和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和患者的青睐。

4、膜状材料的成型方式一般有静电纺丝法、相转化法、超临界流体法、自组装法等,其中,静电纺丝技术操作简便,制备得到的膜材料具有三维的微观结构及可调节的孔径和孔隙率,在生物医用领域应用广泛。公开号cn109513046a的专利提出了一种可吸收的口腔修复膜,采用明胶和pcl为原料,利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纳米纤维膜,并按照明胶-pcl-明胶层的顺序进行热压合,得到纤维直径渐变的三层结构口腔修复膜。然而,多层结构的实现依赖于后续的压合处理,增加了运行成本;虽为渐变结构,但变的是纤维直径,而实际对细胞行为起着关键诱导作用的是膜的孔结构,因此该口腔修复膜的实际效果有待验证。

5、综上,提供一种兼具屏障作用和成骨作用、降解速率与组织再生速率相匹配、安全性高且成本较低的用于牙槽骨再生的口腔修复膜,是存在牙周疾病及有种植牙需求的患者迫切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牙槽骨再生的口腔修复膜,在牙槽骨再生过程中起屏障作用,防止软组织长入骨缺损区域和促进牙槽骨再生。

2、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用于牙槽骨再生的口腔修复膜,由依次贴合的上层膜、中层膜和下层膜组成,其中,

4、上层膜的厚度为0.02~0.50mm,其上均布的孔的孔径为15~400μm;

5、中层膜的厚度为0.05~1.00mm,其上均布的孔的孔径为1~20μm;

6、下层膜的厚度为0.02~0.50mm,其上均布的孔的孔径为100~500μm。

7、优选的,口腔修复膜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

8、优选的,植入后,上层膜与牙周软组织接触并供软组织攀附,下层膜朝向骨缺损区域。

9、优选的,上层膜、中层膜和下层膜各自的孔隙率均大于50%。

10、优选的,下层膜采用高分子/生物陶瓷复合材料或负载有成骨活性因子的合成聚合物。

11、优选的,口腔修复膜采用合成高分子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为可降解聚酯,包括:聚乳酸、乙醇酸、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聚己内酯或其任意组合。

12、一种用于牙槽骨再生的口腔修复膜的制备方法,包括:

13、将合成高分子材料溶于有机溶剂中,配制静电纺丝液;

14、使用静电纺丝设备将静电纺丝液制备成口腔修复膜;

15、将口腔修复膜裁剪至适宜尺寸,置于真空干燥箱中进行真空干燥;

16、将口腔修复膜裁剪至所需尺寸,进行灭菌、包装。

17、优选的,合成高分子材料为可降解聚酯,包括:聚乳酸、乙醇酸、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聚己内酯或其任意组合。

18、优选的,静电纺丝液的浓度为10~30%;

19、真空干燥的干燥温度为20~60℃,干燥时间为5~48h。

20、优选的,在静电纺丝设备中添加静电纺丝液,输入参数后启动,依次制备上层膜、中层膜和下层膜;

21、上层膜对应的参数为:正压1~7v,负压-14~-19v,推胶流速10~50ml/h,推胶量1~15ml;

22、中层膜对应的参数为:正压7~13v,负压-9~-15v,推胶流速1~10ml/h,推胶量3~20ml;

23、下层膜对应的参数为:正压9~16v,负压-1~-8v,推胶流速30~70ml/h,推胶量1~15ml。

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分层结构,各层承担不同的功能,可以避免软组织长入从而维持骨再生的空间,同时促进骨组织再生。本发明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连续纺丝的过程通过调整纺丝参数得到不同结构的单层膜,溶剂的存在使各层膜自然粘合,不需要经过额外的后处理就可以得到结构稳定的多层结构膜,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出现膜间相互分离或者某层膜被剥离的现象。本发明以合成高分子材料为原料,植入缺损部位后可吸收,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减少了患者的负担。同时合成高分子材料相比于市场上广泛使用的胶原材料,安全性更高且价格低廉,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牙槽骨再生的口腔修复膜,其特征在于,由依次贴合的上层膜、中层膜和下层膜组成,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牙槽骨再生的口腔修复膜,其特征在于,口腔修复膜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牙槽骨再生的口腔修复膜,其特征在于,植入后,上层膜与牙周软组织接触并供软组织攀附,下层膜朝向骨缺损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牙槽骨再生的口腔修复膜,其特征在于,上层膜、中层膜和下层膜各自的孔隙率均大于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牙槽骨再生的口腔修复膜,其特征在于,下层膜采用高分子/生物陶瓷复合材料或负载有成骨活性因子的合成聚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牙槽骨再生的口腔修复膜,其特征在于,口腔修复膜采用合成高分子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为可降解聚酯,包括:聚乳酸、乙醇酸、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聚己内酯或其任意组合。

7.一种用于牙槽骨再生的口腔修复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高分子材料为可降解聚酯,包括:聚乳酸、乙醇酸、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聚己内酯或其任意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静电纺丝液的浓度为10~3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静电纺丝设备中添加静电纺丝液,输入参数后启动,依次制备上层膜、中层膜和下层膜;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牙槽骨再生的口腔修复膜,由依次贴合的上层膜、中层膜和下层膜组成,其中,上层膜的厚度为0.02~0.50mm,其上均布的孔的孔径为15~400μm;中层膜的厚度为0.05~1.00mm,其上均布的孔的孔径为1~20μm;下层膜的厚度为0.02~0.50mm,其上均布的孔的孔径为100~500μm。本发明在牙槽骨再生过程中起屏障作用,防止软组织长入骨缺损区域和促进牙槽骨再生。

技术研发人员:张慧敏,李晨,赵荣安,刘佳佳,王恩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典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